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露 《科技资讯》2010,(25):239-239
关于明代江南市镇的研究,史学界已多有成果,然后就明时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探讨,却发现笔墨并不多。明朝时期,江南的市镇发展已经极具规模,多数市镇沿河沿江分布,并且呈现出专业化生产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历朝历代的政策重视等因素,为明代江南市镇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试从几个不同角度简单分析明代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从傅衣凌开创市镇研究以来,在几十年中,江南市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显学”江南学中的重要一支。江南市镇的研究虽然方兴未艾,但也存在着有待发展的方面,如缺乏基础史料的整理,缺乏比较研究和学术争鸣,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落后于国外汉学界,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空白点等。对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推动江南市镇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江南市镇分布演变的驱动力并展现其时空演变过程,分别以1736—1850年和1851—1949年的市镇数量为因变量,以其所对应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河流密度和海拔中位数为自变量,建立了江南市镇数量演变的时空模型(GWR模型);再将市镇核密度图和产业区图进行叠加,以观察产业因素对市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736—1850年,江南地区市镇分布存在空间集聚性;1851—1949年,集聚性有所降低. (2)江南人口增长较为稳定地驱动全局市镇数量增长. (3)1736—1850年,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了江南东部地区的市镇增长. (4)1851—1949年, 江南东部部分地区河流密度与本地市镇数量增长之间转为负相关关系. (5)1851—1949年,环太湖地区及江南西北地区的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市镇数量增长. (6)未能纳入GWR模型分析的区域中所出现的市镇数量爆发性增长现象与当地植棉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在陆游的“镜湖诗”中,关于绍兴地区市镇的描绘比比皆是,对当时市镇的类型、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农村社会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有着具体而生动的反映,这些作品为我们深入认识当时江南小城镇的发展形态和水平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杨昇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4):116-119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在陆游的“镜湖诗”中,关于绍兴地区市镇的描绘比比皆是,对当时市镇的类型、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农村社会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有着具体而生动的反映,这些作品为我们深入认识当时江南小城镇的发展形态和水平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推行国家政权建设,其行政权力不断向农村下沉。作为江南市镇的中心地之一,民国时期南浔镇保甲制度的重建、乡镇行政机构的健全、农村商绅精英的盲僚化、国家对自治组织的渗透和控制等过程均反映了市镇公共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权建设中的各种权威性影响要素对市镇原有的政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冲击,促进了市镇治理结构的转型,体现了国家力图通过整合基层政治来进行政权建设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民国肇兴,确立了一些新式节日制度,如国庆节、推行公历等,官方制定的这些政策对传统节日习俗产生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相较农村和"通商大埠",江南市镇所受影响介于二者之间。以乌青镇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民国以来新式时序节日对它的影响,并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9.
河流是人类活动和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人们依水而居、随水而商形成了稳定的聚落,因商业活动的繁荣逐渐形成了市镇。市镇承载了所在地域时空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以物质形态呈现于世。研究传统的市镇空间是对我国城建技艺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意义深远。论文以流域学的视角和区域的整体观,以汉水流域为线索研究豫西南区域的市镇分布与空间特点,分析其空间构成要素,总结和归纳该流域传统市镇空间形态及其特点,揭示其形成机制。这些对研究该流域建立连续的、整体性的区域市镇空间和传统市镇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嵩县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镇数量激增,市镇作用由单一的集市性质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功能,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市镇.嵩县市镇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其深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同时也与嵩县知县康基渊发展经济的举措以及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江西省城镇人口增长机制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之关系的探讨,提出现有城镇人口比重与城镇化实际水平有一定差距。认为市镇设置、市镇规模、市镇人口增长率和增长结构以及市镇人口数必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过程的客观的、必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市镇的产生、崛起既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市镇的勃兴约在明末清初,其形成及盛衰的原因各异、类型特点也不同。本文仅从山西市镇的兴起和繁盛及其与晋商活动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阿尔及利亚政局中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去年6月12日的地方选举。这天阿尔及利亚举行了全国市镇和省级人民议会选举,有11个政党参加了这场角逐。结果,伊斯兰拯救阵线党(简称FIS党)在853个市镇获得多数票,占全部市镇的55.42%;执政党民族解放阵线在487个市镇获多数票,占31.64%。在全国48个省级人民议会选举中,伊斯兰拯救阵线在32个省得票处于领先地位,民族解放阵线在14个省领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州市镇发展及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探索贵州市镇未来的发展及政府公共政策,对在西部开发背景下构建一种既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贵州实际的新型市镇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镇的产生、崛起既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市镇的勃兴约在明末清初,其形成及盛衰的原因各异、类型特点也不同。本文仅从山西市镇的兴起和繁盛及其与晋商活动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锋  唐诤皓  翟健  张道锋 《科技资讯》2012,(12):124-125
针对目前在市镇污水处理电气设计中单一接地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市镇污水处理厂应该是多种接地系统并存,并结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标准)给出了能分配多种接地系统配电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以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对过去教育的深刻反省,日益重视教育问题和人才问题,使晚清启蒙教育思想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维新派启蒙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由平等的教育原则、科学的思维方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回顾晚清维新派启蒙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现行的行政组织,最初是在1789年大革命时制订的;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以来,虽然中间经过帝制、王朝复辟和其后几个共和国的更迭,但是在形式上没有多大变化。大革命前的法国,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一王国。当时全国有三十八个行省,但各省各自为政。大革命后,行省改成省,并增设了专区、县、市镇三级。市镇是基层行政组织,现有三万八千个。市镇的面积和人口都不一样,大者像巴黎、马赛,小者如山区的市镇,只有几户人家。镇有镇议会,议会按人口比例每六年选举一次。年满二十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绍兴地区市镇的发展概况是市多镇少、出现专业市镇,总体水平居于中等层面,其地域分布、基本类型与社会状况各具特色。这一时期绍兴市镇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绍兴地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