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及厚度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斑块面积及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面积为(1.32±0.44)mm2,斑块厚度为(0.80±0.61)mm,治疗后对照组的斑块面积为(1.42±0.51)mm2,斑块厚度为(1.14±0.29)mm,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可明显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和氯吡格雷75mg,po,qd,连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定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氯吡格雷组治疗后癍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明显减小,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其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改善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抽取11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8例,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资料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促进患者血脂新陈代谢,降低颈动脉斑块数量和体积,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50-5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s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TC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hs-CRP、TG、TC、LDL-C小于对照组,HDL-C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I-1、FIB显著降低,t-PA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PAI-1、FIB小于对照组,t-P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氯吡格雷联合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更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颈脂代谢异常、控制动脉硬化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证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参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而大部分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为此,笔者于2009-06—2011-10对ACI早期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及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测(TCD),并随访观察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sis plaque,AP)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超声检出AP形成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50 mg、辛伐他汀20 mg,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50 mg,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明显消退AP(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单用氯吡格雷组比较,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且消退AP更为明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可消退AP,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58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100mg+安慰剂每天和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14天后采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吡格雷组使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抑制[(1.3±0.48)Ω比(12.8±2.5)Ω],P〈0.01,但对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没有影响[(12.3±4.3)Ω比(11.9±4.9)Ω],P〉0.05。结论合用氯吡格雷不能完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阿斯匹林抵抗,对这部分患者应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低剂量组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续3个月。高剂量组予氯吡格雷150 mg,1次/d,连续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用药1个月及3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恶化率、再发脑梗死率及颅内外出血率。结果 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下降,但高剂量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治疗3个月时,低剂量组NIHSS评分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NIHSS评分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高剂量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程度较入组时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低剂量组神经功能恶化率、再发脑梗死率分别为11.7%、10.0%,显著高于高剂量组(5.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率分别为5.0%及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更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能降低再发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蒋宜  唐渝平  徐幸 《中国药业》2013,22(9):13-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 65例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测定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明显缩小(P<0.01),血脂TC,TG,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90例≥60岁的缺血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情况.同时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项目.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观察组为85.45%,对照组为65.46%...  相似文献   

13.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152例受试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无斑块组.受试者空腹12小时,清晨抽取肘静脉血,检测项目: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受试者血脂水平比较可见斑块组患者的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斑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的部位为颈总动脉(CCA)的分叉处.斑块组中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胆固醇增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门诊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单药组(洛伐他汀20 mg,po,qn),一组联合用药(洛伐他汀20 mg,po,qn 阿昔莫司0.25 g,po,bid).每组30人,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治疗组TC、TG、LDL-C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除皮肤反应高于单药组外,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CAS临床疗效好,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及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0例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14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与高血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斑块以低回声软斑为主,其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梗死组的复发构成比较高血压非糖尿病组为高,P〈0.01。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更大危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有效方法,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常规定期监测,发现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积极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黄振坚  何世安  雷斌 《中国药房》2014,(32):3024-302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D-二聚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HDL、TG、颈动脉斑块情况及PAI-1、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IMT及PAI-1、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血脂、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及颈动脉斑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剂量20mg瑞舒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剂量10mg瑞舒伐他汀钙口服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合并高血脂症,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较常规剂量的疗效更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董兆琴  侯远 《中国药业》2013,(22):46-48
目的研究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加钙拮抗剂(CCB)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l02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中402例患者仅运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余619例患者加服钙拮抗剂,619例中有547例患者服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72例患者服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组与联用CCB组患者发病密度(全因死亡)分别为55.55/1000,42.02/1000,相对危险(RR)为0.83[95%c,:(0.55—1.26)],调整后的RR为0.47[95%cI:(O.14—1.6)],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所选的患者混杂因素进行倾向评分加权后,服用非二氢吡啶类CCB比二氢吡啶类CCB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标准化死亡率加权法(SMRW)调整OR=1.97[95%:(1.2—3.23)],P=0.007。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运用氯吡格雷加钙拮抗剂治疗不会使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增加,多种代谢途径CCB之间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服用非二氢吡啶类CCB比二氢吡啶类CCB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