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s constitute - 60%-75% of tumors found within the pediatric brainstem. These malignant lesions present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symptoms such as cranial nerve, long tract, or cerebellar dysfunc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usually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and obviates the need for surgieal biopsy in most cases.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is dismal,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is 〈 12 months. Resection is not a viable option. Standard therapy involves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2.
胶质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常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难以治愈,而复发又几乎都在局部,因此人们对胶质瘤的局部治疗进行了许多探讨,遗憾的是成效甚微。晚近的研究提示,特别是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胶质瘤应该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人们在胶质瘤治疗的研究中,对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全身治疗予以了高度重视。如果胶质瘤干细胞的理论成立,那么寻找针对胶质瘤干细胞的治疗途径,才有望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因此也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和分离方法。方法:取9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处理,采用B27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扩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9例标本中共有7例成功培养出肿瘤细胞球,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肿瘤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球细胞表达胶质瘤干细胞的标志物CD133和Nestin,诱导分化后的肿瘤球细胞可以表达成熟神经细胞的标志物GFAP和TU-20。结论:体外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从胶质瘤组织中培养出胶质瘤干细胞,为胶质瘤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NSE、CA153联合检测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2例脑良性肿瘤患者血清NSE、CA153进行检测.结果:脑胶质瘤组中NSE、CA153阳性率分别为62.22%、73.33%,脑良性肿瘤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63%、9.09%;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SE、CA153在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中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SE+CA153联合检测在诊断脑胶质瘤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单项检测高.结论:NSE、CA153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筛查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飞  李世亭 《中国肿瘤》2004,13(4):229-232
神经干细胞在成人脑中分离培养成功,向胶质瘤起源细胞的传统学说发出了挑战.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等可能来自相应的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神经干细胞转基因后变为胶质瘤,这些实验结果支持胶质瘤起源于中枢神经内的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或前体细胞,但尚未找到确凿的直接证据.进一步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及其分子机制,将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胶质瘤的起源细胞这一问题,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TAT3和survivin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TAT3和survivin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STAT3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诱导survivin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 ,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 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GFR1OP和p57/Kip2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的54例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GFR1OP和p57/Kip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FGFR1OP和p57/Kip2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4.4%,且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不同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FGFR1OP在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的OD值为0.131±0.010,高于在低度恶性胶质瘤(Ⅰ~Ⅱ级)中的OD值(0.118±0.01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p57/Kip2在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的OD值(0.156±0.008),低于在低度恶性胶质瘤(Ⅰ~Ⅱ级)中的OD值(0.165±0.006),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提示FGFR10P和p57/Kip2之间呈负直线相关(r=-0.732,P<0.01).结论:FGFR1OP的高表达与p57/Kip2的低表达可能参与胶质瘤的生长、分化和进展,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Smad4和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mad4和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3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结果 Smad4 和 Smad7蛋白在胶质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中Smad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4.80±16.19,25.81±9.48,6.73±3.71,P<0.05.Smad7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69±3.86,18.22±7.84,41.95±17.27,P<0.05.差别均有显著意义.且Smad4与Smad7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 Smad4随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增高阳性表达降低,对胶质瘤的进展有抑制作用.Smad7则相反,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组织端粒酶活性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脑胶质瘤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我们采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 ,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usantigen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胶质瘤组织的细胞增殖活性 ,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 组织标本 :5 1例胶质瘤组织的标本来自北京天坛医院 1998年 5月~ 12月的部分胶质瘤手术患者。于术后 1h内取材 ,一部分立即投入液氮中冷冻 ;另一部分经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miR-218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成熟分化的影响。  方法  通过质粒转染和G418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miR-218的SNB-19亚细胞系及对照亚细胞系。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稳定细胞系中miR-218、CD133及Nestin表达水平。用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其成熟分化水平,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转染miR-218表达质粒后CD133及Nestin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  结果  过表达miR-218的亚细胞系中miR-218、CD133及Nestin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细胞的26.23倍、17.9%及54.2%,过表达miR-218细胞的GFAP阳性标记指数为(96.0±3.81)%显著高于对照细胞(49.6±5.13)%(t=16.24,P < 0.01)。免疫荧光显示CD133及Nestin的下调特异性发生于成功转染miR-218表达质粒的细胞。  结论  miR-218可通过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成熟分化显著下调CD133及Nestin的表达水平,该作用可能是miR-218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手术难以真正彻底切除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已成为常规。本文回顾性分析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探讨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7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低分级胶质瘤28例,高分级胶质瘤40例,未明确分级的7例。手术全切65例,次全切5例,单纯活检5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5天,其中16例采用60Coγ射线,59例采用直线加速器光子线和电子线混合线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低分级胶质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66.9%、61.7%;高分级胶质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38.0%、22.4%。年龄<40岁、低分级胶质瘤、手术全切肿瘤、放疗剂量≥60Gy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放疗剂量是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Nasin)对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制备RNasin,体内外观察其对人SHG44和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不同浓度的RNasin对培养的C6及SHG44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加入RNasin后裸鼠体内C6胶质瘤平均重量为1.72 g±0.184 g,平均大小(直径)为12.84 mm±1.15 mm;SHG44胶质瘤平均重量为1.012 g±0.174 g,平均大小为11.20 mm±1.21mm,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Nasin体外对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而体内对胶质瘤瘤体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蛋白激酶P13K、AKT2 mRNA表达与NDRG2 mRNA表达的相关性,寻找与NDRG2相互作用的上下游分子.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9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瘤旁组织中P13K、AKT2和NDRG2 mRNA表达量.结果:29例脑胶质瘤NDRG2 mRNA表达明显低于瘤旁组织(P<0.05),且不同病理分级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Ⅳ级NDRG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Ⅱ级和Ⅲ级胶质瘤(P=0.007,P=0.03);AKT2,P13K mRNA表达在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KT2,P13K mRNA表达与NDRG2 mRNA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演变有关,在mRNA表达水平,还不能认为P13K、AKT2与NDRG2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探讨评价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12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Ⅱ级胶质瘤54例,Ⅲ~Ⅳ级58例。手术全切61例,次全切43例,单纯活检8例。术后等待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7.5 d,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为56 Gy。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低分级胶质瘤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53.0%;高分级胶质瘤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17.2%。年龄≤40岁、低分级胶质瘤、手术全切肿瘤、放疗前Karnofsky评分≥80分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放疗前的功能状况是影响胶质瘤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血管依赖性实体肿瘤中一种无内皮细胞的“血管样”结构,是肿瘤在高度侵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供血模式。VM广泛存在于多种人体恶性肿瘤中,与肿瘤的进展、转移、侵袭和复发密切相关。本文将就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机制、信号通路途径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等作一综述,并探讨目前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旨在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的新切入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DM2、p53、p14ARFF和p21WAF1九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DM2、p53、p14ARF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MDM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0%(6/25)及56.52%(13/23)(χ2=5.298,P=0.021);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χ2=5.259,P=0.022).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χ2=8.270,P=0.004),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χ2=6.700,P=0.010).[结论]胶质瘤组织中,MDM2和p53均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增高,但p14ARF and p21WAF1蛋白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降低.MDM2过表达、p53突变以及p14ARF、p21WAF1蛋白表达降低与胶质瘤的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近年脑胶质瘤基因治疗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基因治疗中有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与培养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从胶质瘤组织中培养、分离肿瘤干细胞,并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8例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剪碎、胰酶消化,滤网过滤收集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除去其中的红细胞,用含EGF、LI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形成细胞球体后经免疫磁珠分离获取CD133^+细胞,用有限稀释法继续在上述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肿瘤细胞球后连续传代培养。取第5代肿瘤干细胞,用含10%FBS培养液诱导分化。分化前后用Nestin、MAP2、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在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室管膜细胞混合瘤中克隆到了CD133^+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稳定维持于球形生长状态(3个月,14代),在适合的环境中随时能自我更新和增殖,并分化成MAP2^+的瘤性神经元和GFAP^+的瘤性胶质细胞,而CD133^-细胞则无此特性。结论在胶质瘤组织中有肿瘤干细胞存在,这些细胞在体外能长期培养和传代,可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强 《中国肿瘤》2006,15(3):146-149
随着高通量分子生物技术的完善,寻找胶质瘤确切的分子病因成为可能。在基因工程鼠模型制作过程中发现了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敲除、转入或转染后发生了类似人类的恶性浸润性胶质瘤.但所谓的“癌前期变”的责任分子尚未明确。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成功和迅速发展为之开拓了新途径。胶质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正常胶质细胞三者间能否转化、转化条件的探索是当今研究的胶质瘤分子病因的新策略。在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瘤干细胞演变过程中寻找上述的责任分子是研究者看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