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胶质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和2.0 μmol/L TETC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0.5、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48 h后 C6胶质瘤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5、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48 h后 C6胶质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0.5、1.0和2.0 μmol/L TETC在体外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24 h抑制率分别为7.92%、9.51%和19.03%;48 h抑制率分别为15.62%、36.16%和41.92%,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48 h抑制率在各剂量组间及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荧光显微镜显示TETC作用C6胶质瘤细胞48 h后,细胞呈现核浓缩和碎裂的凋亡形态学改变。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C6胶质瘤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TC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可能是TETC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文达  衣服新  惠青山 《广东医学》2012,33(23):3545-3548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热疗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U251细胞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加常规培养液,B、C、D 3组分别进行单纯热疗、单纯榄香烯及榄香烯联合热疗培养。分别通过细胞形态学、MTT法、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B、C、D 3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升高,但以D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热疗对胶质瘤U251细胞具有抑增殖及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国臣  惠青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3,(5):26-26,28
目的观察利用银杏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U251细胞随机分为四组,A组加培养液,B、C、D组分别加浓度为50mg/ml、100mg/ml、200mg/ml的银杏叶提取物;观察倒置显微镜下TrypanBlue染色后各组U251脑胶质瘤细胞形态,用MTT法测算U251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凋亡率。结果 B、C、D组细胞增殖指数逐渐下降,与A组比较,P均<0.05;A、B、C、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0.3%、10.6%±1.7%、21.9%±4.3%、33.5%±2.1%。B、C、D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银杏叶(GBE)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MZ)、尼莫地平(NIM)、O6-苄基鸟嘌呤(O6-BG)联用对脑胶质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探讨胶质瘤耐药发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克服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化疗效果,增加肢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延缓肿瘤复发。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GMT蛋白表达,观察比较MGMT在用O6-BG处理前后表达的差异。分别以尼莫地平和O6-BG作为耐药逆转剂,与替莫唑胺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体外培养的脑胶质瘤细胞U251。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观察TMZ、NIM、O6-BG联用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GMT在用O6-BG处理后表达明显减少。MTT比色法分别检测TMZ、TMZ+NIM、TMZ+O6-BG组及TMZ+NIM+O6-BG组对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TMZ+NIM+O6-BG联合组〉TMZ+O6-BG〉TMZ+NIM〉TMZ。与TMZ组比较,TMZ+NIM组、TMZ+O6-BG组对U251细胞株的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与TMZ组比较,TMZ+NIM+O6-BG组对U251细胞株的抑制率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O6-BG能够有效抑制MGMT表达,从而能逆转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尼莫地平、O6-BG二者均可增强替莫唑胺时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细胞毒作用,对于替莫唑胺的耐药有较好的逆转效果,因而可望作为临床化疗增敏剂与替莫唑胺联合使用。替莫唑胺、尼莫地平、O6-BG三者联用对肢质瘤细胞株U251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二者联合应用,强于单独应用替莫唑胺。  相似文献   

5.
王文新  邱建武 《重庆医学》2013,42(7):768-770
目的 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联合卡铂(CBP)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生长状态良好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加常规培养液,实验A组加PDTC(0.1 mg/mL)0.01mL,实验B组加CBP(1 mg/mL)0.01 mL,实验C组加PDTC(0.1 mg/mL)0.01 mL+CBP(1 mg/mL)0.01 mL.比较4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细胞形态.结果培养12、24、36 h,对照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4.28±0.021)%、(9.34±0.023)%、(13.86±0.025)%]、实验A组[(10.63±0.019)%、(15.06±0.041)%、(28.34±0.032)%]、实验B组[(24.16±0.025)%、(33.71±0.053)%、(39.42±0.041)%]和实验C组[(32.15±0.016)%、(40.82±0.046)%、(45.27±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8±0.3)%、实验A组(29.1±1.5)%、实验B组(38.7±3.2)%、和实验C组(61.3±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C联合CBP可抑制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联合卡铂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方法将U251细胞随机分为四组,A组(空白组)加常规培养液,B、C、D三组分别加枸杞多糖、卡铂、枸杞多糖+卡铂联合组;通过细胞形态学、噻唑蓝法(methylthiazdyl tetrazolium,MTT)、DNA断端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及流式细胞仪,观察U251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情况。结果 B、C、D三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均升高,但D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枸杞多糖联合卡铂更易使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受抑制,且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胶质瘤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16表达变化及shRNA转染对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探究LINC01116可能参与的调节方式。方法 取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MG、A172细胞及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采用Real TimePCR法检测LINC01116表达。随后胶质瘤细胞分别加入或不加入sh-RNA转染,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LINC01116可能的调节方式,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RNALINC01116与has-miR-4693-3P的调控作用。结果 LINC01116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其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和胶质瘤侵袭。CCK8实验显示,sh-LINC01116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的(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sh-LINC01116处理的U251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sh-LINC01116处理的U251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LINC01116k可靶向调控has-miR-4693-3P。结论 胶质瘤多种细胞中LINC01116表达升高,shRNA转染能明显抑制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同时LINC01116可靶向调控has-miR-4693-3P参与胶质瘤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肽(RG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 BGC823细胞分为12.5、25.0、50.0、100.0 mg·L-1RGD处理组和对照组,RGD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D作用不同时间对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凋亡细胞的DNA片段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检测,RGD各剂量组在作用24、48和72 h时, 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RGD浓度增加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增加;50.0 mg·L-1 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光镜下显示,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深染,胞浆发红,出现很多的凋亡细胞;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异染色质趋边凝聚、聚集在核膜上,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甚至核膜消失,细胞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电泳结果显示,BGC823细胞内的DNA片段断裂为大小不等的小片段,呈现出很清晰的梯状降解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0.0 mg·L-1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 Survivin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图像分析检测,实验组平均灰度值
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实验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RGD通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引发这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转酮醇酶样蛋白1(TKTL-1)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和迁徙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神经胶质瘤组织、U87和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株中检测TKTL-1和mRNA表达水平。用RNA干扰方法(SiRNA)特异性抑制TKTL-1在U87和U251细胞株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用于评估TKTL-1的迁徙侵袭能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用于评估细胞的凋亡。结果:正常脑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神经胶质瘤中TKTL-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8、21.46±3.17和41.58±3.06。神经胶质瘤组织中TKTL-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组织中TKTL-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组织(P<0.05)。在高、低级别神经胶质瘤中,TKT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42/43)和63.64%(14/22),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TKTL-1基因干扰可诱导U87和U251细胞系发生早期凋亡(P<0.05)。通过SiRNA特异性干扰TKTL-1表达后,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P<0.01)。克隆形成实验表明,通过抑制TKTL-1的表达降低了U251和U87细胞中肿瘤细胞克隆的形成(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SiRNA后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HIF-1α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TKTL-1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上升。特异性干扰TKTL-1的表达可减少细胞的迁徙,促进细胞凋亡。TKTL-1可作为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其表达水平可作为神经胶质瘤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EPI)与替莫唑胺(TMZ)联合用药对C6脑胶质瘤细胞和细胞肿瘤球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活性>95%的细胞进行实验。取C6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 h后加入各药液10 μl至细胞培养孔中,细胞培养孔中EPI浓度梯度为0.05、0.10、0.50、1.00、5.00、10.00 μmol/L,TMZ的浓度梯度为0.1、0.5、1.0、5.0、10.0、20.0 μmol/L,继续培养24 h和48 h。采用酶标仪在540 nm波长处测定每孔吸光度(OD)值,计算各孔C6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取C6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加入EPI、TMZ、EPI+TMZ(EPI终浓度为0.50、1.00、5.00 μmol/L,TMZ终浓度为1.0、5.0、10.0 μmol/L),继续培养24 h和48 h,经流式细胞仪检测EPI和TMZ联合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肿瘤球,加入EPI、TMZ、EPI+TMZ,EPI终浓度为5.00 μmol/L,TMZ的终浓度为10.0 μmol/L,分别于给药后0、1、3、7 d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球的形态、球体是否有裂解、球核是否有坏死等现象。结果 不同浓度的各药物在24、48 h对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EPI+TMZ联合用药对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相同EPI或TMZ浓度下单独用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24 h时,1.00 μmol/L EPI与5.0 μmol/L TMZ联合用药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协同作用;培养至48 h时,0.50 μmol/L EPI与1.0 μmol/L TMZ联合用药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协同作用。培养至24、48 h时,阴性对照、各浓度的EPI、TMZ及EPI+TMZ对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EPI、TMZ及其联合用药后肿瘤球体积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体积缩小,表面细胞裂解;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后肿瘤球球体致密性减小,裂解程度增大。结论 EPI和TMZ联合用药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协同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可引起C6脑胶质瘤细胞肿瘤球的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GDM)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引起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 MG和U87 MG,应用HGF作用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DM再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抑制,分组为:正常细胞组、HGF组、GDM组、HGF+GDM组和紫杉醇组,其中HGF为终浓度30 μg•L-1,GDM为50、250、500与1 000 nmol•L-1,紫杉醇为60 μg•L-1;RT-PCR法检测HGF及c-Met基因的表达,分组如上,GDM为1 000 nmol•L-1。结果:HGF作用U251 MG与U87 MG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139±0.070与0.242±0.167,而50、250、500与1 000 nmol•L-1 GDM对U251 MG和U87 MG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0.029±0.028、0.027±0.017、0.312 ±0.084和0.339±0.047与0.116±0.069、0.222±0.191、0.269±0.056和0.276±0.031;而紫杉醇对U251 MG和U87 MG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75±0.062与0.071±0.044;RT-PCR结果显示,HGF组HGF与c-Met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而HGF+GDM组则较HG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GDM能抑制HGF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且能从基因水平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西兰花多肽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西兰花多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提取、分离及纯化西兰花多肽;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用不同剂量(0、0.01、0.10、1.00和10.00 mg•L-1)西兰花多肽作用24 、48和72 h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MT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西兰花粗多肽有4个主要洗脱峰,其中第2峰收集液多肽(组分Ⅱ)含量最高,用于后续活性研究。西兰花多肽作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小体,尤其以西兰花多肽10.00 mg•L-1组最为明显。MTT结果,药物作用48 h时,西兰花多肽10 mg•L-1组细胞增殖活性(0.127±0.011)明显降低,与对照组(0.501±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作用72 h时,西兰花多肽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0.753±0.022)比较,细胞增殖活性西兰花多肽1.00 mg•L-1组(0.583±0.082)和10.00 mg•L-1组(0.073±0.001)明显降低(P<0.01)。结论:西兰花多肽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反应,并且随着药物剂量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效应增强,提示西兰花多肽具有良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冲绳巴布蛇毒蛋白-1(OHAP-1)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2.5、5.0和10.0 mg•L-1 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5、5.0和10.0 mg•L-1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49.77%、67.65%和76.42%)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OHAP-1剂量的增加,bcl-2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bax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bcl-2/bax亦逐渐减小。2.5、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5.0、2.5 mg•L-1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OHAP-1通过氧化应激使bcl-2/bax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氯化甲基汞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 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 μmol•L 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养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MC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25、2.50、5.00和10.00 μmol•L-1的MM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C6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16和32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31、0.63、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5、2.50和5.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能够杀伤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 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对C6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海洛因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的影 响,为探索海洛因成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浓度为0~100 mg•L-1的海洛因进行细胞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海洛因对C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海洛因作用下C6细胞PCNA m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海洛因浓度为10、20和100 mg•L-1时C6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62%、80.97% 和62.7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0.05)。在转录物水平,浓度为20 mg•L-1的海洛因作用于C6细胞48 h时,PCNA基因的转录产物PCNA mRNA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值为0.297(P<0.01)。结论:海洛因浓度为20 mg•L-1时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接近30%,可能与海洛因成瘾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作用于脑胶质瘤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ch B 50、100、200 mg•L-1组,MTT法检测不同剂量Sch B作用SHG-44细胞后其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ch B作用后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1Sch B作用SHG-44细胞24 h,细胞增殖活性轻度增加(P<0.05);Sch B (50、100 和200 mg•L-1)作用48或72 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0 mg•L-1Sch B作用SHG-44细胞72 h,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Sch B作用SHG-44细胞72 h后,Sch B 50、100和200 mg•L-1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ch B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提示Sch B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脑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及50、100和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采用MTT法检测C6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clinD1、Bax、Bcl-2和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和48h时50、100和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 < 0.01),72h时100和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Sub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 < 0.05),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或P < 0.01),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组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 < 0.01),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结论:五味子甲素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因子Bax和Bcl-2表达水平而抑制C6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