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利用钻井取心、流体、产能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填隙物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及其与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可划分为三类,Ⅰ、Ⅱ类储层控制着含油有利区的分布;区内储层产能与流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流体性质相近时,砂岩储集体的颗粒分选越好,孔喉半径越大,孔喉结构越均匀,流度越高,比采油指数越高,产能越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沉积期受4个方向物源影响,分别来自于西北部的沙垒田凸起,东北部的渤南凸起,东南部的鲁西隆起,南部的垦东-莱北低凸起。深化物源供给体系认识对明确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主力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后期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凹陷北洼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孔隙定量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彤  朱筱敏  张自力  刘宇  郭诚  李卓 《石油学报》2020,41(6):671-690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是一个"小而肥"的富烃凹陷,其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较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阴极发光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分析结果显示,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深层储层的岩性主要为中粒—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偏好,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类型,储集性能良好,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阶段A1期。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和成岩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指示,储层孔隙空间的演化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减孔、早期胶结减孔、酸性溶蚀增孔和晚期胶结减孔4个阶段,其孔隙度的变化量分别为7.73%、4.61%、5.99%和2.54%,由此可建立储层孔隙定量演化的综合模式。受长期浅埋环境和成岩演化阶段影响,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在古成藏期的储层孔隙度约为25%,油气充注情况良好。现今的孔隙类型仍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油气保存情况较好,勘探潜力较大。这一认识可为研究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渤海莱州湾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其地震地貌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通过对该区明化镇组下段的地震地貌学迭代研究,不但能在地震切片上识别出河流沉积单元形态,还可预测其储层物性分布。共识别出四个期次河道形态,测量了75处河道宽度。河道宽度的概率累积分布为储层规模评估和井距设计提供了尺度约束。采用地震相约束的多属性分析方法预测出明化镇组下段的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四个主要储层物性参数;再将此四个储层物性参数与河道形态做叠合分析,发现砂体厚度显著受单-河道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三参数也与各期次河道形态的分布相关联。从综合评价看,-定规模的河道分布区域,其四个储层物性参数值均优,将是明化镇组下段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凹陷KL16构造沙三下亚段沉积储层岩相复杂,储层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难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以最小等时研究单元为格架,井震结合采用属性优选方法进行平面地震相研究,然后与有色反演剖面联合进行双域双面联合解释,从而进行相控储层精细预测。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吻合较好,该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分析认为,台地西部厚层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区将是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储层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是一套湖泊三角洲-浅湖滩坝砂体,砂体类型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解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口砂坝等,岩石类型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并含较多的粘土矿物和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压实和胶结是使原生孔隙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而发生在油气大量生成 期的溶解作用则使较多的次生孔隙形成,储层物性受岩石结构如粒径,分选等控制,也受胶结物含量及溶解作用等控制。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硅化碎屑岩以粒间石英晶体孔隙式充填、强烈石英次生加大为特征,局部地区甚至发生低变质作用,表现为变余砂状结构,这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是极为少见的。运用地震、测井、岩石学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等技术手段,揭示了硅质碎屑岩的地质特征,首次通过锆石测年证实了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存在火山活动。硅质热流体活动证据主要体现在硅质脉体发育,呈多期充注特征,石英颗粒次生加大强烈,岩石甚至出现变余砂状结构;粒间粘土几乎全部热蚀变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并可见"帚状"正在生长的云母类矿物;岩石中发育大量集块状和集簇无序状黄铁矿,不同产状的黄铁矿为多期次热液成因;热场发射扫描电镜下识别出黄铁矿-重晶石-独居石-方铅矿-金红石-硬石膏热液矿物组合。深部硅质热流体进入储层,碎屑石英颗粒产生强烈次生加大,加大石英和硅质沉淀完全充填粒间孔隙,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但硅化作用大大增强了地层的脆性,在后期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大量断裂和微裂缝网络。另外,热液流体溶蚀了储层中的长石类矿物,产生大量长石粒内溶蚀孔和铸模孔,在裂缝沟通下形成了孔隙-裂缝型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8.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首次明确提出莱州湾凹陷为走滑拉分成因。估算郊一庐断裂营(口)一潍(坊)段新生代在莱州湾地区的右旋走滑量约为40km。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其拉分伸展量达5~7km,伸展率达20%左右。根据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沉降史分析结果指出:莱州湾凹陷经历了始新世的强断陷初始沉降阶段,渐新世的弱断陷、强拗陷一热沉降作用为主的断拗阶段和晚第三纪以来的区域热沉降背景上新的断裂作用(构造事件)叠加活化阶段,与一般的裂陷盆地有显著不同。探讨了其陆壳拉分伸展变形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并指出其东、西两侧的走滑构造带与凹陷中央构造带是该凹陷最有前景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图7参17  相似文献   

10.
从沉积环境背景出发,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成岩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马王庙地区新下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干旱蒸发-氧化环境的Ⅰ型沉积环境和半干旱-潮湿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的Ⅱ型沉积环境,相应地发育两种储层,受其对应的地层水影响,成岩作用差异较大。Ⅰ型储层以胶结作用为主,对储层孔隙起破坏作用,其较好储层发育受断裂带控制;Ⅱ型储层中溶解作用更为显著,以处于中成岩早期成岩相为代表,对储层具有建设作用,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成藏面积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等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X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该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中,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非均质性中等,水下分流河道边缘非均质性较强-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作用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KL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含量高,储层发育,叠置连片分布,表现为富砂的沉积特征,地震资料品质不支持进行常规的单砂体描述。基于岩心、分析化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KL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明化镇组储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具有特高孔、特高渗的特征。根据地震相特征,并结合沉积相和测井相,按储层发育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并提取振幅属性,刻画出砂体边界,对储量进行了重新认识。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以及后期的生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埕北243区块明化镇组保护油层的水平井钻井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埕北 2 4 3区块明化镇组的地层特点 ,筛选适合该区块的水平井钻井液 ,并进行钻井液的油层保护评价。试验证明 :所选的甲基葡萄糖甙 (MEG)钻井液体系在抑制性、润滑性方面均优于聚合醇润滑防塌海水低固相钻井液体系 ,而且具有更好的油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地貌类型,并在明下上亚段沉积阶段发现了辫状河、曲流河共存现象。古沉积坡降分析表明,在整体宽缓的沉积背景下,顺直河、曲流河坡降整体偏小,辫状河坡降相对较大。利用地貌-水动力关系进行古流量估算,认为辫状河满岸流量最大可达3 942 m3/s,曲流河满岸流量最小为145 m3/s,顺直河满岸流量一般小于300 m3/s。基于坡降-流量进行河流类型的判别,可增进对研究区不同河型发育特征、多河型地貌、辫曲共存现象及复杂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凹陷近两年获重大油气发现,主要位于古近系的沙三段和新近系的明下段。总体上莱州湾凹陷研究程度低.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尚不够深入。文中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莱州湾凹陷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指出莱州湾凹陷存在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该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段为明化镇期。在含油气系统特征分析基础上,指出莱西斜坡带和莱北低凸起潜山带为该舍油气系统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地震正演技术和波阻抗属性,对渤海南部海域明下段底部储层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下段底部储层为交织河沉积模式,砂体层薄,横向变化快,平面上呈"交织状",可认为是由馆陶组的辫状河相向明下段中部的浅水三角洲相过渡的一种沉积类型;与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比,交织河地形坡度小,水动力条件弱,河道稳定性强,不同河流水动力强度决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特征;地震资料难以对明下段底部薄层砂体进行描述,通过地震属性寻找河道方向,结合断层和界面来圈定含油边界,为后期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侏罗系-第三系天然气成藏系统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是在含油气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对油气评价单元进一步分析的一种方法。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库车坳陷进行了成藏系统和成藏组合的划分,从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角度研究成藏系统的特征和成藏条件,建立成藏系统的评价因子和定量评价模型。在评价方法上,选择层次分析法,对库车坳陷各成藏系统和成藏组合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下段地震相—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