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在受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凋亡率、Fas表达率的差异。方法 采集上述两类人员清晨空腹外周血,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组不照射X射线,照射组分别给予1、2、4 Gy剂量的X射线照射,剂量率为1.0 Gy/min,照射后分离提取淋巴细胞、染色培养,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率,用flowjo和SPSS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 两类人员离体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8,P>0.05),Fa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每一类人员各剂量组间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总凋亡率及Fas表达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表达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60Co 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0Co 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 γ射线5Gy、10Gy、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照射后48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照射后48h及120h用结晶紫试验及MTT试验检测照射后心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照射组LDH浓度明显高于未照射组,且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照射后48h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凋亡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结晶紫试验及MTT试验均提示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活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照射后120h照射组活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照射剂量相关。结论60Co γ射线单剂量照射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降低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剂量X射线(0.1 Gy)照射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WF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0、0.1 Gy(剂量率为200 cGy/min)的X射线照射,然后采用MTT法、台盼蓝染色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此外,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受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培养液中vWF的表达。结果 以0.1 Gy的低剂量X射线照射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增殖、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凋亡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照射后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vW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低剂量(0.1 Gy)的X射线剂量照射不会导致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或细胞活性的显著改变,但是促使其分泌vWF的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一定剂量的X射线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第24小时心肌细胞培养基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经40GyX射线照射后第24h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心肌细胞有较高的辐射抗性,在0Gy~30Gy的放射剂量下心肌细胞培养基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变化不是很明显(P〉0.05);当放射剂量≥40Gy时培养基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经40GyX射线照射后第24h的典型的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一定剂量的X射线对心肌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射线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以不同剂量(0~3Gy)的X射线照射新鲜分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HA、ConA、IL-2协同刺激培养7d,流式细胞仪检测TCR突变频率。结果 大鼠淋巴细胞体外培养7d后,TCR突变频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最佳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模式,回归方程为:TCRMF=1.615+9.979D+1.712D2(F=146.781,P<0.01,Radj2=0.864)。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X射线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频率与照射剂量间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剂量X射线诱发BALB/c小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研究,为建立基础医学中动物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剂量均一、安全性高的Rs2000系列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以40、50、60 Gy照射BALB/c小鼠下肢,对皮肤创面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评分,在辐照后32天取不同剂量组小鼠损伤皮肤作HE染色,比较损伤皮肤病理学变化。结果 BALB/c小鼠易感辐射,其皮肤损伤症状在照射后10天左右出现,50、60 Gy两组小鼠在32天后皮肤不再恶化,而低剂量组病程仍在发展。结论 BALB/c适合做放射损伤模型,且40 Gy更容易获得较佳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辐照对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及时间效应,并初步探索适应性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用X射线50 mGy、200 mGy、500 mGy照射A549细胞,间隔3 h、6 h、12 h、24 h、48 h后,用20 Gy的效应剂量照射,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初始剂量和效应剂量间隔照射6 h的细胞周期分布及DNA损伤。20 Gy及0 Gy照射组为对照组。结果 低剂量间隔3 h、6 h、12 h、24 h后再接受20 Gy照射,50 mGy~20 Gy、200 mGy~20 Gy、500 mGy~20 Gy 3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20 Gy组(P < 0.05);间隔48 h,50 mGy~20 Gy、200 mGy~20 Gy、500 mGy~20 Gy 3组的细胞凋亡率与20 Gy组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照射与效应剂量间隔6 h,50 mGy及200 mGy叠加20 Gy效应剂量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20 Gy剂量组(P < 0.05),50 mGy~20 Gy、200 mGy~20 Gy组G2/M期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 < 0.05),500 mGy~20 Gy组G0/G1及G2/ M期细胞百分数与20 Gy照射组无统计学差异。与20 Gy组相比,3个低剂量叠加20 Gy组细胞及DNA损伤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X射线照射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且与初始剂量和效应剂量间隔的时间有关,适应性效应可能与低剂量X射线引起的细胞周期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X射线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 在42℃、5% CO2培养箱中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90min。将细胞样本分为:对照组,热休克组,照射组,热休克+照射组,每组6个平行样本。每组样本再分成两组细胞,其中一组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1mmol/L的6-TG,另一组不加6-TG。每组细胞经不同剂量(0.5Gy、1.0 Gy、1.5 Gy、2.0 Gy、2.5 Gy、3.0 Gy)X射线照射并恢复培养3h,6h,10h后,用多核细胞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恢复3h,6h,10h,热休克+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与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相比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X射线所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具有保护效应,对X射线所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保护作用在低剂量照射比高剂量照射时更为明显,其保护效率与照射剂量之间为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定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生物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B法微核实验,检测人外周血离体培养24h后以0.5~4 Gy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微核率,计算修复能力指数(DRC),建立以公认的辐射损伤模型和双核微核为观察终点的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一种新方法。结果 CB法微核实验结果显示照射剂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存在较紧密的相关性。随着辐射剂量增加,细胞微核率增大,细胞内微核个数增多,细胞死亡数亦增加。0.5 Gy剂量x射线照射后微核率明显增大,与0 Gy剂量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3),阅片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的细胞死亡数较少,差异不明显。结论 从微核率,微核个数,死亡细胞数综合考虑,在实例验证基础上,本实验条件下,可选择0.5 Gy剂量X射线照射以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60Coγ射线诱发人正常肝细胞7702凋亡情况进行研究,为探讨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延迟效应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7702,利用Annexin-V-PI复染法、流式细胞术对辐射诱导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 首次照射中,照射剂量与细胞凋亡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二次照射后的细胞凋亡率与首次照射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传代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与首次照射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辐射使细胞敏感性增加,所产生的损伤使整个基因组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传递到细胞的子代中,持续影响子代细胞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I抑制HeLa细胞生长机制。方法 HeLa细胞经过10,20,and 40 g/ml的大豆异黄酮SI-I处理4d后,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Ca2+]i浓度。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到HeLa细胞数量明显变少,细胞严重变形。透射电镜观察到HeLa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HeLa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或G2/M期,细胞凋亡率随SI-I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凋亡的HeLa细胞内[Ca2+]i显著升高。结论大豆异黄酮SI-I抑制HeLa细胞生长是通过凋亡诱导作用,并且细胞周期阻滞和[Ca2+]i浓度升高可能是其诱导凋亡机制之一。[营养学报,2012,34(4):373-378]  相似文献   

12.
张鹏  毕明刚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43-45,49
介绍了近年来新出现的共聚焦显微镜新的种类,如传统激光共聚焦和活细胞激光共聚焦,对其功能及在神经、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使现代显微镜能够更加深入研究和分析细胞的变化过程和结构。活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现了对肿瘤、神经活细胞长时间地动态观测,可更加真实地揭示细胞凋亡的机制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建立不同氧供状态下的细胞模型,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喉鳞癌Hep-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分为两组:A组(常氧组)、B组(低氧组),两组细胞分别接受1、3、5、10、20、40(Gy)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两组分别设0Gy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结果A组Hep-2细胞在接受1~5Gyγ射线照射后,主要发生了G0/G1期阻滞,在接受10~40Gyγ射线照射后,发生了G2/M期阻滞;B组细胞主要发生了G2/M期阻滞。B组0Gy对照组发生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A组Hep-2细胞凋亡曲线成抛物线状,凋亡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在5Gy处出现最大值41.56±2.25。B组细胞凋亡率同A组相比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调趋势,但不同剂量的γ射线没有对Hep-2细胞的凋亡率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会导致常氧条件下Hep-2细胞发生不同周期阻滞,而不同的周期阻滞会对Hep-2细胞的凋亡产生明显的影响。低氧条件下γ射线照射未能导致Hep-2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可能同Hep-2细胞G2/M期阻滞有关,而HIF-1a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是Hep-2细胞G2/M期阻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内毒素(LPS)处理组,参麦注射液(SMI)+内毒素(LPS)处理组。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 - PCR检测心肌细胞Wnt2、β - cate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细胞内Wnt2、β - 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0.8 g/L 与1 g/L SMI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于LPS组;0.8 g/L 与1 g/L SMI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LPS组。SMI + LPS组中Wnt2、β - catenin mRNA的表达随SMI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8 g/L SMI组中β - catenin mRNA表达低于LPS组,1g/L SMI组中Wnt2、β - catenin mRNA表达低于LPS组; SMI + LPS组中Wnt2、β - catenin蛋白的表达随SMI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8 g/L SMI组中β - catenin蛋白表达低于LPS组,1g/L SMI组中Wnt2、β - catenin蛋白表达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2、β - caten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的醋酸铅(50、100和200μg/ml)染毒后,Giemsa染色观察铅诱导海马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铅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各浓度组细胞Bcl-2、Bax和p53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各浓度组神经元胞浆中游离Ca2+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Giesma染色观察发现一定浓度醋酸铅作用于海马神经元后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且与剂量相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铅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作用细胞24h后,可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Bcl-2蛋白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减少,染色强度逐渐降低,Bax、p53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上调,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积分光密度(IO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醋酸铅剂量的增大,细胞内液Ca2+浓度也随着增大,醋酸铅3个浓度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铅可诱导海马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凋亡,提示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能与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诱导其凋亡有重要关系。推测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能影响海马神经元在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二维平面成像和三维重构成像在生物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运用我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蒿草切片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及三维重构成像,实验分为A组:二维平面图像组;B组:垂直叠加三维重构成像组;C组:沿X轴旋转45°三维重构成像组三个组,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不但可以获取的分辨率高和成像清晰的二维平面图像及三维重构图像,还可显示沿着X轴旋转45°的三维重构成像。结果统计显示三维重构图像的荧光值比二维平面图像的荧光值增加,另外三维图像沿X轴旋转45°后,其荧光值也增加。结论与二维平面图像比较,三维重构图像具有三维立体及含图像信息量多的特点,并可沿任意角度显示,更有利于了解对标本的空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PI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发现,1.0-6.0GyX射线线全身照射后12h,小鼠骨髓细胞G1及G2期明显增高,而S期明显减少;同时发现,0.05-0.2Gy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72h,G1期骨髓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细胞明显增高。结论 0.5Gy以上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骨髓细胞G1及G2期阻滞,使骨髓细胞增殖明显受抑;而0.2Gy以下低剂量照射则可刺激骨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Ma Y  Hou DJ  Liu W  Li JQ  Zhou GZ  Qiao JW  Feng L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90-1092
目的 建立T细胞受体基因突变频率(T cell receptor mutation frequency,TCR MF)与电离辐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方法 招募8名健康成年人,4男4女.采集其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分装到12孔培养板中,不同剂量(0.00~8.00 Gy)照射后,用植物血凝素蛋白(PHA-P)刺激,加人重组白介素-2(IL-2)培育7d,以流式细胞仪测量TCR MF,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另招募16例不同类型、照射方式及照射剂量的癌症放疗患者,采集外周血,用同样方法分离培养淋巴细胞,测量TCR MF,用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全身等效剂量.采集外周血,观察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情况,估算受照剂量.结果 TCR MF与电离辐射在0.00~8.00 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关系良好;大剂量组(2.00 ~8.00 Gy)、小剂量组(0.00~1.00 Gy)及0.00~8.00 Gy剂量组拟合曲线均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式,拟合方程分别为TCR MF=- 32.8579+ 20.5436D+0.6341D2、TCR MF=1.796+0.017D+ 5.155D2和TCR MF=-0.6229+6.305D+0.6919D2,D为辐射剂量(Gy).用实验建立的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的全身受照剂量,与用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率估算的剂量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8%.结论 应用TCR基因突变分析技术拟合出的辐射剂量效应曲线,可应用于电离辐射事故受照者近期受照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