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脂肪酸值是粮谷劣变的最灵敏指标。原有的测定方法GB5510-85是采用苯提取脂肪酸。国粮〔1999〕148号《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规定测定脂肪酸值按照新方法GB/T15684-1995用无水乙醇提取脂肪酸。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方法与原方法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尤其是对于品种不同、陈化程度不同的粮谷偏差更明显。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新方法适于测定什么品种、什么粮质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静 《黑龙江粮油科技》2001,12(1):39-39,48
脂肪酸值是粮谷劣变的最灵敏指标,原有的测定方法GB5510-85是采用苯提取酯脂酸。国[1999]148号《粮油储品质判定规则》规定测定脂肪酸值按照新方法GB/T15684-1995用无水乙醇提取脂肪酸。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方法与原方法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尤其是对于品种不同,陈化程度不同的粮谷偏差明显。为使测定结果更准则,更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新方法适于测定什么品种,什么粮质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行国家标准GB/T 5510—2011《粮油检验粮食、油料脂肪酸值测定》苯提取法改进,使小麦粉脂肪酸值检测采用无水乙醇代替苯提取液,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减少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机会。经反复实验验证,用无水乙醇代替苯提取液,检验结果与用苯提取法检验结果成相关性。建议在小麦粉脂肪酸值检测方法中,增加无水乙醇提取法,作为一般检验方法,仲裁检验仍用苯提取法。  相似文献   

4.
引言 测定油料种子含油率或并粕残油率,国内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而大多数国家一直是用石油醚作溶剂采抽提的。为探索石油醚作溶剂与乙醚作溶剂来分析有那些不同。特进行了对比测定,发现乙醚分析测得数值均高于石油醚所测得数值。乙醚浸出物通常称作粗脂肪。石油醚抽提得到较纯净的油,现将实验结果及对比详述如下供参考。 一、实验仪器 勃氏脂肪抽提器或索氏脂肪抽提器  相似文献   

5.
李虹 《酿酒》1993,(3):68-70
羰基化合物用乙醚—戊烷混合物萃取,从下面发酵贮藏啤酒中分离出来。用2,4—二硝基苯肼从萃取物中沉淀。用苯、石油醚和醋酸乙酯(34:5:1)作溶剂,二氧化硅凝胶HF_(254)作吸附剂用薄层色层(分离)法鉴别二酮、丁二酮和2,3—戊二酮如bishydrazones。为鉴别乙醛,腙沉淀用臭氧加酸溶液中的处理的沉淀物并用恒温的气相色谱在NEGS柱上测定乙醛相当多少羰酸。发现乙醛按下列顺序数量排列:乙醛,异  相似文献   

6.
王崇林 《食品科学》1991,12(7):42-43
提出了用石油醚提取法处理样品得到油脂供酸价分析用。样品切碎后混合均匀,称取10g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50ml石油醚摇匀,放置过夜,用定量滤纸过滤后,减压回收溶剂或水浴挥发掉溶剂,得到纯净油脂,再按国标GB5009.37-85:2:1。3项操作,能够有效地检验出样品中的酸价。本法在样品处理过程中无干扰因素,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液作溶剂测定油脂的酸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健  刘长风 《广西轻工业》2011,(9):49-49,57
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液代替乙醚-乙醇混合液作溶剂测定饲料油脂的酸价,具有无毒性,滴定终点稳定,方法测定的准确度,精密度高等优点,与国标法用乙醚-乙醇作溶剂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测定小麦粉中脂肪酸值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GB/T 5510-2011《粮油检验粮食、油料脂肪酸值测定》中苯提取法测定,后分别使用95%乙醇、无水乙醇作为提取试剂,振荡提取时间为30、20、10min。结果用50.0mL无水乙醇代替苯,在环境温度20℃,频次为100次/min振荡器振摇10min,提取液静置3 min的条件下,测定小麦粉中脂肪酸值数值分别为31.14、26.32和34.98 (KOH) mg/100 g,用苯提取法测定数值为30.47、25.93和34.84 (KOH) mg/100 g,二者差值均在精密度范围内。结论可以采用无水乙醇代替苯用于测定小麦粉的脂肪酸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以石油醚洗脱杂质测定巴西绿蜂胶胶囊中总黄酮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用聚酰胺粉吸附,分别用石油醚、苯不同溶剂洗去杂质;经甲醇洗脱后,在波长36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巴西绿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石油醚作为洗脱剂,总黄酮含量在1.9897~23.8761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吸光度回归方程为Y=0.02976X-0.00741,相关系数r2=0.99954。方法精密度为1.0%,平均回收率为96.5%。与用苯洗脱杂质结果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及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减少了苯对检测人员和环境的污染,可用于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绿色溶剂DMC在氢化松香甘油酯酸值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6种溶剂的毒性、挥发性和溶酯性.确定以绿色溶剂碳酸二甲酯(DMC)替代苯进行氢化松香甘油酯酸值测定研究.考察了DMC与乙醇不同体积的混合比例对溶解氢化松香甘油酯的影响,结果表明,DMC与乙醇混合的体积比为2:1的互溶效果最好.分别以2:1的DMC-乙醇和国家标准GB10287-88中所用的苯-乙醇作为溶剂测定氢化松香甘油酯的酸值,经线性回归得到修正酸值的方程为Y=0.995X-0.0852,由该方程计算修正后的酸值与国家标准GB10287-88测定酸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56%.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浸出溶剂成分复杂,相关标准质量指标宽松,不能满足当前特定的浸出要求。本文通过对己烷类浸出溶剂标准的演变历程分析,探索其制定发展趋势,为标准的后续制定提供借鉴。此外,在梳理分析国内外植物油浸出溶剂质量标准基础上,回顾并综述了己烷类浸出溶剂的标准内容,比较了各种己烷类物质的理化指标,发现各标准对植物油抽提溶剂的主要成分含量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如GB 16629—1996《6号抽提溶剂》、GB 17602—1998《工业己烷》、GB 16629—2008《植物油抽提溶剂》以及GB 1886.52—2015《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中并未对正己烷、甲基戊烷、甲基环戊烷等己烷异构体的含量做出限制规定。但是,各标准质量指标呈现出馏程逐渐变窄(由60~90℃演变为61~76℃),苯、硫等有害物质逐渐降低的趋势(苯质量分数限制由1%演变为0.06%,硫含量限制由12 mg/kg演变为0.5 mg/kg),这为新型浸出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瓜中天然β—胡萝卜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无机钙盐沉淀的方法,从南瓜榨取的汁液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实验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7%的二水氯化钙溶液处理,然后再以固液比1:8—1:15的石油醚作为溶剂进行萃取,收率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13.
对混合溶剂法测定稻谷脂肪酸值进行了研究。用石油醚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代替无水乙醇,滴定终点判断清晰;用差异性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通过样品比对实验,极差小于重复性临界极差.测定结果可比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之一——“凝固点下降法测定分子量”都是采用苯一萘体系。用苯一萘体系做凝固点下降实验,我们发现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首先,苯有毒,污染环境,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其次,萘是挥发性物质,用萘作溶质时,很难保证浓度准确。第三,苯的凝固点较高(5.5℃),寒剂温度需控制在2~3℃之间,不易控制。为此,我们对实验作了改进,用蒸馏水代替苯作溶剂,用蔗糖代替萘作溶质,用冰—食盐—水体系作寒剂,通过测定蒸馏水的凝固点下降值,计算蔗糖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硅胶柱层析法、正己烷-乙醚混合液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石油醚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溶剂萃取法对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当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7.575 0 ng/m L以下时,硅胶柱层析法的回收率达到100%;正己烷-乙醚混合液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其RSD都在1.0%以下。说明这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高且稳定,皆能准确地测出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而石油醚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和溶剂萃取法的回收率分别为54.9%~66.4%和37.3%~44.7%,RSD分别为0.19%~0.77%和1.35%~3.48%,表明这两种方法对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具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标准局于1985年批准颁布九项造纸工业标准,它们是: GB 5399—85 纸浆浓度的测定(快速法) GB 5400—85 纸浆铜价的测定 GB 5401—85 纸浆碱溶解度的测定 GB 5402—85 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葛尔莱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对软包装产品中的苯类溶剂提出了更高的限量要求,规定苯类溶剂残留量小于0.01mg/m^2,即不检出。  相似文献   

18.
石油醚与乙醚测定含糖类样品中脂肪含量的准确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脂肪提取的准确度,采用石油醚及乙醚对含糖类样品进行提取并比对。方法采用GB/T 5009.6-2003《食品中脂肪测定》第二法对其进行提取。结果结果显示,含糖类样品中脂肪测定时,用乙醚提取后测定的结果比用石油醚提取后测定的结果高。由于水解后的物质,更易溶解在极性相对较高的乙醚中,却不会较好地溶解在石油醚中,因而,乙醚提取脂肪含量偏高,准确度下降。结论实验表明,含糖类样品脂肪测定时,用石油醚测定脂肪的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Pauzer Niebuer方法用柱色谱,薄层色谱及溶剂萃取对不同极性物质进行测定。柱色谱:用硅胶60填充柱子,使硅胶悬浮在87份体积石油醚和13份体积二乙醚的混合溶剂中。当硅胶沉积后,加入约2Cm厚的沙层。将已称重样品溶于石油醚和二乙醚的混合溶剂中,取试液等分部分加入柱中,无极性组份用混合溶剂洗提,中等极性组份用  相似文献   

20.
无汞盐比色法测定馒头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是用甲醛——苯二甲酸氢钾作二氧化硫的吸收液.使样品中的二氧化硫以羟甲基磺酸的形式被固定,再加氢氧化钠使之分解.与盐酸付玫瑰苯胺显色,生成红色络合物。应用本法.二氧化硫在0~5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回收率为92.2~97.7%,变异系数为3.14~4.75%,与GB5009,34—85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