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常规检查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将72例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比较不同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将72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打入装有EDTA-K2的抗凝管,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2h、12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在室温与冰箱保存血液样本进行比较,比较以上各参数有无统计学意思,总结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末梢血WBC、RBC、PLT计数高于静脉血;室温与冰箱保存的血液样本无明显差异;2h与即刻检查的血液常规检查无明显差异,12h与即刻检查的血液常规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 h以内检测为宜;临床操作中需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做好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减少影响血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家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血常规检测的相关闵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比较68例血液样本在不同时间送检、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方式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24h后送检白细胞计数低于2h内送检组,24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2h内送检组,室温和冰箱保存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差异。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末梢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血。结论临床操作中需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做好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减少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和正常人(40例)血液,所有患者均经过痰脱落细胞检测,支气管检查等最终获得病理学证实,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收集样本中YKL-40的浓度,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非小细胞癌患者血液中YKL-40含量比正常人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1期患者组血清YKL-40含量明显高于M0期患者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YKL-40与非小细胞肺癌有密切关系,它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00名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展开此次研究。所有体检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完成采血,对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1 h、2 h、4 h、6 h、8 h、12 h分别实施血常规检测;观察并对比各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下检查,1 h、2 h、4 h后检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6 h、8 h、12 h的检测结果则发挥较为显著的变化,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不同时间点下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检前样本静置时间,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三项指标,影响十分显著;所以在血液检测过程中,要合理掌控检测时间,才能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温度及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0例的血常规检验样本进行本次研究,根据样本保存温度的不同将样本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A组样本放置在室温下保存,B组样本放置在-4℃冰箱中保存,两组样本分别于放置1h、2h、4h、12h、24h后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样本在放置不同时间后检测所得到的RBC、WBC及MCH水平值,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Hb、HCT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24h后两组的Hb和PLT水平值要明显高于其他时间(P0.05)。不同温度下保存12h后,A组HCT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保存24h后,A组MCH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时间组指标无大的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及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当选择最佳检测时机,妥善储存血液样本,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提高血常规检测的精确度。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2014年8月的健康体检人数120例,分别取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血(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时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2h、4h 送检的白细胞计数(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小于2h、4h 送检的结果(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冷冻保存和室温保存下的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数有很多,比如选用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的结果不一样,应选用静脉血并及时送检,以提高血常规检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180例,8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将室温下5min、2h、4h、6h、8h、12h常规测定差异。10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值的差异。结果 2h内静脉血常规、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各项参数与即刻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6h后血小板计数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比例升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很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样本一旦采取应当及早送检,以免造成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8.
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干预12 h、24 h、48 h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不同浓度中药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36 h及48 h后对细胞晚期凋亡率的影响(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中药组吸光度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药物浓度增高,吸光度逐渐降低;12 h至24 h,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吸光度亦逐渐降低;24 h后较高浓度中药组吸光度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药组细胞晚期凋亡率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组细胞凋亡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进行门诊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所有研究对象肘静脉与手指末端血液作为样本,于抽血后、24 h后、1周后分别对所得血液样本进行hs-CRP检测。结果观察组24 h与1周后进行检查,肘静脉与手指末梢血hs-CRP明显低于立即进行检查,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肘静脉与手指末梢血液样本放置时间hs-CRP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充分反映出病症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应用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择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血液细胞检验的2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样本,后续研究以双盲法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常规血液细胞质量管理)与分析组(血液细胞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两组不同放置时间、抗凝剂配置下对血液样本的影响,并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与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分析组血液样本不同放置时间、抗凝剂配置下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与检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对比组,而组内的评定结果则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质量控制应用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可有效提高样本检验质量,进而为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血病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的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并确诊且行血液检查的15例急性白血病及1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同时,随机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检查资料作为对照组,对3组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对白血病的意义。结果经统计分析,急性组及慢性组患者的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组、慢性组平均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低,急性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患者的平均血铜和血锌水平较低,慢性组和急性组患者的平均血铬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生化学检验对白血病病情判断、治疗和疾病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2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72 h抽血检测CD3、CD4、CD8、TNF-α的浓度,并观察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D3、CD4、CD8、TNF-α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术后72 h 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 CD3、CD4、CD8的浓度明显低于术前,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 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但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100名健康状况良好的体检者,将血液抗凝血离心后,采用自动分析仪立即检测作为对照组,与体检者血液存放12h、24h、36h、48h、72h和4d后PT、APTT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PT值在12h、24h、36h、48h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4d后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P值在12h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36h、48h、72h、4d后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检测后放置冰箱的保存时间最长不应该超过72h,对于检测结果接近参考范围上限的标本则保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受检者200例,将受检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各100例。对照组受检者入院之后给予末梢血常规检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静脉血常规检测,两组受检者在接受血常规检测后,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检测者血常规八项检测结果,其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计数5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者平均该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以采用静脉血常规检测方法,能有全面提高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对照组、高糖组、TMP组,分别培养12h、24h、48h,CASY细胞计数仪计数细胞存活率;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细胞外基质ColⅣ及FN的含量。结果:各TMP浓度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下培养24h、48hMCs增殖显著增快(P〈0.01),分泌的ColⅣ及FN含量增多(P〈0.05);与高糖组比较,TMP各组MCs增殖显著减慢(P〈0.01),分泌ColⅣ及FN减少(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抑制高糖的促增殖作用并能减少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何芳  冉丕鑫  李冰 《广东医学》2014,(18):2825-2827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1)不同浓度的尼古丁作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24、48 h,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变化;(2)不同浓度的尼古丁作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24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3)1×10-5 mol/L尼古丁分别作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12、16、20、24 h,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组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尼古丁的促增殖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1×10-4、1×10-5、1×10-6、1×10-7 mol/L尼古丁作用24 h,以对照组细胞计数值为1,则尼古丁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38、1.41、1.27、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尼古丁作用48 h,尼古丁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53、1.54、1.32、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浓度尼古丁组S期的细胞分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对照组S期的细胞分数值为1,1×10-7、1×10-6、1×10-5、1×10-4 mol/L尼古丁作用24 h,尼古丁组S期的细胞分数分别为1.53、2.35、3.8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10-5mol/L尼古丁作用细胞12、16、20、24 h后,在12、20 h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古丁能够通过上调Cyclin D1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聚维酮(PVP)对膀胱肿瘤T24细胞内不同时点阿霉素浓度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PVP联合阿霉素处理T2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DM组、ADM+2.5%PVP组、ADM+5%PVP组)不同时点(2、24、48、72h)细胞内阿霉素平均荧光强度,光镜下计数各组不同时点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细胞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自48h开始ADM+2.5%PVP组细胞计数较ADM组明显减少,自24h开始ADM+5%PVP组细胞计数较ADM+2.5%PVP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间点3组间细胞内阿霉素荧光强度随PVP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且自2h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表达随PV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能明显延长阿霉素对膀胱肿瘤细胞的作用时间,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特点,能够协同阿霉素下调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导致血液自动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减少的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血液分析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46例,在使用不同抗凝剂的情况下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分析,并将手工计数的血小板值作为标准参考值;另选取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在相同的环境下对其血液进行分析,并与观察组相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末梢血计数法测得血小板、白细胞数目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测得血小板数目明显小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种方法测得血小板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严格血常规检测,发现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以及血小板数目24 h内均无明显变化,而平均血小板体积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作为抗凝剂会导致个别病例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现象,在临床上对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血液进行血液分析时,应考虑到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必要时采用手工法计数,避免给临床诊治带来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EDTA-K2抗凝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委军  董家书 《海南医学》2011,(20):110-112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末梢血在不同时间检测(仪器法XS-800I)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给62例门诊患者采集末梢血标本,在采集样本混匀后用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进行即时检测(1min内检测)、2min检测、5min检测、10min检测、15~30min检测,观察血小板计数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并以手工计数法为参照,评价仪器法不同时间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结果采血后仪器法即时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偏低,即时组与其他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患者采集EDTA-K2抗凝末梢血后,立即检测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应至少充分混匀2min后再检测,可保证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在志愿者不同的部位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工作,血样采集完毕之后,血样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比较以上时间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总结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血样指标与即刻测定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如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h以内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