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葵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之一.黄葵胶囊是目前治疗肾脏疾病的国家级中成药之一.近年来发现其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蛋白尿经常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然而,并不是所有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都是DN。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也会引起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中出现肾脏疾病的可能性极小。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从5%~71%不等。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共同病变过程。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长期蛋白尿不仅引起肾小球硬化,而且可以直接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后者与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血压、肾功能均正常且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相近的条件下,显著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蛋白尿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子,直接造成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因此,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缓ESRD的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重点阐述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现况。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免疫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系膜区IgA或者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状或者团块状沉积,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量蛋白尿,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预后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早期认为其预后良好,然而多年的研究认为该疾病呈进展性,仅有5%~10%患者可完全缓解,10年后15%~40%的成年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本文就影响IgA肾病进展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清蛋白电泳与尿蛋白电泳在儿科肾脏疾病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与尿蛋白电泳在儿科肾脏疾病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运用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对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2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进行血清蛋白、尿蛋白检测。结果: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白蛋白比例显著降低,α2球蛋白比例显著升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白蛋白比例轻度降低,α1、α2球蛋白比例轻度升高,狼疮性肾炎γ球蛋白、α2球蛋白比例增加。尿蛋白电泳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呈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者20例多数病情恢复快;肾病综合征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18例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狼疮性肾炎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9例激素治疗敏感、病情恢复快。结论:联合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和尿蛋白电泳对判断儿科肾脏疾病病情和预后、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NS)早期的重要特点,蛋白尿本身也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过程,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对NS的预后和治疗有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回顾了195例成人原发性NS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探讨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蛋白尿是众多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决定着对蛋白质的选择通透特性。肾小球基底膜中硫酸乙酰肝素在电荷屏障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乙酰肝素酶作为新近克隆出来的一种内切糖苷酶,与肿瘤的转移浸润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其通过选择性降解肾小球基底膜硫酸乙酰肝素侧链,也参与蛋白尿的发生。本文就其分子学特点、调控以及与蛋白尿性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贝那普利对小儿IgA肾病尿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全球肾脏病学界研究的重点。IgA肾病(IgAN)则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小儿预后相对较好,但仍有一部分会发展成终末期肾病。蛋白尿是本病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因此减少蛋白尿是延缓肾脏疾病肾功能下降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有关蛋白尿的新认识和柴苓汤减轻尿蛋白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尽管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描述过蛋白尿的临床结果,但是直到17世纪才有人注意到肾性水肿和肾脏疾病的关系。几乎一百年后,Richard Bright认识到尿蛋白排泄增加是肾病综合征产生的原因。Bright利用强有力的证据说明了蛋白尿与肾脏结构异常直接相关[1]。此后200年来,蛋白尿被认为是肾小球或肾小管结构完整性发生变化的反应,从此有了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术语。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持续性的蛋白尿伴随着不良的预后,增加了一些肾病患者的死亡率[2~4],这个关系被认为是实质性肾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1].临床上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IMN的自然病程表现不一,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不接受治疗或者接受几个月至几年的特定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在达到缓解的患者中,有近1/3的患者会复发,尤其是部分缓解或经药物治疗而诱导缓解的患者[2,3].此外,有25%-50%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下降的IMN患者可能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4].近年来,基因在IMN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家族性IMN的发生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临床四大特征之一,既可直接、间接对肾脏造成损害,也是促进肾小球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整血脂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肾脏常见疾病,是指由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组成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病理类型不同,其疗效各异,有效控制NS的高血脂有利于缓解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从微量蛋白尿到难治性大量蛋白尿。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系膜区增宽。有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已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中的意义樊均明李幼姬李成进姜傥IgA肾病是一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临床极为少见以大量蛋白尿表现的IgA肾病,我们就肾穿刺确诊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中西医循证治疗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3]。临床上最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伴扁桃体炎、咽喉炎的血尿,其次为无症状显微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过去认为该病预后良好,但目前认为本病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的肾脏疾病。大约15%~20%的患者从有明显病症起,  相似文献   

15.
邵朝弟教授治疗蛋白尿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实验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蛋白尿的多少不但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其本身又加重了肾脏的损伤.其程度是肾脏疾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立的决定因素.因此,积极治疗蛋白尿,对减轻特定危险因素,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祖国医学在这一领域有非常大的发掘潜力.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二、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邵朝弟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邵教授治疗蛋白尿的经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nephrin定位于足突细胞裂隙隔膜,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分子。其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人类某些获得性蛋白尿肾脏疾病与其异常表达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nephrin异常表达和重分布与蛋白尿/白蛋白尿产生有关联,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恢复nephrin的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18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慢性肾小球疾病谱的构成和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肾穿刺活检的病例,分析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构成和不同时期疾病谱变化,同时探讨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纳入6 366例肾穿刺活检病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数、平均年龄和男性比例逐年增加。IgA肾病(47.9%)、膜性肾病(27.8%)、微小病变性肾病(13.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8.0%)、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前五位,狼疮肾炎(40.7%)、糖尿病肾病(13.7%)、高血压肾病(10.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9.5%)、过敏性紫癜性肾病(9.3%)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前五位。IgA肾病和狼疮肾炎分别是占比最高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分别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逐年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IgA肾病和狼疮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增长明显。膜性肾病的高发可能与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尿液检查无创伤性并方便大量采集,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肾脏疾病以及对其治疗进行随访,故能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尿检包括蛋白、比重、pH值、葡萄糖、血细胞等,但尿蛋白的数量与组成反映了肾脏功能与相关疾病,因此尤为重要。肾小球疾病常有较多的白蛋白和大分子蛋白尿,肾小管疾病可能只有较少的白蛋白及低分子量蛋白尿。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以IgA免疫球蛋白沉积于肾小球为病理特征;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每次血尿和(或)蛋白尿发作是肾小球损伤的标志,如不有效进行干预,可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控制血尿和(或)蛋白尿,降低尿检异常发生的频率,是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及防止肾脏慢性化损伤的关键。ACEI/ARB在减少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等方面优于其他降压药。IgA肾病如有较多新月体形成、明显血尿和蛋白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与免疫抑制剂。由于IgA肾病是一个慢性化过程,长期随访对改善该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膜性肾病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系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钉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类病因、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发展经过和预后都有所不同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MN患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部分患者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