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以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多体系地考察了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分析和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在60 d达到最高1.61 mg/mL,78 d后趋于稳定;总黄酮含量发酵至54 d时达到最高0.39 mg/mL,60 d后趋于稳定;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发酵至54~66 d达到最高(71.22%、76.21%、58.64%),总还原能力在72 d达到最高(0.593);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诺丽酵素的pH值、总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65、2.48 g/L、0.16 mg/mL和29.35 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分别达到376.43 U/mL和17.65 U/mL。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黑果腺肋花楸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取28℃密闭条件下自然发酵90 d,检测发酵液中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TSS)、酒精度、总酸、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SOD等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进行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其还原糖、TSS、总酸、花色苷含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酒精度持续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SOD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SOD酶活力最高值分别达到4.99 mg/mL、269.68 mg/L和5151.80 U/mL。发酵后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峰型变化,较未发酵样品显著升高(P<0.05),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大值分别为65.78%、85.06%、94.22%、750.48 U/mL和1.014;相关性分析表明,酒精度、总多酚、...  相似文献   

3.
对银耳蓝莓酵素(tremella blueberry enzymes,TBE)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及其理化品质进行研究,从多个体系监测银耳蓝莓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银耳蓝莓酵素发酵后的总酚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了39.99%;金属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发酵前相比提高了7.30%、17.21%、15.40%、18.07%和10.47%;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银耳蓝莓酵素发酵后的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分别达到51.10、5.64、0 U/mL和138.75 U/mL。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双孢菇菇柄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接种量、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为主要因素,总酚含量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优化了双孢菇菇柄酵素发酵工艺,并对酵素产品发酵前后及在4 ℃和25 ℃贮藏5 d的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菇柄酵素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3%、糖添加量9.50%、发酵时间24 h,酵素产品总酚含量值可达2.20 mg/mL,与预测值2.19 mg/mL相符;研究发现发酵后菇柄酵素的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2.20 mg/mL与44.40 μg/mL,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51.93%、52.11%、0.70、28.09 U/mL,与发酵前比较有明显地提高。进一步对4 ℃和25 ℃贮藏条件下酵素的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4 ℃贮藏的酵素,在贮藏0 d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抗氧化能力均较强,在贮藏1 d后,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开始急剧下降,同时25 ℃条件下贮藏的酵素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4 ℃贮藏(P<0.05)。  相似文献   

5.
以紫花芸豆为原料制备芸豆酵素,探究其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各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参数(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芸豆酵素发酵过程中pH持续降低后趋于平缓趋势,总酸变化规律与之相反;还原糖含量由发酵初期小幅度上升至11.2 mg/mL,随之不断下降并于发酵48 h达到最低值3.55 mg/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7.07%持续降低至6.01%;总酚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仅在发酵32 h有所下降,并于发酵结束达到最大值367.92 mg/mL;黄酮含量呈现持续升高趋势并于发酵48 h达到92.24 μg/mL后趋于稳定,芸豆酵素的抗氧化能力(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并于发酵后期达稳定状态,分别于发酵56 h时达到最大值(0.88 μmol/L、88.12%)。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参数相关性表明,总酚、黄酮与还原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苦荞酵素的口感与抗氧化能力,以还原力、SOD酶活力作为主要指标,分别考察植物乳杆菌(LBS8、MRS5)、副植物乳杆菌(MC6)、副干酪乳杆菌(SL1)4株乳杆菌强化发酵苦荞酵素情况,筛选1株优良菌株并研究其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料液比对苦荞酵素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苦荞酵素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S8发酵苦荞酵素还原力、SOD酶活力更强,将其作为强化菌株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6%,初始糖度16°Brix,发酵温度32℃,料液比1:7。所得酵素中还原力相当于0.753 mg/mL VC标准溶液,SOD酶活力为272.12 U/mL,总黄酮含量为0.521 mg/mL,总酚含量为2.75 mg/mL,谷胱甘肽含量为0.273 mg/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通过GC-MS分析,苦荞酵素中含有乙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一酸乙酯、丁二酮等特征性香味物质,赋予苦荞酵素独特的风味。与市售酵素发酵剂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酵素总黄酮增加247%,总酚增加2%,谷胱甘肽增加36.5%,还原力提高30.73%,抗氧化能力提高3...  相似文献   

7.
以树莓、石榴复合果汁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单一添加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单一添加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及同时添加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四种方式制备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OH、O2-·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不同制备方式对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方式优于单菌发酵和自然发酵方式,能增加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混菌发酵72 h时,总酚含量(0.57 mg/mL)、·OH清除率(67%)及O2-·清除率(54%)最高;发酵60 h时,总黄酮含量(0.41 mg/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94%)最高;pH值变化最小,利于发酵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扁桃斑鸠菊叶为原料制备酵素,监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通过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变化,并利用人正常肝细胞(WRL-68)模型考察其对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对比酵素第2和第55 d,pH从4.24±0.01降至3.46±0.07,可溶性蛋白质、总糖、总酚、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95±0.02、244.94±4.89、6.05±0.03、0.37±0.01 mg/mL降至0.71±0.02、34.26±0.57、3.42±0.21、0.08±0.01 mg/mL。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从0.15±0.01提高至0.95±0.01 mg/mL。在第2~28 d,抗坏血酸含量从25.36±0.52提高至28.44±0.01 μg/mL,随后呈下降趋势;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第18 d最强,为73.72%±0.86%,第28 d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为54.14%±0.43%,且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WRL-68细胞经H2O2处理造模后,酵素处理组的胞内ROS显著降低(P<0.05),胞内抗氧化系酶SOD、CAT、GSH-Px活提高。综上,扁桃斑鸠菊叶酵素在发酵中期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且经酵素预处理后WRL-68细胞抵御氧化应激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乙醇、总酸、乳酸、醋酸、总酚的含量和pH值进行了跟踪检测,考察各代谢产物与各抗氧化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综合指标变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从第10 d后的0.55%增加至180 d的2.73%,达到最高;总酸含量经发酵100 d上升至4.78 mg/mL后逐渐下降,发酵过程中pH值从4.37降至3.54后趋于稳定;乳酸和醋酸含量在前60 d快速上升,之后开始趋于平缓;总酚含量持续上升积累至0.63mg/m L,与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力均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竹叶酵素抗氧化性较好,尤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总酚含量可作为评价竹叶酵素抗氧化性的指标。综合评价指标(CEI)在第230 d时最高,可作为判定前发酵参考终点和补料发酵时间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研究了黑加仑自然发酵酵素的产品指标、有机酸种类与含量,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和还原力为抗氧化性指标,在多体系中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黑加仑酵素的总酸含量(以乳酸计)为2.65 g/100 mL,有机酸以柠檬酸(1 567.27 mg/L)、苹果酸(220.01 mg/L)、草酸(110.01 mg/L)和奎宁酸(93.73 mg/L)为主,同时因发酵代谢积累了莽草 酸(14.58 mg/L);总抗氧化能力值为614.20 U/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为1 998.30 U/mL。 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 6.63 mg/100 mL、8.45 mg/mL。 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黑加仑酵素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的半 抑制浓度(IC50)为5.18 mg VC当量/mL、1.43 mg VC当量/mL、20.28 mg VC当量/mL、39.06 mg VC当量/mL。 因此,黑加仑酵素含有较丰 富的有机酸和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王帅  宋奇  范影  冯超 《中国酿造》2022,41(11):84
以桑葚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备桑葚酵素,探究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总糖、总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pH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酸则与pH相反,至发酵结束时,pH在3.65左右趋于稳定,总酸含量稳定在6.65 mg/mL。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SOD活性)的提高与总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表明微生物发酵过程有生物活性成分产生,提高了桑葚酵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的北五味子麦芽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酵素产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北五味子麦芽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北五味子∶麦芽=2∶1(g∶g),发酵时间为3 d、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41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北五味子麦芽酵素SOD酶活力为3 464.80 U/mL。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酵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达到了26.03%、97.25%、89.10%和0.613 7 mmol/L,表明该酵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天麻粉为原材料制备天麻酵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天麻酵素发酵条件,并评价发酵处理对天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剂用量0.3%、糖添加量11%、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14 d。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天麻酵素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天麻酵素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为0.69 g/L,功能性成分γ-氨基丁酸、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分别为0.010 4 mg/mL、0.023 mg/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为82.37%、5.31 U/mL、2.19 μmol/mL。天麻酵素颜色呈橙红色、体系透明、香气浓郁、滋味协调。  相似文献   

14.
以牛蒡和橘子、苹果、山楂、梨、火龙果、木瓜、枸杞、包菜、芹菜等果蔬为原料,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种,制备牛蒡复合果蔬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6 d,接种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牛蒡复合果蔬酵素SOD活性达50.08 U/mL。将发酵时间延长至49 d,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SOD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羟自由基清除率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在发酵时间为26 d时达到最大值,为52.09 U/mL。发酵完成后,牛蒡复合果蔬酵素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分别为4.78 mg/mL、5.27%、1.50%vol,呈淡黄褐色,口感清爽微酸。  相似文献   

15.
章昱  谭强  曾春晖  谢文佩 《中国酿造》2022,41(5):188-193
以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制备酵素,探究其不同发酵阶段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对其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及还原力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值分别达到0.45 g/mL、18.43 mg/L、0.14%、0.29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三者的最高值分别为73.26 U/mL、9.86%和82.5%;而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最高达0.7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酵素发酵10 d时综合评价指标达最高值0.93,可作为发酵终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原料配比黑果枸杞酵素发酵前后主要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以4种黑果枸杞酵素(XD、GD、XF和GF)为原料,对发酵前后的理化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类型和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经过90 d发酵后,XD、GD、XF和GF的可滴定酸、总黄酮、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均上升;总糖、还原糖、pH值、总蛋白质和花青素含量均下降;XD、GD和XF中淀粉酶活性均升高,而GF中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XD、GD和GF中有机酸总量均上升,而XF中有机酸总量有所减少。发酵完成后,XD、GD、XF、GF中有机酸种类分别有12、13、12、12种,主要以乳酸、琥珀酸、醋酸为主;并且4种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因此,黑果枸杞酵素经自然发酵之后,品质良好,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今后黑果枸杞酵素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金刺梨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制备金刺梨酵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发酵金刺梨酵素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工艺条件为:乳酸菌发酵剂接种量3%、发酵时间49 h、发酵温度38℃、白砂糖添加量7%,在此优化条件下,金刺梨酵素pH值为3.62,感官评分为95分,总黄酮含量为4.38 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6 998.40 U/g,维生素C含量为721.80 mg/100 mL,总酚含量为21.78 mg/L,总酸含量为17.41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8.65%,乳酸菌活菌数对数值为7.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