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15年3月17日,赛莱默分析仪器在北京雁栖湖举办中国媒体见面会,赛莱默分析仪器全球副总裁Ron Geis、赛莱默分析仪器中国区总经理潘桂东先生出席了见面会,分析试验室等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赛莱默分析仪器是赛莱默(Xylem)三个业务单位(水解决方案,分析仪器和应用水系统)中的重要业务板块。赛莱默分析仪器是在并购了多家仪器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包含12个品牌,YSI、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分析仪器产品的诞生和发展解放前,我国没有任何分析仪器产品。1952年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先后出现了几个生产分析仪器的小厂(沪江、雷磁、创造,即现在上海分析仪器厂和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的前身),开始生产较简单的pH计、电导仪和光电比色计等有限几种实验室用分析仪器。当时的生产、技术力量极薄弱,还谈不上形成真正的分析仪器制造工业,可以算作我国分析仪器发展史中的前奏。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在1957~1958年间,蓬勃发展起来的流程加工工业,特别是化学肥料工业和稍  相似文献   

3.
《化学分析计量》2004,13(6):10-10
中国日益发展的医药、生化、环保等产业,为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中国用于分析仪器的投资将从1998年的6.8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3亿美元。中国科学器材产销联合会理事长赵春山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目前拥有超过3000家分析仪器生产厂商,分析仪器工业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仪器是仪器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能源、生物、信息、环境、材料等众多领域高速发展的多重需求刺激下,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分析仪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分析仪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已经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从2000年到2004年,全球分析仪器产品的销售额一直保持着11%左右的速度增长,美国分析仪器的销售额在2004年突破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朱良漪表示,21世纪分析仪器的发展将向在线分析倾斜,并向综合、联用、信息网络化发展,同时更趋微型化和智能化。而中国日益发展的医药、生化、环保等产业,为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分析仪器验证是制药、食品、环境等多个行业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为解决我国色谱类分析仪器验证评价体系中缺乏统一标准物质的问题,提出了筛选性能确认行业推荐用标准物质的原则。通过分析不同行业色谱类分析仪器标准物质使用情况和国家标准及有证标准物质的发布现状,以筛选原则为指导,筛选出93种高效液相色谱性能确认用标准物质。为保证分析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7.
市场     
《化学分析计量》2012,(2):6+9+20+28+36+40+44+80+101
<正>煤质分析仪器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产业化是中国煤质分析仪器行业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煤质分析仪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根本问题。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业化等是煤质分析仪器发展的关键,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也靠产业化。企业在取得科研成果后,要转化成产品,主要难点集中  相似文献   

8.
1.前言在各种分析仪器高度发达,并要求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的当今,有机试剂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说如果不利用有机试剂就难以发挥各种分析仪器的特性和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不利用分析仪器,有机试剂的利用面也大受限制。这样,有机试剂的研制和分析仪器的研制,在开创新的分析方法中相辅相成,具有难以分割开来的关系。概言之,有机试剂的种类、数量都是很多的。其中属于螯合试剂的有机试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我国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标准化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分析仪器性能测试的工作需求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我国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赵广达认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是:(1)分析仪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2)新型检测器迅速发展;(3)联用技术日趋成熟;(4)结构单元组合化;(5)分析仪器由实验室分析  相似文献   

11.
3D打印是一种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可粘合材料,借助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方式逐层打印的,一种快速成形构造物体的新技术.本文侧重从色谱仪器分析、电化学仪器分析、原子分子光谱和质谱仪器分析等方面评论了近年来3D打印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为现代仪器分析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以使3D打印技术和分析化学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化学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分析化学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重要地位、分类及研究进展情况,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几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的原理及特点作了介绍。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分析过程中由样品前处理过程带来的误差,具有前处理快速、简便的优点,同时可与分析仪器联用,实现分析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可以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药物分析、发光材料等一类电化学发光的检测实验中.系统地介绍了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设计和研制过程,包括仪器原理、设计框图、具体实现方案、主要技术难点和创新点.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双检测位置、四样品通道、三维图形显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化学计量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邓勃 《分析试验室》1991,10(4):143-159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分析化学计量学”课题的第一篇评述文章,收集了1980年至1990年国内有关期刊和会议资料,对分析化学计量学在我国近10年来的发展概况作了评述,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试验、优化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校正、分析信号处理、因子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结构解析、库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级激光微探针飞行时间质谱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赵善楷  钟峰 《分析化学》1994,22(10):1079-1082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激光微探针飞行时间质谱仪,阐述了该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研究功能及其所达到的参量。该仪器是一台具有高分辩率、高灵敏度、研究功能强并兼具常规分析所需的简便、快捷的现代大型分析仪器。文章还介绍了该仪器的应用实例,如可作几万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物质分析,大分子蛋白质混合物的分析,有机化合物特别是难挥发和热不稳定有机物的分析,少至几十埃薄膜,如C60等薄膜材料成分分析,负离子分析,以  相似文献   

16.
介绍FIA-33A型磷酸根自动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提出了FIA-33A型磷酸根自动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to throughput enhancement in miniaturized microfluidic microscopy systems. Using the presented approach, we demonstrate an inexpensive yet high-throughput analytical instrument. Using the high-throughput analytical instrument, we have been able to achieve about 125,880 cells per minute (more than one hundred and twenty five thousand cells per minute), even while employing cost-effective low frame rate cameras (120 fps). The throughput achieved here is a notable progression in the field of diagnostics as it enables rapid quantitative testing and analysis. We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nstrument to point-of-care diagnostics, by performing blood cell counting. We repor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counts (in cells per μl) obtained from our instrument, with that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ematology analyzer.  相似文献   

18.
 The approach to validation of a computer program for an analytical instrument as a component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using this instrument with the program) is discussed. This approach was used for validating a new program for atomic absorption analysis. The validation plan derived from this approach was based on minimising the influence of all steps of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In this wa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results may be caused only by replacement of the previous program by the new one. The positive validation conclusion wa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suitable reference materials obtained with the new program and with its precursor in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also on comparison of their deviations from the accepted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se material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uncertainties. Received: 25 January 1997 Accepted: 14 March 1997  相似文献   

19.
A. Marsh  K. Altria 《Chromatographia》2006,64(5-6):327-333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valuation of a multiplexed, 96-capillary array instrument for analytical performance with a view to implementation for routine, high-throughput use. The need for higher throughput analytical capability for today’s busy pharmaceutical laboratory continues to rise. The use of multiplex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s discussed, and the 96 multiplexed capillary array instrument with UV absorbance detection was used to perform high throughput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Pharmaceutical product assay, pK a and log P determinations were achieved. Reproducibility of relative migration time and relative peak area between capillaries was found to be acceptable. The multiplexed instrument offered equivalent performance for tablet assay to a conventional CE instrument. Using the multiplexed CE, pK a values approaching those of the literature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a range of drugs. A microemulsion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MEEKC)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without resulting in excessive operating current. The use of multiplexed CE for high throughput analysis has been shown to be a highly viable alternative to HPLC and other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Presented at: CE in the Biotechnology &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7th Symposium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s, Nucleotides and Small Molecules, Montreal, Canada, August 12–16, 2005.  相似文献   

20.
便携式CO2红外线分析仪用于检测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介绍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检定方法以及常见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