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倪金卫 《建筑与环境》2009,3(6):125-126
在阐述密斯·凡·德·罗建筑成就的基础上,对其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进行了探讨。着重并对其“少就是多”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利用线和方块进行抽象造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密斯·凡·德·罗建筑成就的基础上,对其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进行了探讨。着重并对其“少就是多”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利用线和方块进行抽象造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有机·有效·有情——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规划分区,应注意学生区与教学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风建设。也避免大量的自行车流,冲击校园的宁静;建筑布局应注意空间尺度不宜过大,力求为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在环境规划中,应避免过大的人工水面和过大的硬质铺地。绿化宜将美化、节水、遮荫、停车等有机结合起来;宜发展立体化、综合性的单体建筑,更有效地利用校园空间;建筑艺术处理,应避免单纯追求形式,赶时髦,而忽视使用、节能、经济等方面的合理性;在大型校园教学区中,宜适当设置一些生活服务设施,以体现对人的关怀,有利于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4.
马敏 《建筑与文化》2012,(10):82-83
本方案立足于基地所处文化与自然环境,结合校园空间环境的性格特征,提出了"山·水·院·间"的概念。院落和庭院空间不但是传统建筑组合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回应。规划中充分运用这一传统建筑手法,并加以提炼与演绎,创造出融于"山水之间"的现代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系统性地解决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地位和活动问题,克服了随机、无序、低效、浅层次的师生互动,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了崭新的课堂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1947年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策划,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著名的题为《密斯·凡·德·罗》的个人作品展。布展设计是密斯本人,而约翰逊则编辑出版了关于这个展览的书籍。本文作者将约翰逊的出版书籍和由密斯本人设计的展览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和分析,展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约翰逊对于密斯作品的诠释是叙事-历史性的,他认为密斯在欧洲的作品是他在美国的作品的前奏。他强调了密斯早期欧洲作品的"传统"风格和后期美国作品的普适化、国际化风格之间的区别和发展过程。而本文作者则从密斯对展览作品的选择和陈设,归纳出了密斯本人对待自己作品是批判性的,不受时间限制的,只注重作品本身的品质和它们所反映的思想。而约翰逊认为密斯后期作品是完全抽象化和普适化的理论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无论从解读密斯的作品到他本人的一些陈述,都证实了他对一个作品相关的景观、历史和文脉的重视。密斯给我们带来的遗产也存在于这些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7.
蒙小英 《新建筑》2010,(3):92-96
丹麦现代主义园林大师C·Th·索伦森的设计古典而现代,作品在形式和精神上都非常丹麦化。他从丹麦本土景观和历史元素中提炼设计词汇,创造了以圆和椭圆为代表的几何景观的特征词汇。在现代主义建筑和现代艺术的影响下,索伦森又创造出秩序、时态、建筑化的方法和构成的构图句法规则,它们既是索伦森的景观语言,也是丹麦现代主义园林的景观语言。  相似文献   

8.
探讨20世纪20年代晚期德国大力建设社会福利住房的背景下,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对住房问题的核心立场。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住房短缺的紧迫问题,现代建筑师提出了“最低限度住宅”的概念,并在“新法兰克福”社会住房项目中实践。而密斯反对“最低限度住宅”理念。在社会学家赫尔穆特·普莱斯纳和建筑师西格弗里德·埃贝林等人的思想影响下,他坚持艺术关怀位于建筑价值排序的首位,并强调住宅的首要价值是维护、支持人们内心世界的发展。通过梳理“最低限度住宅”概念的发展和应用,揭示其内在结构中经济效率和文化价值的动态博弈。同时交叉分析密斯的写作和阅读,展现其对现代住房空间的思考,更细腻、深入地探讨密斯的建筑理论发展,并揭示出现代主义建筑在其发展初期作为社会干预手段和作为精神文化追求两条道路之间的冲突张力。  相似文献   

9.
张燕来 《建筑师》2019,(4):131-139
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与建筑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密斯·凡·德·罗广泛接触并直接参与现代艺术运动,将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中获得的灵感转化为建筑表现中的拼贴。本文聚焦密斯始千柏林时期、延伸至美国时期的拼贴创作的历程、类型、手段和相关建筑设计思想,在现代艺术语境中探求建筑拼贴与现代艺术的共同特征以及密斯的拼贴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以"白沙水-清水出芙蓉-芙蓉国里尽朝晖"为线索,以"白沙古井"为设计的切入点,从而形成"芙蓉白鹤·鼓琴"这一设计主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109-111
被誉为"佛罗里达女梭罗"的美国地域女作家玛·金·罗琳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佛罗里达中北部荒野地区为背景和素材。该地区的气象不仅是罗琳斯描写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在其创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四季的交替变化是组织作品架构的重要方法;气象灾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决定人物命运;自然界的各种气象是促进人物成长的重要因素。罗琳斯的气象书写表现了其精湛的创作艺术,同时也体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师》2009,(2):115-115
密斯·凡·德·罗被誉为20世纪现代建筑运动的两棵大树之一。2009年是他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剧烈变动和转换的一年,值此时刻《建筑师》编辑部拟推出关于密斯的个人纪念专辑,它旨在重新开启关于密斯的研究与讨论,回顾这位上个世纪的巨人在历史转折时刻所作的思考与选择,并重新审视他所留下的思想遗产,欢迎广大读者踊跃献言。  相似文献   

13.
何青 《建筑与文化》2021,(11):113-114
历史街区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独特空间剪影,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城市设计者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文章选择苏州历史悠久的江南水巷——平江路为研究对象,从尺度、空间及人的行为视角,对平江路的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分布进行城市设计分析,在城市快速发展和自我更新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出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何青 《建筑与文化》2021,(11):113-114
历史街区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独特空间剪影,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城市设计者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文章选择苏州历史悠久的江南水巷——平江路为研究对象,从尺度、空间及人的行为视角,对平江路的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分布进行城市设计分析,在城市快速发展和自我更新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出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2)
扬·凡·艾克作为尼德兰美术的奠基人之一,一改前人绘画中存在的光的表现问题,以对绘画材料和技法的改进,被称为油画之父。该文从扬·凡·艾克的绘画作品出发,从他使用的绘画材料、技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探讨他的绘画中光影表现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
纵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由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该要求的指导下,尝试利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策略与全球经验--西班牙S-M·A·O事务所访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这篇访谈讨论了西班牙事务所S-M·A·O的建筑空间哲学以及他们在中国的建筑项目中获得的体验和发展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本·范·伯克尔的求学生平简历,通过对本·范·伯克尔的作品、讲座分析,提炼他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解读大师的"阿纳姆中央车站"案例,深入理解本·范·伯克尔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思想,总结大师对于建筑"软"的属性的理解,以及非线性数字化设计手法和对建筑在城市中的总体规划设计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22-23
西周社会男女婚姻关系缔结必然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一方面可以促进婚姻缔结,但另一方面也会妨害婚恋自由。统治者提倡"仲春二月,奔者不禁",主要是为了增加农业人口维护社会稳定。婚姻缔结遵循"六礼"程序,而"六礼"实为宗法制度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庇护。"一夫一妻制"和"七出"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夫权,巩固宗法统治,而女子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和支配地位。阶级社会中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从根本上决定了男女婚姻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经济上的从属性和人身依附性使《诗经·卫风·氓》中女子婚姻以及西周女子命运多舛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侘·寂"作为日本的传统美学概念,虽未直接作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中,但是却可从中汲取到设计的依据,并依此解释了东方艺术创作中人工美和自然美共生的密切关系,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笔者通过参与的实践项目来阐述"侘·寂"这一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与建筑设计中"共生"思想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分析这一美学概念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