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次氯酸钠消毒剂在闸北水厂的应用及其有效成分衰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饮用水传播疾病,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致病作用。目前,用于水体消毒的消毒剂种类,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微生物优势菌种、生物膜结构、生物膜量等特性,结合不同滤池微生物生长特点探讨不同类型生物滤池的挂膜特性以及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表现差异的原因;此外,通过进行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微生物菌种鉴定,分析经常规氯消毒后水质微生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炭滤出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杀菌率达99.98%以上,但残留菌中检出有条件致病菌,需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给水预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当前水体水质恶化,藻类、红虫控制的迫切性入手,重点介绍了紫外线给水预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紫外预处理技术在灭藻效果上较预氯化好,能避免由氯化带来的消毒副产物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红虫,且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给水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次氯酸钠在实验室对配制再生水进行消毒试验研究,同时考察次氯酸钠对粪大肠菌群灭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灭活率随着次氯酸钠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次氯酸钠浓度为8 mg/L且接触时间为20 min以上时,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可达6 lg以上;同时得到,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含量虽然随次氯酸钠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即使次氯酸钠浓度达到20mg/L,且接触时间达3h时,产生的三氯甲烷最大量为27.6μg/L ,也是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氯甲烷含量的限值(60μg/L )要求,因此,对再生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在能满足水质微生物安全性的CT 值下,产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紫外线消毒后的光复活效应,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确定光复活效应对紫外线消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在经过紫外线消毒之后,被灭活的微生物在复活光照射下会产生光复活效应。水层厚度越大,紫外线辐照时间越短,微生物的光复活率就越大。光复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毒效果,增加紫外线辐照剂量可以使微生物复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消毒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敏  高乃云 《给水排水》2004,30(9):8-12
紫外线(UV)的消毒效果取决于紫外线的波长、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并与水层深度、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其他水质指标有关。介绍了紫外灯管选择,UV剂量和微生物灭活的关系,给水处理厂UV消毒系统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及UV消毒的费用等。特别指出,现有常规给水处理厂采用UV消毒,其装置可设在滤池和清水池之间的管(渠)中。  相似文献   

7.
李娟 《北京水务》2016,(6):46-50
根据近些年北京山区农民安全饮水工程的设计,从水源、消毒方式、输配水管道和加压泵站等方面,提出一些设计思路。如在水源方面,优先选用地表水源;地表水源首选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地下水首选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泉水首选紫外线消毒;在管材方面,输水管道宜采用钢管、衬塑钢管或PE加筋管,配水管宜采用PE管,钢管需进行内外防腐处理,衬塑钢管做好外防腐可直接使用;一般山区的管材设计压力建议不小于0.8MPa。适当设计减压阀、减压阀池;山区的加压泵站宜设置无负压水箱;并配置好相应的自控设备等措施,可为今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村镇供水工程的适宜次氯酸钠消毒模式,本文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从消毒液品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消毒效果及运行成本三方面对不同应用模式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浓度高,分别是无隔膜法、隔膜法电解设备产物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的10.75倍、4.51倍和1.41倍,其杂质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浓度极低,投入水体后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表明,4种次氯酸钠消毒应用模式均能在10 min内有效灭菌,采用离子膜法发生器消毒产生的副产物三卤甲烷最少;离子膜法发生器的电耗、盐耗相对较低,运行成本比无隔膜法、隔膜法、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分别低46%、56%和81%。由于上述优势,在村镇供水中采用离子膜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赖英豪  陈垚  蒋彬  唐蔚  黎琪 《给水排水》2023,(4):139-148
金属管道在我国给水管网系统中广泛使用,腐蚀问题增加了金属管道的使用成本。微生物腐蚀是管道腐蚀产生的重要原因。而管壁生物膜是给水管网系统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并带来许多公共卫生问题。重点论述金属给水管道生物膜的形成特点,以及由生物膜的形成带来的生物膜脱落、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管道腐蚀等危害。总结影响金属给水管道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际可行的控制策略。最后,从监测和遏制管道生物膜形成等方面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系统生物膜形成和控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系统阐述了饮用水系统中生物膜的形成和影响成膜的各种因素。生物膜控制技术包括降低有机物含量、物理方法、消毒剂、酶试剂控制、分散剂、紫外线消毒等。饮用水系统中生物膜对剥离剂和紫外线具有抗剥离能力,500mg/L的常规剥离剂也难以剥离成熟的生物膜,紫外线对生物膜中微生物杀灭能力明显弱于对溶液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采样结果表明:饮用水管道内部存在严重的微生物污染。一旦生物膜形成,其将紧紧附着于管道内壁。控制饮用水系统中生物膜,降低微生物安全风险,对保证安全供水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淡水壳菜依靠足丝附着在管道内壁,并快速大量繁殖,会导致管道、阀门等堵塞。研究了足丝在强酸、强碱、水处理氧化剂中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除次氯酸钠外,其他试验药剂都不能溶解淡水壳菜的足丝。导致足丝溶解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根。水中余氯达到1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可在36h内完全溶解分泌24h后的足丝,127h内完全溶解老化的足丝。因此,可以通过投加次氯酸钠降低足丝的附着能力,从而去除管道中的贝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了南方某省以同一地表水为水源、水处理工艺相同、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处农村供水工程(T水厂和H水厂)的余氯衰减、消毒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显示:在有效氯投加量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2.4 h后H水厂出厂水的余氯值衰减率比T水厂分别低6.53%和3.30%,两者的消毒效果均较好,H水厂的管网末梢水菌落总数值比T水厂低40.62%,微生物安全性更高;当有效氯投加量由1.0 mg/L增至2.0 mg/L时,T水厂和H水厂出厂水的三氯甲烷生成量分别增长97.36%和59.35%,三卤甲烷分别增长122.64%和91.43%,而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增长率相差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略好于液氯,且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较小。由于两水厂在水源类型、水源水质特征、工程规模及水处理工艺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经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欣 《给水排水》2002,28(11):31-34
紫外线消毒在医院及小型给水系统中有较多的应用 ,但在城市污水处理中鲜有采用。近年来 ,随着成本的下降及对氯和氯衍生物的控制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国外迅速发展 ,国内也有了采用紫外线消毒处理城市污水的实例。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及其实际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探索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条件。设置3个日平均光照水平,分别为6284lx、3913lx、3196lx,测定各个光照条件下的黑藻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黑藻在3种光照条件下均可存活,且对水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6 284lx、3 913lx这2种光照条件下黑藻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与3196lx时的这2项指标差异显著。结果显示,在3196lx时黑藻所受胁迫最大,生长状况最差;且推测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有可能抑制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对北方某市3个水厂出厂水中筛选出的4株耐氯细菌进行2种常见消毒剂的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耐氯菌的去除效率上,次氯酸钠消毒剂消毒效率比氯胺消毒剂高,能在30 min左右达到消毒效果,而氯胺则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预期消毒效果。对于4株长时间经受0.7 mg/L次氯酸钠的环境下筛选出的耐氯细菌,氯胺的消毒效果略好于次氯酸钠。4株细菌中,1号鞘脂单胞菌与4号芽孢杆菌对两种消毒剂均有较强的耐受性,1号鞘脂单胞菌在两种不同浓度消毒剂作用下去除率均无法达到2个数量级(99%),4号芽孢杆菌则是仅对高浓度氯胺较为敏感,3.0 mg/L的氯胺去除率最高可达1.9个数量级,次氯酸钠消毒剂对其几乎没有影响;2号芽孢杆菌与3号假单胞菌对两种消毒剂耐受性相对较差,其中2号细菌在2种高浓度消毒剂作用下基本可以全部去除,3号细菌在高浓度氯胺下则最高能达到3.6个数量级的去除率。建议水厂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采用间歇性提高浓度次氯酸钠浓度或更换氯胺消毒剂,防止耐氯细菌的富集与繁殖。  相似文献   

16.
对乡、镇、村深井水消毒处理的方式: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作了介绍,并就影响购买消毒设备的诸多因素作了分析,对消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逐一分析以期加强消毒工作确保农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采用覆土层和双层板两种不同的结构布置形式,致使给水排水系统尤其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方式差异较大.结合规范及设计经验总结,对覆土层和双层板两种结构布置形式及各自的消火栓管网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双层板的布置形式优势更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工程造价、结构形式以及管道的维护要求合理选择管道的设计和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给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给水管网为对象,利用水体自身的信息,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实测,分别确定了主体水和管壁水余氯衰减的模型。结果表明,管壁生长环是影响余氯衰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管道属性对余氯衰减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建立了天津市管网余氯衰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围绕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对微生物、毒理、消毒剂指标等的更高要求,分析了传统消毒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消毒的概念,指出紫外线 氯组合消毒工艺是保障消毒安全的重要技术选择。为保障饮用水安全,降低微生物安全风险,减少消毒副产物形成,紫外线 氯组合消毒将成为实施饮用水安全消毒的重要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水生植物金鱼藻、伊乐藻、萍蓬草和菱角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水生植物表面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表面附生藻类密度比浮叶植物的高,且植物表面附生藻类组成与周围水体明显不同;浮叶植物萍蓬草和菱角根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叶表面的差异较大。4种水生植物表面附着细菌群落优势门类依次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具有水体污染物质净化功能;两种类型水生植物表面附着有大量微生物,且不同植物之间和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