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州市售贝类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莉  杨维东  刘洁生  江涛 《卫生研究》2006,35(4):435-439
目的对广州市售双壳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AOAC推荐的小鼠生物检测法进行PSP和DSP的毒力测定,采用HPLC进行PSP成分分析,根据FAO、日本和欧盟水产食品卫生要求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订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对贝类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所调查的7种贝类中,有2种染有PSP,毒素含量在安全食用范围内,毒力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春冬两季含量相对较高;7种贝类中有6种共计36个样品染有DSP,有10个样品毒素含量超出安全食用标准,春冬两季染毒率较高。结论广州市售贝类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较低;DSP检出率稍高,毒素含量也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加强DSP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林健  黄宗锈  陈冠敏  林蔚  陈明中  林春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937-4938,4942
[目的]了解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法检测采用ICR和昆明神小鼠的差异. [方法]用平行法对ICR和昆明种小鼠进行了20个批次的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法比对试验. [结果]两个品系动物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为8%,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品系动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品系动物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具相关性且回归系数有显著性意义,但绝对值有一定的差异. [结论]ICR和昆明种小鼠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法检测结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线型关系,但在两组数值的绝对值的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2017年漳州沿海一起赤潮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中毒事件为研究起点,研究贝类海产品中的PSP在自然条件下的衰减情况。方法 在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海域采集牡蛎和贻贝进行PSP检测。结果 2017年6月8日相关海域海产品最大毒素总毒力为21 056.7 μg/kg,2017年6月26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86%以上,2017年7月20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97%以上,2018年12月所有海产品中PSP均未检出。结论 本次赤潮发生后,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两个海域贝类海产品约需45天净化周期方可食用,相关海域约需18个月净化至贝类毒素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贝类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人体时反应快、无适宜懈毒剂,轻则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导致人体死亡.广东省近岸海域是有毒赤潮的高发区,已发生多起由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所有的贝类产品食物中毒事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中毒被认为是对健康危害最严重之一.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地区贝类食源性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65-2067
目的探讨由连云港海域的半褶织纹螺和时螺引起的贝类食源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毒素性质。方法按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测定螺肉及其内容物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螺肉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结果1991--2003年连云港地区发生半褶织纹螺中毒11起,2004年宁夏银川1起;时螺中毒1起,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生物测定法)均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上述贝类检样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检出河豚毒素TFX及其衍生物。结论鉴于海洋环境及生物污染严重,为保障食者安全,应对贝类毒素性质进一步研究、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我省出口贝类产品是否存在DSP和PSP这两种贝毒的污染,也为建立水产贝类毒素监测体系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方法:2003~2005年对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内采样并送检的出口贝类产品的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采用SN0294—93,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采用SN0352—95。结果:3年间共检出口样品268批次。麻痹性贝类毒素均未检出。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合格样品数为266份,仅2份贻贝样品DSP大于0.05MU/g。结论:3年间福建出口的贝类产品大部分状况良好,只有两批次贻贝受到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检测方法,如小鼠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相关联用技术和免疫测定法等,分别阐述各类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存在的优缺点。该文还对新兴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水产品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富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1):1383-1383,1400
海洋软体动物贝类麻痹性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检测方法,通用的方法为生物测定法,即根据小鼠注射贝类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查出相应的鼠单位并进行体重校正后,计算确定每100g贝肉中PSP毒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以小鼠活体实验为基础,判定贝类产品的毒性大小。由于小鼠个体差异,使得检测结果具有高变异性和低敏感性。因此,欧盟对贝类产品PSP含量,特别规定了允许80μg/100g的限量。目前,我国检测PSP含量的方法SN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验方法》和SC/T3023—2004无公害食品《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仍采用小鼠生物测定法。为了准确检测贝类等水产品中PSP毒素的含量,本次用ELISA法进行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采用0.1mol/LHAc提取海洋贝类或鱼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经OASIS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甲醇-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在Atlantis色谱柱(150mm×2.1mm×5μm)上,采用梯度改变乙腈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和流速,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及定量测定试样中的上述全部毒素组分。结果11种PSP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变异系数在1.2%~9.3%之间,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9%~119.8%之间。定量检出限5μg/kg,回收率大于9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本方法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方法:收集近年织纹螺中毒资料,对连云港地区织纹螺进行形态学鉴定。应用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结果:连云港海域生长4种织纹螺,其中半褶织纹螺导致10起中毒,中毒表现主要是下行性神经麻痹,毒素对温度不敏感。结论: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安全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1.
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N-2a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并确定可能的检测限值。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毒素标准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共同作用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确立细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及比较各毒素作用大小,并同步利用小鼠生物法进行验证,通过精确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比较各毒素的毒作用大小。结果:麻痹性贝类毒素能明显降低藜芦定和乌本苷的细胞毒性,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毒素各成分毒性大小为:neoSTX>STX>dcSTX>GTX1,4>GTX2,3>dcGTX2,3;小鼠生物法的毒作用平均死亡时间为:neoSTX组(6.5 min),GTX1,4组(8.0 min),STX组(9.0 min),dcSTX组(15 min);GTX2,3组和dcGTX2,3组未见动物死亡。结论:细胞检测与小鼠生物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细胞检测法可行,且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值可达到10-9mol/L剂量水平,其中浓度在10-6~10-8mol/L间具有较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型贝类毒素的快速方法。[方法]在福建沿海厦门、莆田、宁德三市的零售市场采集织纹螺68份,应用R-Biopharm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全部实验过程在1h之内完成。检测限50μg/kg,灵敏度2.5μg/kg。[结论]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简单、快捷,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对于监控海产食品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贝类中毒的致病因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年来发生在连云港市,因食用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荔枝螺、泥螺引起中毒并致死亡的6起贝类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毒素性质进行分析.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按SNO 352-95进行.结果从中毒者食剩的荔枝螺和泥螺均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该样品提取液可在1~6 min内致小白鼠死亡,毒素含量≥18万mU(100 g螺肉).结论 6起贝类中毒均由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利用亲水作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ILIC-MS/MS)同时测定海产品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方法。[方法]采用0.1mol/LHAc提取海洋贝类或鱼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经OASIS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乙腈-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亲水作用色谱柱分离,梯度改变乙腈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和流速,采用HPLC/MS/MS电喷雾电离(ESI),阳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及定量检测待测试样中的上述全部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11种PSP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2,不同浓度水平下各PSP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7%~96.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3%,定量检出限在0.12~0.24ng/g。[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精密度较高,重现性较好,对贝壳类和鱼类中痕量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鉴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5起贝类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1991年来发生在连云港市,因食用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荔枝螺、泥螺引起中毒并致死亡的5起贝类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毒素的毒力和理化性质作了初步分析,并对其发生机理及防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双壳贝类麻痹性贝毒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痹性贝毒(PSP)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可以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某些双贝壳类对P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其抗性机制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和钠通道突变等有关,其中钠通道突变是双壳贝类对PSP毒素产生抗性的最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赤潮藻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 (主要是藻类 )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味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 ,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 ,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海洋中众多的鱼、贝类动物以食藻为生 ,而某些种系的海藻为了生存会产生一些使食藻动物拒食或毒化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化学毒素。含有毒素的藻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 ,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1〕。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 (贝毒素 )中毒主要有五大类 :(1)麻痹性贝毒中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  相似文献   

18.
麻痹性贝毒在广州市售经济贝类中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沙海产品批发市场7种经济贝类为期一年的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毒性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成份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安全性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4MUg肉)。结果在调查的84份贝样中,染毒贝整体毒力(消化腺与肉的加权平均毒力)低于4MUg肉,毒素最高含量仅为184MUg肉,所有贝类均在安全食用范围之内。染毒贝类主要为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和嵌条扇贝(Pectenalbicans)。毒素在2个种9份样品的消化腺中检出,某些样品肌肉组织出现小白鼠毒性反应。一份样品消化腺中毒素含量高达1452MU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样品毒素成份主要为B1、GTX23、GTX14及C类。结论广州市市售鲜贝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均较低;贝中消化腺毒素含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肌肉,个别腺体毒素含量超出标准。毒素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毒素比较强,夏秋季检出率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贝毒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依据“GB14 938- 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原则”分析流行特征 ,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 :1991年以来连云港市及国内福建等省市发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其毒贝除连云港市一起由时螺引起 ,其他均为半褶织纹螺。宁夏银川的有毒织纹螺则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连云港市。结论 :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 ,应对贝类进行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健康月刊》2010,29(7):17-17
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贝类食品贝类毒素检测情况报告,有样品毒素超标近6倍近期别吃扇贝。近期,港澳等地相继发生了市民食用鲜带子中毒事件。昨日,市疾控中心发布近期监测的贝壳类水产品的检测情况报告,两份扇贝样本中验出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其中一份扇贝样本所验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为473.1μg/100g,比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安全警示线80μg/100g,高出了近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