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观察精苓消瘤胶囊长期给药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临床安全用药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将Beagle犬分为对照组及精苓消瘤胶囊高、中、低(1.50、0.60、0.25g/kg)3个剂量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每周给药6 d,共给药180 d,并进行恢复期观察.心电图指标中,给药结束时0.60 g/kg组心率、1.50、0.60 g/kg组PR及0.25 g/kg组QRS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血液学检查,给药结束时1.50 g/kg组的WBC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生化学检查,给药90 d时,1.50、0.25 g/kg组的TP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0.60 g/kg组BUN升高,0.60、0.25g/kg组TG降低.给药结束时,1.50 g/kg组ALB降低.恢复期结束时上述指标统计学差异消失.尿常规检查,各组BLO、KET、PRO有一定的阳性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Beagle犬口服精苓消瘤胶囊180 d给药的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0.60 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感冒双解颗粒解热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干酵母和家兔细菌内毒素解热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感冒双解颗粒浸膏粉,观察感冒双解颗粒对发热模型动物体温的影响,考察解热作用强度及时程.结果 感冒双解颗粒浸膏粉高剂量组(1.7g浸膏粉/kg)在给药后1.5~4 h能明显抑制干酵母模型大鼠体温升高,降温幅度约为0.7℃,而...  相似文献   

3.
考察青藤祛湿外敷散反复外敷给药对豚鼠的长期毒性,以评价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设计一个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给药组,豚鼠每日外敷给药1次,连续13周.试验期和恢复期分别对豚鼠的外观行为、体重、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进行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检测指标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青藤祛湿外敷散经13周反复外敷给药,未发现毒性靶器官.可确定青藤祛湿外敷散最大毒性剂量为20.250 g/(kg·d).  相似文献   

4.
研究青蒿浸膏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及其靶器官.设3.0、 3.9、 5.1、 6.8 g/kg 4个给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为大豆油;经口给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对大鼠行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给药5 d后, 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均出现听力减弱的现象. 3.9、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 3.0、 3.9、 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少于对照组; 4个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均少于对照组. 5.1、 6.8 g/kg组雌、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均明显增大.解剖和病理学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结构和小肠的结构有病变.高剂量青蒿浸膏连续用药28 d对大鼠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肝脏造成毒性损伤, 3.0 g/kg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药复方药新型坤净栓对小鼠和大鼠的毒性作用,采用大鼠阴道给药和小鼠ig给药两种方法,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长期毒性研究连续大鼠阴道给药12周及停药后2周,检测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方面各项相关指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新型坤净栓对大鼠和小鼠的体重、外观、器官组织均没有影响;长期毒性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脏器系数中新型坤净栓中剂量组和基质组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血象指标中阳性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大鼠生化指标中阳性组的GLU、AKP、BUN,低剂量组CHO,基质组AKP、BUN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新型坤净栓各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GLU和AKP等存在显著性差异;肉眼观察给药组大鼠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切片检查所观察到的个别动物组织病变均属于动物的自发病变.新型坤净栓对小鼠ig给药及大鼠阴道给药均未见明显毒性,初步表明新型坤净栓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决明山楂燕麦胶囊的急性及长期毒性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性。方法急性毒性反应以10 g/kg(小鼠最大耐受量)的决明山楂燕麦给小鼠一次性灌胃,连续观察14 d,逐日记录毒性反应、死亡数,并作病理学检查。长期毒性反应以低剂量组1.6 g/kg、高剂量组2 g/kg给大鼠连续灌服8周,对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出现毒性反应及死亡。长期毒性结果显示,低、高剂量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肉眼观察服药组心、肝、脾、肺、肾外观形态、颜色均无异常改变,光镜检查也未见各脏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异常。结论决明山楂燕麦对实验动物安全无毒,这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癌症镇痛散”的安全性 ,进行了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豚鼠皮肤过敏试验、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和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 ,“癌症镇痛散”外用对家兔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大剂量 (2g kg ,6g kg)单次应用也只表现皮肤局部轻度刺激反应 ;大剂量 (3g kg ,8g kg)连续应用 2个月 ,表现出用药局部皮肤增厚、真皮浅层结缔组织轻度增生 ,未见全身毒性反应 ;不能引起豚鼠过敏反应。提示“癌症镇痛散”在临床试用剂量下是基本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栓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 E -/- 小鼠,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脑栓通胶囊低剂量组、脑栓通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脑栓通胶囊0. 5 g/kg体质量,高剂量组给予脑栓通胶囊1. 0 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脑栓通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C的含量,但对HDL-C含量无影响。结论 脑栓通胶囊可以调节血脂水平,其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很可能与该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已上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40.04、138.60、295.56 g生药/kg剂量组,单次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大鼠14 d内的体质量、摄食量等毒性变化。28 d给药毒性实验:将120只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0.01、32.03、64.06 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28 d,恢复期28 d,检测动物的体质量、摄食、眼科检查、临检、大体剖检及组织病理学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138.60 g生药/kg剂量组出现药后活动减少、俯卧等,295.56 g生药/kg剂量组7/10例动物死亡,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38.60 g生药/kg。28 d给药毒性实验:除32.03、64.06 g生药/kg组部分动物出现肝细胞肥大外,其余剂量组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28 d给药最大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64.06 g生药/kg。结论 通过SD大鼠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和连续28 d经口灌胃毒性实验,提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临床给药周期内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0.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各剂量对幼龄SD大鼠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并应用损益指数-总积分(BDI-GS)体系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准备SPF级SD幼龄大鼠8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低(0.2 g/kg)、中(2 g/kg)、高(20 g/kg)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水,0 mg/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实验期间,每天对大鼠进行一般状态观察,每周记录一次体重,于第29天对大鼠进行麻醉采血及各脏器解剖取材。对大鼠体重、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尿常规、主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期间给药组大鼠的行为、活动、毛发颜色、对外反应、粪便性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体重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生化结果显示雌性中剂量组大鼠AST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结合肝脏病理学观察,该指标下降无毒理学意义;血常规指标中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尿常规结果和肾脏病理学观察中未见变化,且血清生化中与肾功能相关的指标均未见异常;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颈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小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比较确定最佳造模剂量,寻求较为客观可靠的指标,为相关模型制备及药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3个模型组分别皮下注射ISO 32 mg/kg、16 mg/kg和8 mg/kg体质量,连续3 d,描记造模后24 h、8d和15 d心电图(ECG);第8天和第15天时分别检测各组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并心脏取材,观察各组心肌形态学病理变化。结果 ISO 32 mg/kg和ISO 16 mg/kg剂量组在造模后的8 d及15 d心电图T波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改变(P<0.05或P<0.01),其中ISO 32 mg/kg组产生病理改变,死亡率为42.5%,较适用于抗慢性心肌缺血药物较长期治疗给药的药效评价。ISO 16 mg/kg的剂量死亡率为25%,相对较低,并且未导致心肌病理性损伤。结论 可根据不同试验预期选择性地采用ISO 16或32 mg/kg造模剂量建立小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骨脂酚对去势导致的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去势模型组、阳性药组、补骨脂酚10 mg/kg和20 mg/kg体质量组,对照组做假手术,其余组均切除小鼠睾丸。造模成功6周后,小鼠给药8周取材,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取各组右腿胫骨进行MicroCT扫描,取各组小鼠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B10和B20 mg/kg组的骨钙素OC值分别为(177.69±45.13),(220.35±25.08),(167.48±74.11)和(108.76±38.17);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B10和B20 mg/kg组的Tb.N分别为(3.53±0.49)、(1.71±0.16)、(2.51±0.35)、(2.14±0.23)和(2.45±0.42)。结论 补骨脂酚对去势导致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提取物的补骨脂大鼠口服给药的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依据。方法 112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补骨脂生药组,补骨脂下层渗漉液高、低剂量组,补骨脂上层渗漉液高、低剂量组,补骨脂渗漉药渣高、低剂量组[生药组剂量(生药量)为3 g/kg体质量,其他给药组高、低剂量(生药量)均分别为6和3 g/kg体质量],每组14只。连续给药4周,给药周期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 h,取血进行相关血生化指标检测,解剖取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测定肝脏组织中MDA,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生药组肝脏脏器系数、ALP、MDA显著升高,胸腺脏器系数、T-AOC显著降低;补骨脂下层渗漉液剂量组肝脏脏器系数、T-AOC、ALT显著升高;补骨脂渗漉药渣高剂量组肝脏脏器系数、MDA显著升高而雌性大鼠T-AOC值显著降低,药渣低剂量组并没有明显的肝、肾毒性;补骨脂上层渗漉液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骨脂上层渗漉液的安全性优于补骨脂下层渗漉液,但基于有效成分测定结果提示,下层渗漉液更合适入药。  相似文献   

14.
谭强  刘广  孙艳秋  刘建平 《科技信息》2013,(19):179-179,252
笔者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设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实践,对医学信息工程这一新兴专业的概况、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创新性、创办经验等进行了细致阐述,并对该学科的长远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剖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阐明昆明小鼠放射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6MV的X射线20Gy单次全胸照射造模,分别于照射后第7、14、28天取材进行HE染色、病理观察,并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肺泡壁厚度、肺泡腔面密度、肺间质面密度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结果 辐照后随时间延长,肺泡萎缩、肺间隔增宽、炎细胞浸润程度加重,28 d后可见肺泡塌陷实变,轻度纤维化改变。肺泡壁厚度、肺泡腔面密度、肺间质面密度测量结果差异极显著。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复制的昆明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病理变化过程符合放射性肺炎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Wistar大鼠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XDH/XO)基因转录水平的方法,以在转录水平上对XDH/XO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提取Wistar大鼠肝脏组织中总RNA,经逆转录得到cDNA, 以10倍为稀释因子稀释为5个浓度梯度,使用设计的引物序列和内参基因进行RT-qPCR检测,得到XDH/XO基因表达的标准曲线。进而检测Wistar大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XDH/XO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RT-qPCR法检测得到的XDH/XO基因标准曲线溶解峰单一,R2接近1,能检测出高尿酸动物模型中XDH/XO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论 RT-qPCR检测Wistar大鼠XDH/XO基因转录水平的方法具有定量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理、新药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把中医药理论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独特的优势。本阐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指出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532 nm激光的不同功率诱导棕色挪威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以探求成模率最高的激光功率。方法 将45只挪威棕色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15只,激光功率依次为400 mW、300 mW、2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100 ms,每眼光凝10~12个点。对各实验组大鼠激光造模后的第1周、2周、3周、4周行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眼底彩照可见激光诱导后的视网膜因玻璃膜的破坏呈现水肿状态;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功率200 mW的激光与300 mW、400 mW的激光诱导后第1~4周的渗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对比渗漏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3周和第2、3周的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视网膜破坏后结果紊乱,然后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最终趋于稳定,部分视网膜结构萎缩变薄。结论 200 mW、300 mW、400 mW的532 nm激光均可以诱导挪威棕色大鼠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其中300 mW的成模率最高,脉络膜新生血管于1周后开始形成,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种植模型,用于研究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过程及其相关机制;异位种植模型,用于评价各种治疗方案;异种种植模型,用于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转基因动物模型用于准确地引导患者进行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药治疗胃溃疡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抗胃溃疡疾病上都具有确切疗效.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治在治疗胃溃疡疾病上的研究进展,发现与西药相比传统医药在抗胃溃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治愈率、高愈合质量、较强的抗复发性等,其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