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嗜酸乳杆菌发酵脱脂乳生成CLA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酵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经化学诱变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发酵添加亚油酸(LA)的脱脂乳,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该菌株发酵脱脂乳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7℃、pH5.5、培养时间28h时为最佳优化条件,此时CLA产率达33.4%。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具有抗癌、减肥等许多生理功能的天然脂肪酸.生物法合成共轭亚油酸无毒且异构体单一,但目前产量较低.为提高CLA产量,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出发菌株,优化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液初始pH为6.5,红花油添加量为0.15%,接种量5%,发酵温度为37°C,发酵时间为60h时最有利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此时CLA的合成最为94.7μg/mL.  相似文献   

3.
嗜酸乳杆菌所产生的胞外多糖不仅对于酸乳的质地结构有影响,同时其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主要是在市售酸奶中分离得到嗜酸乳杆菌、通过化学诱变的方法选取具有高产胞外多糖性能的嗜酸乳杆菌,其产量能够达到6.458g/L,遗传稳定性发现胞外多糖产量降幅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4.
以正交试验确定了嗜酸乳杆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对其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以硫酸铵分级沉淀和Sephadex G100层析进行了分离,并测定了酶活力。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40℃,初始pH6.5,接种量1%,发酵时间24h;以上条件下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经纯化后测得酶活为4358.6U。  相似文献   

5.
通过紫外诱变提高嗜酸乳杆菌的产乳酸能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诱变参数:20W紫外灯,菌液稀释至OD600O.65左右,照射60s,照射距离为30.5cm,此条件的致死率为92.5%。诱变处理后的茵体产酸速率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突变菌株在培养36h时产酸量达到最大值10.83g/L,而出发菌株最大值为10.41g/L,且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得到1 株乳酸菌lp15 能够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经16S rRNA 全序列分析法和API 系统鉴定法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p15 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DES)依次诱变处理,经进一步液体发酵复筛获得多株突变菌株,CLA合成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3%~52.2%。其中lp15-2-1 突变菌株为CLA 生成能力最高菌株,MRS 培养液中添加0.2mg/mL LA 培养48h,CLA 产量达30.13μg/mL。经气相色谱(GC)检测分析,产物中cis9, trans11- 共轭亚油酸(c9, t11-CLA)占76.5%,trans10, cis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占23.5%。  相似文献   

7.
嗜酸乳杆菌转化菜籽油生成共轭亚油酸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嗜酸乳杆菌静息细胞转化菜籽油生成CLA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适转化液介质、介质浓度、pH、温度、转化时间和细胞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在该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转化时间、pH、温度、细胞浓度进行了工艺优化分析,确定了在菜籽油浓度为7.5 mg/mL、脂肪酶的加入量为2 mg/30 mL时,以0.1 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为转化液介质条件下,最优转化工艺条件是时间25 h,pH6.5,温度36℃,细胞浓度40 mg/mL,经优化后CLA的生成量可以达到230.12±7.52μg/mL。  相似文献   

8.
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健  魏明  曾实  陈秀金 《食品科学》2003,24(9):76-79
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方法,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转化量较高的突变株,其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4.0,保温时间48h,亚油酸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000mg:100ml,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产率达38.1%。在1mmol/L浓度下,Na^ 、Fe^2 、Mg^2 有助于提高共轭亚油酸的产量,而Hg^2 、Co^2 、Cu^2 、Mn^2 、Fe^3 不利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用超声波处理细胞后,共轭亚油酸的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诱变提高嗜酸乳杆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诱变参数:20 W紫外灯,菌液稀释至OD6000.65左右,照射60 s,照射距离为30.5 cm,此条件的致死率为90.5%。诱变处理后的菌体在模拟人肠道胆汁盐浓度(0.3%)以及pH=2的选择性培养基中处理不同时间后,活菌计数,最终筛选出具有耐胆盐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体L.a.abr。在含0.3%胆盐和pH为2的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1.5、2.0、2.5 h时的存活率分别为19.57%、10.87%和4.78%,而出发菌株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3.68%、1%、0.23%。  相似文献   

10.
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185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诱导处理,获得1株共轭亚油酸(CLA)高产菌株,通过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该菌株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值4.5~5.5、LA浓度0.1%、接种量5%~7%、培养时间24h,此时CLA产率达31.2%。  相似文献   

11.
陈珊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0):165-169
生物法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产物中异构体组成单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合成共轭亚油酸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的培养基组成:葡萄糖20g/L,酵母浸出物40g/L,硫酸镁0.5g/L,硫酸锰0.5g/L,乙酸钠2g/L,磷酸氢二钾1g/L。优化后,共轭亚油酸产量达到0.259g/L,相比优化前(0.0455g/L)有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株植物乳杆菌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T2-6)发酵转化亚油酸(LA)生成共轭亚油酸(CLA)的特性研究。微氧环境有利于CLA的生成;温度为37℃、初始pH为7.0、底物LA浓度为0.075%时,菌体生长及CLA生成量较高。时间曲线结果表明,接种后8h,CLA开始生成;发酵24h时,CLA生成量达到最高(0.29g/L),LA转化率为387%。生成的CLA产物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cis11-CLA。  相似文献   

13.
夏嘉祎 《中国油脂》2021,46(2):102-106
以选定的乳杆菌为对象,系统性地探究其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CLA)的规律,并筛选得到高产菌株。首先用酶标仪快速检测法,对5个种属76株乳杆菌生物转化CLA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GC-MS进一步分析高产菌株生物转化CLA产物异构体组成。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大部分可生物转化CLA,但菌株间转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副干酪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普遍具备生物转化CLA的能力,但转化能力不高;唾液乳杆菌普遍不具备生物转化CLA的能力。筛选得到3株高产菌株,其中植物乳杆菌CCFM241 CLA的转化能力最高,CLA转化率为16.35%,转化产物存在3种CLA异构体,以t9,t11-CLA为主。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生产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明  齐树亭 《中国油脂》2007,32(7):63-65
以盐生植物紫花苜蓿籽油为底物,用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1854催化紫花苜蓿籽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发酵过程中pH、预培养、苜蓿籽油的浓度和乳酸菌菌液浓度对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苜蓿籽油可提高CLA转化率,发酵pH6.4,苜蓿籽油浓度0.05%,菌浓度2.5%时CLA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生理功能及其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为亚油酸(LA)的异构体,具有抗癌、降脂、调节免疫、抗粥样硬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共轭亚油酸(CLA)的生产大都是利用碱催化亚油酸异构而成,但其异构体繁多。利用微生物转化生产的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较少,与天然食品中的CLA异构体组成相似,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