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雌激素受体阴性、C-erbB-2阳性者14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带瘤生存5例,无瘤生存2例,远处转移7例;其中死亡4例,1例9个月后死于脑转移,1例1年后肺转移放弃治疗死亡,2例分别于1年8个月和2年3个月死于全身多脏器转移.结论 雌激素受体阴性及c-erbB-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易引起局部复发甚至远处转移,这类患者虽无放疗指征,但建议术后给予放疗,控制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与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5例乳腺癌术后远处转移患者、7例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清PRL水平,以同期检测的34例乳腺癌术后无瘤生存患者作对照,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与血清PRL水平的关系。结果远处转移组高PRL血症的发生率大于无瘤生存组(P<0.05),局部复发组高PRL血症发生率与无瘤生存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远处转移患者血清PRL呈异常升高趋势,高PRL血症可能是乳腺癌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监测血清PRL水平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北永 《现代保健》2010,(11):36-3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病例的3.59%,其中55例(64.7%)复发发生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后39例(45.9%)2年内死亡。结论临床分期晚、腋下淋巴结转移数多、原发灶见脉管癌栓患者术后胸壁复发率高;原发灶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复发多出现在术后第一二年内。对乳腺癌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除应规范化治疗,还应实施适时胸壁放疗。  相似文献   

4.
崔玉国 《现代保健》2011,(14):140-14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是否要放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术后并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腋窝淋巴结阴性与1—3个阳性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O%、63.2%,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2%、59.6%,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97.3±2.53)个月、(87.01±3.80)个月,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7%、16.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8%、21.1%。结论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可考虑放疗,预后指数的应用似乎可选择那些复发概率较大的患者,从而尽量减少一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疗对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60例患者46例进行放疗,314例未放疗。放疗组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0.4%,82.6%,87.0%,未放疗组分别为88.9%,86.9%,80.6%,85.0%,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5),其余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906,0.048,0.252;P均﹥0.05)。314例未放疗患者中,T1和T2期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6%和86.3%;腋窝淋巴结1~2个和3个转移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疗能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乳腺癌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PR状态都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有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45例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切除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采用全乳放疗并同期加量放疗,1.8~2.4 Gy/d,每周5次。全乳腺照射45 Gy/25F,瘤床区总剂量60 Gy/25 F;对照组22例采用全乳放疗后局部瘤床加量,2 Gy/d,每周5次,全乳腺照射50 Gy/25 F,瘤床区局部加量10 Gy/5 F,总剂量60 Gy/30 F。按RTOG标准评估放疗反应,复发转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18个月,研究组23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骨转移,复发转移率为8.70%。患者的放疗反应为1~2级,中位住院放疗时间为30 d。对组照22例患者中1例肝转移,其余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为4.55%。放疗反应为1~2级,中位住院放疗时间37 d。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结论:同步加速调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临床疗效良好,放疗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吴树军 《现代保健》2011,(35):44-45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后加用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放疗组42例,未放疗组20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正规的化疗,术后从生存率、有无局部复发和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术后随访.放疗组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者占4.8%、远处转移占2.4%;未放疗组5年生存率80%、局部复发者占35%、远处转移占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5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均阴性(ER-/PR-/HER-2-)113例(观察组)和ER-/PR-/HER-2+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位年龄46岁,13.3%(15/113)的患者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86.7%(98/113)的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1.0%(35/113)的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58.4%(66/113)的患者有p5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失访5例,10例(9.3%,10/108)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肝、肺转移6例,骨转移3例,脑转移1例),其中8例(7.4%,8/108)死于远处转移,2年生存率9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和ER-/PR-/HER-2+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预后相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1、2期小细胞细胞肺癌患者62例A组(3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化疗,B组(30例)单纯给予放化疗.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0%、52%,B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1%、48%;A组术后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转移病灶的情况依次为: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2%)、远处转移(32%)、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8%)和脑转移(19%),B组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4%)、远处转移(30%)、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9%)和脑转移(29%).手术+化疗+放疗组与放化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化疗+放疗和放化疗对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1995 - 1997年采用术前动脉插管化疗加乳腺区段切除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共 2 6例 ,并随访 5年以上。结果  2 6例中 1例术后 2年 4个月死于肺转移 ,另 1例术后 4年死于其他疾病。 1例术后 1年复发 ,行全乳房切除后至今无瘤生存 6年。本组 3年生存率 (OS) 96 .15 % ,3年无瘤生存率 (DFS) 92 .3% ;5年OS 88.4 6 % ,5年DFS 88.4 6 %。结论 术前动脉插管化疗能提高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 ,杀灭部分癌细胞 ,减少术后复发。该疗法对部分Ⅰ、Ⅱ期乳腺癌病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1992年1月~2002年4月接受了保乳治疗的31例早期乳腺癌资料.其中14例肿瘤扩大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5例肿瘤扩大切除,11例肿瘤切除,1例未手术.术后17例进行了放疗和化疗,8例只做了放疗,3例只做了化疗,3例放化疗均未做.结果存活时间最长122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3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1例术后拒绝化疗第3年死于远处转移,余30例目前均存活,其中10例已存活3年以上;1例术后未放化疗者第5年局部复发;保留乳房外观满意率为93.5%.结论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应在肿瘤扩大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手术后与放疗和化疗合理的配合,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13例,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组织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化疗方案、p53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3例乳腺癌患者经改良根治术后有56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23例发生转移。复发患者中骨转移、肺转移及肝转移排在前3位,分别占29.11%、16.46%和8.86%;复发患者中主要以胸部局部复发为主(占25.31%);单因素结果显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激素受体、p53蛋白、是否放疗及是否内分泌治疗、ER、PR、Her-2阳性率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激素受体、年龄、p53蛋白、是否放疗及是否内分泌治疗关系密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60例老年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保乳治疗老年人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3月于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期41例,Ⅱ期19例(ⅡA期16例、ⅡB期3例)。手术方式为肿瘤广泛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并与同期60例行改良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A期16例、ⅡB期12例)做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术后2年的随访,保乳手术组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全部生存。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率为0(0/60),远处转移率1.67%(1/60),手术至远处转移时间16个月,转移部位为左锁骨上淋巴结。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仿根治术相比较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治疗是老年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合理的诊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现无病生存8例,2例发生远处转移死亡, 1例骨转移带瘤生存.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无病生存中位时间为68个月.结论 男性乳腺癌因病程长、转移率高、预后差, 因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胸壁皮肤缺损的植皮方法及运用前景。方法对31例Ⅱ、Ⅲ、Ⅳ期乳癌女患者,采用胸部或腹部全厚游离皮片移植,覆盖胸壁皮肤缺损面。观察皮片成活情况,耐受化、放疗的能力及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移植皮片成活率100%;术后第12~16周放疗,放疗总量50Gy,化疗6~8个周期,无皮片破溃坏死;随诊1.0~3.8年,2例Ⅳ期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23个月死于胸腔广泛转移;1例Ⅳ期患者术后拒绝化疗,放疗1个疗程,术后19个月局部复发、全身转移,至今存活。结论胸、腹部自体全厚皮片,结构完整,弹性好。移植技术方便、简单,成活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应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加强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访12~24个月无一例死亡患者,且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所有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安全、可行,同时加强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印义琼  刘春娟  张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58-2359,2363
目的调查不同危险性分期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一年的生存现状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某科室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5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调查并分析其术后12个月生存现状和预后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250例患者调查过程中,其余患者按照危险性分期:极低危险性(8例),均无复发、转移、无死亡病例;低危险性(66例),均无复发、转移,2病例死亡于非此疾病;中危险性患者(75例),12例复发、转移,2例死亡;高危险性(101例),44例死亡。结论胃间质瘤患者预后主要与肿瘤Fletcher分级相关,在术后1年内危险性分期越高术后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确诊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31例,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无瘤技术护理,评价术后无切口种植、反复转移及医师满意度和护士自评满意度等。结果31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访视均无切口种植,术后1年访视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23%。术后1年半、术后2年访视均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45%。术后2年访视均有1例转移,转移为3.23%。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年份手术医师满意度和护士自评满意度均较高,且随着年份逐渐升高,2016二季度最高,分别为89%和92%。结论医护共同协作,无瘤技术应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乳腺癌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治的10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9年。生存7个月~2例,3年~3例,生存时间>5年者5例。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6年死于肝转移,4例乳腺标本未找到原发病灶者无复发及转移,经随访未发现乳腺外病灶。结论:确诊为隐匿性乳腺癌后,仍应按乳腺癌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继续行化、放疗,ER、PR阳性者行序贯内分泌治疗。术后要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调强放疗中胸壁未放置补偿膜的复发率,探讨补偿膜放置的必要性。方法 以2013年 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调强放疗病例为研究对象,术后放疗全程胸壁未放置补偿膜,分析放疗后胸壁复发率。结果 住院记录、门诊记录、本市居民健康系统、电话等方式随访至2021年6月31日,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48.9个月。放疗后出现胸壁复发为3例,其中1例单纯胸壁复发、2例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胸壁复发率为1.4%。3例出现胸壁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TNM分期为N3、HER2阳性,1例患者为三阴性,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时均伴有远处转移。218例患者中,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肤反应,3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肤反应,未出现Ⅲ度或Ⅳ度放射性皮肤反应;218例病例胸壁皮肤均未出现Ⅲ/Ⅳ度急性放射性损伤。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在系统的全身治疗情况下,如果治疗前肿瘤没有侵犯皮肤,胸壁放疗时可考虑不放置补偿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