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侧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侧上肢的正常功能,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近年来,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32例,并与单纯功能锻炼的22例患者作对照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主要体现在患侧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因而日益受到医患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需乳腺切除和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及伴随感觉异常,在数月甚或数年后出现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于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报道,目前尚不一致[1]。Schuneman统计5637例,发生率为24%,Mortimer统计1249例,随访9.5年,发生率为28%。近年来,运用温阳益气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2010年诊治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病例,共30例。排除术后合并胸肌间积液或腋下切口感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此,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次所观察的56例女性患者均来自本院2008年8月~2015年7月期间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1患者病理报告确诊为乳腺癌;2患者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根治术;3手术后出现术侧上肢水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水肿一旦形成很难治愈^[1]。现代医学治疗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疗效不稳定。2005-01-2012-10,我们应用中药组方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40例,并与呋塞米片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肿瘤学》^[2]中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淋巴水肿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上存在优势。探讨了临床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且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6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上肢患-健侧周径差值、上肢肿胀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患-健侧周径差值、上肢肿胀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常规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结合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方法:3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均采用针灸结合热疗治疗,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侧上臂中点臂围,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2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结论:针灸疗法结合热疗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上肢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药外敷内服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侧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影响患肢的正常功能,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也是长期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采用皮硝外敷结合内服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3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肘关节直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肘关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肘关节直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用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循经艾灸预防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外科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手术侧上肢循经艾灸。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循经艾灸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广德 《中医杂志》2008,49(9):816-816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笔者自1999年9月~2008年3月,采用自拟化瘀通络汤外洗联合局部功能锻炼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4例,并与22例应用局部功能锻炼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上肢淋巴水肿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较为常见,发生率为5%~40%,原因为患侧上肢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阻[1].可导致患者上肢乏力、感染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近10年有关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按摩、压力泵、微波等物理治疗对轻中度水肿有效,但易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水肿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利尿剂,对照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玉卫  杨瑞东 《陕西中医》2014,(11):1448-1449
目的: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指导。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肢水肿、上肢麻痹活动受限、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及患侧上肢外展、上举、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力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30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给予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按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口服15 d。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水肿明显消退,治疗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地奥司明可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消退,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抬高患肢、肢体锻炼、向心性按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中药治疗15天。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比较,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上臂周径患侧一健侧差值比较,上肢淋巴水肿在治疗后均有消退,治疗组消退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方药治疗能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4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单纯物理治疗(对照组,7例)与在物理治疗基础上增用康复治疗(观察组,7例)的在临床疗效及水肿缓解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水肿缓解时间为(8.13±4.50)周;分别与对照组57.14%的总有效率与(11.49±4.93)周的水肿缓解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χ~2=3.818,P0.05;t=2.978,P0.05)。结论临床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时,可在采取单纯物理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用康复治疗措施,能够达到更加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水肿症状尽快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物理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行综合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治疗,包括弹力绷带压迫疗法和徒手淋巴导液法。结果43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轻中度的40例患者均恢复正常。3例重度水肿的患者中有1例获得痊愈,1例水肿明显减轻,剩余1例症状均得到改善,但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是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