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井网加密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安塞特低渗油田主力油藏一次加密已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次加密井网,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安塞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分析了基础井网及一次加密井网的实施效果,提出了缝网匹配是决定加密效果的关键,并对二次加密井网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密时,可采取油井间缩小井距加密方式,原基础井网完全转变为小排距、小井距的排状注水井网。  相似文献   

2.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由于高渗透条带的发育,通常使其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不同,对井网加密形式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基于各向异性油藏的渗流特点及井网调整形式,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注采平面渗流场计算公式;引入线状排驱概念,对各向异性油藏井网加密形式进行适应性分析;用驱动压力梯度表征储量动用程度,提出无因次动用提高程度概念,建立定量表征注采井间储量动用规律的方法。结果表明,将初始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系统地调整为排状加密井网,形成线状排驱,可有效提升特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初始井网井距大于400 m时,注采井间储量动用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一段Ⅰ油组的地质、试采、开发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主力开发层系Ⅰ油组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裂缝不发育,并建立南一段地质模型.对研究工区内探井、评价井各种资料数据统计分析,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进行相关油藏工程计算,同时参考国内低渗透油田井网部署资料,综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南一段Ⅰ油组井网优化部署研究结果:矩形反九点,排距井距150 m ×250 m.综合南一段Ⅰ油组地质、开发现状特征,部署56口开发井,应用地质模型合理粗化数据体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实现15年开发指标预测,为油藏的合理开发投产起到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际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后的动态开展效果预测研究,可为油田开发规划提供调整依据。通过对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前后开发动态变化分析,确定了加密增产效果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建立的反映实际油藏特点的典型数值模型,应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因素变化对井网加密后增产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考虑多因素影响的井网加密调整增产效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建立的以“增产倍数”来表征油藏加密调整后的增产效果的方法,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效果预测提供参考,并为此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裂缝(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合理井网部署的关键问题,即裂缝方向与合理井排距的确定。在分析传统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根据裂缝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三种不同情况,采用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三种井网形式的井网优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规则布井的矢量化井网,同时提出了与矢量化井网配套的压裂工艺,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井网形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平井在水平段上有效压裂N次,其渗流能力在理论上提高N倍。再配合适当的注采井网,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最佳的直井和水平井组合方式及其井网形式。采用交错井网,用直井注水的方法,在油井水平段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多点有效压裂,能有效地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特低渗透油田井网形式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根据长庆油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运用数值模拟、驱动压力梯度研究等油藏工程方法,按照最佳配置裂缝系统、井网系统、注采压力系统的原则,提出3种井网形式、即正方形反九点、菱莆反九点和矩形井网。在油田开发实践中,根据裂缝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3种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井网形式开发,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安塞油田北区西块先期注水效果的分析,认识到先期注水能促进特低渗透油藏油井的高产稳产、若配合不稳定的注采方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裂缝式注水通道的形成,有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9.
蟠龙油田属于特低-超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油井单井产能低,迫切需要研究合理的注采井网井距,提高油井产量。首先计算了考虑变形介质和启动压力条件下的合理注采井距,然后从注采平衡的角度提出了合理的井网形式,根据裂缝特征分析了合理的井排方向,最后综合考虑了极限井网密度、最终采收率和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得到了合理的井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蟠龙油田合理的注采井距为350~400 m,排距100~150 m,合理的井网形式为菱形反九点面积注采井网,合理井排方向为NE66°~NE75°,合理的井网密度为25口/km2。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安塞油田长6段油藏渗透率为0.96~2.90mD,孔隙度为11.00%~13.25%,孔隙以小孔、细喉为主,地饱压差值仅为2.94~3.66MPa,油层供液能力差,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储集层,此为油井低产的主要地质因素。胶结物中酸敏性矿物含量高(6.19%),是常规酸处理工艺造成储集层伤害的潜在因素。地层水矿化度高达89850mg/L,严重的油层结垢是造成单井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在安塞油田实施暂堵压裂16口井,平均单井目增油1.85t,平均有效期84.1d;泡沫清洗10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3t,平均有效期52.8d;酸处理99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0t,平均有效期128.9d;清防垢处理18口井,平均单井目增油1.90t,平均有效期330d。分析认为,清防垢施工处理半径较大是结垢处理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有效增大油层压裂和酸处理半径是进一步提高压裂和酸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图2表5参7  相似文献   

11.
流体在特低渗透储层中渗流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根据研制的特低渗透菲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在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实验建立了不同井网形式、井排距、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计算表明: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500 m×150 m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最佳裂缝穿透比为0.75左右,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最优值为50 μm2·cm.  相似文献   

12.
特低渗油田井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黑油数值模型对特低渗透有底水的油气田的开采井网密度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某油田的油层参 数和物理实验得出了井网密度为20-25口/km2为宜,运算结果指出,类似储层的采收率一般为45%左右,无水期 为3~6个月,研究结果对类似储层的开采方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型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随着国内外大量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开发,人们对低渗透油藏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传统的三角形井网和方形井网对低渗透油藏的局限性已为人们所共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结合储集层整体压裂技术与矩形井网的协调配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特低渗透油藏的矩形井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特低参油藏渗流特征,应用非线性渗流连续模型,推导了考虑压裂稳态渗流的产能计算公式.对以该模型和其他渗流模型为基础得到的稳态渗流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别显著,并且分析了非线性渗流段和裂缝半缝长对产能的影响。在研究低渗油藏渗流规律和指导开发低渗油藏的生产实践中,须考虑非线性渗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区块综合含水逐年升高、采收率提高难度大的问题,引进了先进的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菌种优选、菌液性能评价以及合理注入参数界限选择,成功地开展了矿场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驱油具有较好的降水增油作用,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坚平  孙世茂  杨斌  高浩宏  曾华国  陆俭 《吐哈油气》2006,11(4):329-332,351
针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建立试验区,实施提前注水提高地层压力,油井压裂投产的开发技术对策,在牛103、牛106井采用低温水基压裂液、前置液氮和拌注液氮助排、二次加砂压裂等工艺,通过压裂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采取的压裂工艺可以实现牛圈湖特低渗透油田经济开发,为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加密调整井增产措施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特低渗油田小井距密井网压裂改造应遵循的原则,经1997、1998、1999年在安塞王窑区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L1井区油藏为低孔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是L1井区水平井主要投产方式,为了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需要对其井网形式进行研究。基于L1井区实际地质模型,建立了10种联合井网数值模型,对比不同井网形式下的开发指标发现:直井注压裂水平井采的五点法井网是L1井区首选联合井网。  相似文献   

19.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特低渗透、带裂缝的厚层块状砾岩油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该油藏的井网和转注时机的研究,并应用正交设计和经济评价确定适合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开发模式,即反九点转五点法井网,135m井距,单井日注水30m3/d,转注时含水率为85%。  相似文献   

20.
安塞油田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塞油田长6油藏不同区块之间、同一区块不同建产单元采取不同形式的井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用不同井网形式开发的区块出现不同开发特征,笔者通过对比正方形井网、菱形井网、矩形井网的的采油速度,油井利用率,最终采收率,相同含水条件下采油速度等指标进行对比,进而评价不同井网的适应性。并分析了影响井网适应性的主要原因,对下步老区加密、产建扩边井网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