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我国大庆、华北、胜利、孤岛、中原和克位玛依6个主要原油及其馏分油3种蒸馏过程实测的64组平衡闪蒸数据,实沸点蒸馏及馏程试验各209组实测数据,提出了适合6种油的3种蒸馏换算式21个,及相应的6张算图,算式中除3个式子外,其余18个算式绝对平均偏差均低于API图表偏差。  相似文献   

2.
在大庆和胜利原油常压直馏馏分油48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恩氏蒸馏曲线和密度数据直接计算实沸点蒸馏曲线的数学模型,其平均误差为1.31%,明显地优于常用的曲线换算方法(其相应误差为2.36%)。可供炼油及石油化工设计、生产、科研中计算机计算之用。  相似文献   

3.
以石蜡基基础油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以调合组分的常用理化性质计算调合内燃机油基础油的低温表观粘度的6种数学关联式。用这些关联式预测了5种3组分调合石蜡基基础油的低温表观粘度取得成功。与实测结果相比,使用关联式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67%~7.17%。效果最好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67%,最大误差为5.93%,能够满足油品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六种进口原油的一般性质,第二部分介绍六种进口原油通过实沸点蒸馏,切割出6个馏份级:汽油馏份(HK~130℃)喷气燃料(130℃~230℃),轻柴油(230℃~320℃)重柴油9320℃~350℃)化原料(350℃~500℃)渣油(〉500℃)并对以6个馏份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石油工艺模拟新方法—虚拟组成迭代构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的以实测沸点曲线为基础的虚拟组分构成法有比较严重的缺陷,导致石油过程工艺模拟误差大,结果很不可靠。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虚拟组成迭代构成法则从油样的实测简单釜式蒸馏曲线或平衡闪蒸曲线出发,用试差算法解得一套虚拟组成数据,能准确而有效地表征油样的真空组成。采用这套虚拟组分数据进行过程工艺模拟,结果是充分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对常压下石油馏分的实沸点蒸馏曲线与平衡汽化曲线以及恩氏蒸馏曲线与平衡汽化曲线的换算图表进行了回归,同时总结了文献中已有的常压下各蒸馏曲线的换算模型,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常压蒸馏曲线换算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双向计算。误差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可靠的计算精度。选取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由我国的大庆胜利、华北原油及其馏分油共35个油样分别进行实沸点蒸馏、恩氏蒸馏、平衡气化试验,另外,还对184种油样分别进行实沸点蒸馏和恩氏蒸馏试验,在此基础上回归得到三种蒸馏曲线相互换算的算图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用半自动等温外夹套大块型铜热量计测定了辽河原油10个馏分的高温液体焓值。量热装置用α-Al2O3标定,用TiO2和正庚烷校验可靠性。原油馏分系实沸点蒸馏得到,文中给出各馏分焓与温度的关联式,关联值和实验值的偏差在±1.6%范围内。还对6个焓值的计算式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式,偏差为4.1%.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改进Dhulesia提出的恩氏蒸馏曲线内插数学模型;搜集了国内大多数油田、炼油厂的800多组恩氏蒸馏数据,建立了预测恩氏蒸馏数据的数学模型,包括18个计算公式,平均绝对误差为3~9℃。本文给出4个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河道砂储集层随机模拟方法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储集层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中的一项基础研究,目前已发表的随机模拟方法已有十几种。我国陆相高度非均质储集层极其复杂,在进行地质建模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随机模拟方法。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上段44小层河道砂储集层为研究层,以133口井开采初期的实测含油饱和度为原始数据,分别用指示克立格插值法、顺序指示法、马尔柯夫贝叶斯指示模拟法、序贯高斯模拟法、退火模拟法(原始数据)、退火模拟法(正态变换后数据)进行模拟,根据每一种方法100次模拟结果绘制预测等值线图,比较6种模拟方法的模拟效果;再抽稀出8口井作为检验井,用上述6种方法重新模拟,对比各井的含油饱和度实际数据与各方法的预测值,用预测相对误差来检验各方法对河道砂储集层建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认为在已有的条件数据控制下,各方法都能较合理地预测出参数分布的变化情况,但前3种指示模拟法更能反映局部的更小范围的非均质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石油精馏塔模拟系统及其计算方法。用迭代法计算侧线及塔顶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对任意给定的初值都收敛良好。提出便于计算机计算的汽、液负荷计算方法,对侧线抽出板及其上下塔板提出了汽、液负荷计算公式,为开发石油精馏培模拟软件提供了方便。还介绍模拟计算结果。计算机如何调用“炼油工艺计算图表”是开发本软件的关键问题,本软件调用的“石油炼制图表系统”可参见文献[1,2,3]。  相似文献   

12.
常压蒸馏塔的严格在线模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虚拟组分的概念,通过列写带有汽提塔的改进的MESH方程,并使用BP-SR结合算法,建立了一个实际的工业常压蒸馏塔的严格机理模型。同时,以原油物性实时估算、现场数据协调及塔板温度校正为基础,实现了该模型的在线运行,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原油混炼和加工方案。该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某炼油厂常压蒸馏塔,井针对实际生产工况,给出了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常规回归二元化工图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新型二元回归模型,并利用新型回归处理常见的二元化工图表,获得了高精度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在大型冷模装置上,对采用新型催化蒸馏元件(波纹状丝网装载催化剂)床层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冷 模试验结果和它与文献值的对比,以及床层流体力学性能的关联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蒸馏元件的流体力学性能与文献值相比,具有床层单位高度压降低、液泛气速高、持液量稳定、液相轴向返混小等优点,对于催化蒸馏塔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炼油工艺计算中用到众多的炼油工艺图表,这些图表不能直接用于计算机计算,“石油炼制图表处理系统”(RECTS)解决了图表直接用于计算机计算的问题。本文介绍了RECTS和“石油蒸馏塔工艺计算软件模拟系统”(PDPSS)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DPSSM上RECTS支持,可用于石油蒸馏塔的设计计算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臭氧化改性及其对噻吩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对椰壳活性炭、煤基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噻吩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化改性提高了活性炭对噻吩的吸附容量和Langmuir、Freundlich 2种吸附等温线方程的相关性。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吉布斯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吸附热小于0,活性炭对噻吩吸附是放热反应。采用拟一级、拟二级速率方程来考察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拟二级模型和实验数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原油及其馏分油的硫含量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集了83种国内外原油共110次的硫含量分析数据,对原油及其各馏分硫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找出了各馏分硫含量与原油硫含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轻馏分硫含量与原油硫含量的关联性较差,重馏分硫含量与原油硫含量的关联性较好。在装置设计和生产控制过程中,可以用原油和馏分油硫含量的线性关系来预测原油各馏分油的硫含量。  相似文献   

18.
间歇真空精馏过程的简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间歇真空精馏过程的近似处理,将一个间歇真空精馏过程看作是一个改变进料组成的拟稳态连续过程,从而用于连续过程设计的Fenske-Underwood-Gililand方程被应用到间歇真空精馏过程的设计计算。该简捷设计法对组份较多且未知的复杂体系的间歇真空精馏过程的初步设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蒸馏塔全塔负荷性能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蒸馏塔全塔负荷性能图。该图反映了全塔的适宜操作区及在具体的工艺操作条件下,所有塔板上对应其操作点的最主要的水力学限制条件。介绍了该图坐标的选取和绘制,利用全塔负荷性能图,可以优化设计参数、分析全塔操作并省去了使用塔板负荷性能图存在输出大量数据和图形的麻烦。  相似文献   

20.
王虹  高劲松 《石化技术》2000,7(3):149-152
对燕化公司炼油厂三蒸馏车间蒸馏塔进行了工艺标定,分析了该装置蒸馏塔的操作状况,结果表明常压部分和减压部分各侧线抽出产品都达到了工艺控制指标,该装置的操作水平与产品质量均处于较好水平,总拔出率为61.23%,综合能耗为471.83MJ/t原油。对蒸馏塔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