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人生的现象纷繁复杂。人生观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历来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看法或两种人生观。文章主张积极的人生观,力图从主体性的角度,对这个既是理论更是特别现实的问题,从积极人生观的主体性依据、主体性表现、主体性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主体性思潮的主要思想观点有 :主体是非理性的自为的自我 ;内在体验是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 ;人是绝对自由的 ,有无限制的创造性 ;人生之路就是成为你自己 ;认识和真理都是非理性的产物。大力弘扬非理性的个体主体性 ,是人本主义思潮的基本精神 ,但是 ,该思潮的思想理论却明显割裂了理性与非理性、个体主体性与群体主体性、主体性与客观制约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这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认识主体性是指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对这种自觉能动性进行考察.本文从功能上看待认识主体性及其负面效应.如果说认识主体性的积极作用就表现为认识主体的各项功能的发挥的话.那么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就表现为认识主体在发挥各项认识功能时带来的主观随意性.这种负面效应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发展的不完善性,但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并不否定知识的客观性,知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而走向新的客观性的无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本主义主体性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本主义主体性思想肇始于叔本华 ,形成于基尔凯戈尔和尼采。其主要思想表现在五个方面 ,即主体———具体的个人 :非理性的规定性 ;内在体验———唯一的尺度 :“自”予事物的存在以价值 ;绝对自由———无限制的创造性 ;人生之路———成为你自己 ;认识———真理 :非理性的产物。对主体性思想的探析与评价 ,有助于哲学主体性问题研究沿着健康的思想轨道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5.
国内译者主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由此造成对主体性内涵的认识误区。以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为理论指导,尝试对译者的社会性与历史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进行描述,以期为译者的主体性内涵提供补充,并消解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6.
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及其结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对于认识的主体性,不仅应当从主体的主观精神活动方面去理解。更重要的是从主体的客观实践活动出发,把认识的主体性界定为。主体在认识活动中,使认识对象、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渗透、凝结着主体因素那样一种特性。文章着重分析、论证了认识对象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相似文献   

8.
重构“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当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这一概念的认识有错位现象需要指出.基于主体教育中对学生主体性概念的理解与实践困境,对学生主体性这一概念做出诠释,进而对人们从事主体性教育提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人类学习的根本认识属性,人类的探索好奇心是主体性学习的心理动力,人类不断生成发展的科学认识理性是主体性学习的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主体性是在技术启蒙下逐渐地苏醒过来的。技术的存在为人与自然的划分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人类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是与技术的历史演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从历史的维度出发,阐述了第一次技术体系的转向,分析了以铁器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相对独立的农业技术体系的确立对人们认识自身主体性的影响和作用,讨论了人主体性渐显的客观前提,指出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为了获得对世界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自身进行的探究过程,客观地推动了人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把握和再现两个方面,其发挥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意识形态、个性和主观审美偏好、文学文化修养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各种影响来说明译者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翻译之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新时代的典型特征,教育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主旋律。主体性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发展人性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迎接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译者主体性”这一翻译理念入手,指出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对比评论《简·爱》的两个中译本来进一步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研究概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其构成成分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它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幸福感的研究呈如下趋势:从描述研究到理论构建,从外在因素到内在因素到二者结合,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及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学美育影响人性塑造的原因大致有下列三点 :第一 ,文学形式美对人的性情的陶养 ;第二 ,文学形象对人的自我形象的认识和塑造 ;第三 ,文学情感对人生境界的开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核心是理性、主体性和历史进步观。其危险在于它虚构了一个绝对的“人”,割断了人与自然神秘、人与价值神圣、人与伦理正义的先在关联,取消了人存在的先在限制,建立人对自然、人对神圣、人(强者)对人(弱者)的统治,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人己不和谐。只有超越这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人类才能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个世纪来兴起的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现代生命科学 ,为增进人类健康 ,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具大的推动作用。生物技术的巨大成就 ,在于基本完成了从对生命现象的外观描述 ,逐步进入到生命现象本质的转变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我的一大飞跃 ,其对现代科学发展和人类生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8.
质是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但质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 ,人类对质范畴的认识经历了多层次的推进 ,既有对历史含义的继承 ,又不断地赋予新的含义 ,这使质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层次性。正是对质的概念不断认识深化的情况下 ,人类对自然物、生命、人类、人类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 ,或者说人类在这两者认识深化的发展上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对现代哲学中质的概念进行总结 ,质可分为要素质和系统质 ,而系统质又可分为自然系统质、人工系统质、社会系统质。这种划分只是一种概念的划分 ,而在人类的实践中 ,要素质和系统质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色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色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对色彩的认知上体现出了不同的层次,本体认知和扩张层面的认知,并反映到构词上来。本文就绿的文化内涵以及两种构词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今大学德育中存在着忽视主体性的倾向,因此造成德育效果低下。而忽视主体性有一定的历史根源,主要是中国的家族文化和整体主义倾向造成的。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有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都必然要求发展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从各自的角度去发展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