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复小波变换理论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载波调制系统,我们称之为二元树复小波变换正交复用多载波调制系统(ODTCWDM)。该系统用二元树复小波变换(DTCWT)取代OFDM中的DFT变换,能够使得运算更加简单、灵活。该系统通过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对其误比特率(BER) 进行详细的分析及系统仿真,结果表明ODTCWDM在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性能优于传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 系统以及正交波分复用(OWDM)系统;尤其对于高斯信道,误码率能够降低4-7dB。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力线信道中的频率弥散特性,研究了采用不同的子载波基对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影响,提出以小波包函数替代正交频分复用(OFDM)中的正弦基作为子载波基进行传输的技术,利用其正交性来对抗电力线信道中的多径干扰与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通过仿真,分析了采用不同小波包基的小波包调制与OFDM的抗干扰性能,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达到一定值时,正交小波包调制技术的抗干扰性能优于半正交小波包调制及OFDM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分析我国煤矿配电网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小波基取代传统的正交频分复用中的余弦函数基的多载波调制技术.通过对6种典型小波基分析比较,结合井下低压电力线的应用条件,给出OFDM通信系统中小波基的选择原则,指出正交性在OFDM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新型调制技术,特别适合在多径传播的无线移动信道中高速传输数据。文章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OFDM系统的实现方法,简要介绍了其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简要分析了OFDM系统的性能特点,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信道估计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关键技术。随着移动端速度的提高,信道会发生快速变化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针对此种情况,通过对传统信道估计算法搭建OFDM系统级仿真链路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基扩展模型(basis expansion model,BEM)研究,针对复指数基扩展模型(complex exponential-BEM,CE-BEM)的部分基函数频率过高会产生较大误差的缺点,提出一种修正基函数系数的方法有效地去除了频率过高的基函数,通过仿真对信噪比和多普勒频移对模型均方误差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算法能在不增加复杂度的前提下均方误差性能较CE-BEM低4~5 dB,有效地提高了拟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与传统单载波正交幅度调制(QAM)系统传输性能,文章基于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a标准,分别在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和存在码间干扰两种情况下,利用MATLAB比较多载波OFDM和单载波QAM系统的可靠性与计算复杂度.结果表明,在两种信道环境下,多载波OFDM系统的传输可靠性能均优于单载波QAM,但增加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7.
OFDM中降低PAPR(峰值功率比)算法改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技术以其抗干扰性能强、频谱利用率相对很高,在无线通信应用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OFDM中的高峰值功率比(PAPR)已成为影响OFDM技术应用的重要障碍.对目前降低OFDM系统PAPR的常规算法及其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传统算法在性能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在实际应用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基带传输系统及其模型,概述了LDPC的编译码方法,研究了其在OFDM系统中的性能,并与卷积码进行了比较.仿真表明,LDPC码在OFDM基带传输系统中具有更好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9.
OFDM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何忠秋 《应用科技》2008,35(1):48-52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未来第4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首先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重点研究了在理想同步状态下,不同的保护间隔(CP)、调制方式和过采样率对OFDM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并在给出OFDM模型的基础上,对OFDM系统实现了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以上各因素对OFDM系统误码率影响的比较曲线.  相似文献   

10.
降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峰均功率比是有效应用OFDM技术的关键。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信号峰均比的方法,大大减少了传统的降OFDM系统的峰均比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更好地降低了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信号的峰均比。  相似文献   

11.
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存在着较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恒包络正交频分复用(CEOFDM)系统,该系统通过相位调制得到恒包络的信号,消除了PAPR较高的问题.与传统降低PAPR的方法相比,相位调制的复杂度低,性能更好.仿真和水池实验结果表明:CE-OFDM系统将信号的PAPR降低至0,比传统降低PAPR的方法优越,是具有一定鲁棒性的高速水声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时变信道下一种低计算复杂度的信道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变信道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下传统信道估计方法存在估计性能差、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双对角线性最小均方误差(DD-LMMSE)的信道估计方法.首先建立基于基扩展模型(BEM)的系统模型,然后进行两次对角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得到BEM系数,从而估计出信道的时域冲击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管在慢时变信道下还是在快时变信道下均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且计算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OFDM)对同步偏差的敏感性,提出一种新的数据辅助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Schmidl&Cox训练序列,重新设计定时测度函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据辅助型算法的缺陷.通过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算法在多径信道下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弥补由同相/正交(IQ)不平衡造成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误码性能损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发射机和接收机IQ不平衡的频域补偿算法.通过设计特殊结构的训练序列实现了信道和IQ不平衡参数的联合估计.充分挖掘了受IQ不平衡影响的时域多径信道特性,以减少所需训练序列数目.通过利用估计结果对IQ不平衡进行补偿获得OFDM信号检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只采用2个OFDM训练符号,其误码性能可超过采用32个训练符号的传统算法,并接近已知IQ不平衡参数和信道信息的理想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变换的OFDM是小波理论与OFDM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利用了小波函数的非零平移自正交性和强频谱带限能力等优势.介绍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仿真该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并与传统的OFDM技术进行比较.在低信噪比下,DWT-OFDM技术的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的OFDM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的核心技术,信道估计是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算法对序列尾部的插值进行了改进,将得到的信道估计变换到时域,通过平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信道估计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DCT插值信道估计方法比常规算法性能更优,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信噪比多径信道条件下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带宽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带宽自动估计方法。首先利用修正周期图法(Welch法)得到信号瞬时功率谱,通过多次观察测量并对功率谱曲线进行统计平均。然后对功率谱曲线进行连续小波变换,计算小波变换后时间—尺度平面上同一时间不同尺度能量累计曲线,提取曲线局部峰值位置,进而估计信号带宽。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多径信道且信噪比为-10 d B条件下,估计偏差均不超过1.2%,准确度优于传统方法,且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调制方式和多址接入的灵活性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一大优点.对OFDM系统下行链 路的不同多址方式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分别用于OFDM-FDMA和OFDM-TDMA的自适应子载波分配和 自适应调制.仿真结果表明:带自适应子载波分配的OFDM-FDMA方式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T)、数字中短波广播(DRM、IBOC)和无线局域网等系统中,在未来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OFDM也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本文在介绍OFDM系统的传输原理以及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种OFDM的载波同步算法,通过MATLAB对其中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自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时变瑞利信道中存在载波频率偏移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性能.首先计算和分析了接收信号不同分量的功率(期望信号、载波间干扰、噪声),然后给出了16-QA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误比特率.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1)频偏和信道变化极大地降低了0FDM系统的性能;(2)由频偏或信道变化造成的载波间干扰主要集中在循环相邻的几个子载波边界,这一结论对于开发低复杂度载波问干扰消除算法非常有用;(3)频偏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性能的影响可等效为信道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包含载波频偏的时变信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