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沟通了君臣上下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削弱了内阁权力,强化了皇权统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清代军机处档案管理制度呈现出专业性的特色,提高了档案的调阅效率,创新了档案的保存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自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由沈阳进关定都北京后,传至其孙胤禛(雍正)时,由于新疆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进行叛乱,胤禛派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统率大军平叛,在北京方面派其弟怡亲王允祥等办理后勤事宜。与此同时,还有西南省份部分少数民族抗清事件发生。所以胤禛在雍正七年六月下谕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其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  相似文献   

3.
清代军机处满文档案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军机处是雍正八年设立的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机构,是封建专制高度集权的产物。军机处从建立到消亡的一百八十年中,逐步演变成凌驾内阁之上,承旨出政,综理国家军机要务的总汇机关。由于军机处的性质、职掌及其在清政府中的地位,决定其产生的档案数量巨大,内容丰富重要。军机处产生的汉文档案,海内外专家学者多有论著,评述周详,本文不再赘述,但对满文档案却论述尚少,更有评述不确当者。而满文档案的价值,绝不在汉文档案之下,只是由于历史造成的种种原因,不被世人所了解,致使这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本文拟就军机处满文档案的形成和特点、数量、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作一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4.
雁旭 《历史档案》2005,(3):123-126
清代自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至宣统三年(1911年)覆灭,使用电报达32年,期问形成了大量的电报档案。这些档案绝大部分由清政府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立档。电报档案是鸦片战争以后新出现的文书种类,记录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档案特点和现状、主要内容以及史料价值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所谓档案缮写制度,就是将已归档的档案文件重新抄写一份或若干份,另存他处,以便在档案原件丢失、损毁或被篡改时进行核查、校对等。缮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重要的档案,维护档案的历史原貌。这一制度在清代曾被军机处长期使用,起到了较好地保护档案的作用,在我国档案事业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却被档案史研究者忽略了。下面,笔者结合有关资料,对清代军机处档案缮写制度作一浅析。一、档案缮写制度建立的缘由促使清代统治者采取档案缮写制度的原因,大致来讲有两点:首先,是清代档案(包括军机处档案在内)遭到极为严重的破…  相似文献   

6.
《历史档案》2006,(2):80-80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军机处电报档汇编》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40册,收录本馆所藏晚清军机处电报档约万件,时间起自光绪十年(1884年),迄于宣统三年(1911年),翔实地反映了晚清政府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决策内幕。这些档案绝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刊布,它不但可与同时期的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廷寄互为补充,而且其许多内容为奏折与廷寄等文件所不栽,具有填补资料空白的重要作用,对研究晚清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正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会见西藏格鲁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黄教)领袖索朗嘉措,互赠封号。格鲁派由此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并借助于蒙古势力,在西藏的教派斗争中渐处上风。1616年,漠西蒙古卫拉特各部正式接受藏传佛教格鲁派。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察哈尔林丹汗败亡。1644年,崛起于东北的满洲入关,占据中原。17世纪中后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各  相似文献   

9.
从清代军机处“随手簿”看清代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清军机处重要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它包括文书与档案机构人员一体化;随手簿的文书办理随手登记;文书工作接交与档案工作衔接;军机章京值宿抄档,进行“清档”;重要档簿的副本制度和定期修缮等制度,这些对于提高军机处的文书工作效率,及完善其档案保管,方便利用,起了重要作用。随手簿是军机处所有文件档案的总目,利用的指南,极为重要,至今仍不失其实际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专项档案的汇集,是国家清史编修工程规划出版的档案丛刊系列之一,是可资清史研究的大型工具性典籍。该书于2013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总计180册。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是清代军机处每日处理文档的原始登记簿。清人震钧《天咫偶闻》载:"枢廷事件,皆书于册,标日随手登记。"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之设,始于乾隆元年(1736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逐日登记,按年月装订成册。乾嘉时期,每半年订为一册;  相似文献   

11.
漫游军机处     
姜鸣  少辰 《出版参考》2007,(1):30-31
故宫保和殿迤北.是一片封闭的广场,也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  相似文献   

12.
漫游军机处     
姜鸣 《出版参考》2007,(2):30-31
故宫保和殿迤北,是一片封闭的广场,也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 广场正北面,屹立着内右门、乾清门和内左门,其后便是通常所说的"大内".广场东面为景运门,这里通向奉先殿(今钟表馆)和宁寿宫(今珍宝馆),是观光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中枢机构。关于其成立的准确时间、名称演变等等,官私著述历来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按年分为如下四种观点: 1.七年说。清人王昶的《军机处题名记》内称:“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上即位,改名总理处。乾隆三(二之误——引者)年,王大臣请罢之,诏复名军机处。”今人张德泽先生的《军机处及其档案》、《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认为,雍正七年六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季士家先生认为军机处的设立经历了军需房、军机房、军机处三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1729年7月5日),当时的名称谓军需房。”南炳文先生认为“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可能在二月十八日至五月十日之间。”庄吉发先生的《清代奏折制度》一书,旁证博引,论述军机处设于雍正七年,并考证了军  相似文献   

14.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 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在乾清宫西南方向设立了“南书房”开始是皇帝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地方,“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为“南书房行走”。  相似文献   

15.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清军机处档案概况、雍正时期军机处档案的分类及其编写制度以及军机处档案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对雍正时期清朝军机处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简单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宋希斌 《历史档案》2007,(4):131-132
乾隆朝的军机处曾存在一种特殊的公文公启,通过该文书,军机处对清廷奏折的运作及清廷政务的处理发挥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公启成为乾隆朝军机处权力扩张的一个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建明朝不久,废中书省,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不久,朱元璋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参掌机要。由此,内阁这一官僚机构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进而成为明朝的中枢机构。至清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成为清廷的中枢机构。从内阁到军机处,中枢机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从明初内阁产生、发展直至其势没,可以看出内阁与宦官是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我国专门保存明清时期各中央机构及部分地方机构档案的专馆。清军机处“录副奏折”,是该馆所藏档案的重要全宗内的主要文种之一。笔者曾参加其《农民运动类》中有关乾隆嘉庆年间,清王朝在镇压闽、浙、粤三省沿海人民的海上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整理,对有关蔡牵反清斗争一项的“清宫密藏”有所了解。为了使史学界对蔡牵反清斗争这一重大事件有更多的了解,特对这部分档案略作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