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时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早期夹闭可预防再出血,后者是SAH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早期手术也有可能的有害作用,即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本综述评价了不同手术时机对SAH后转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目的:明确SAH后的手术时机是否会对总体治疗转归有显著影响。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评价组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库(Cen—tral/CCTR)。还与研究者进行了联系以确定其他的和未发表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6例颅内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低级别组患者,早期手术较晚期手术预后好(χ2=8.423,P=0.004),不同手术方式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2,P=0.457);高级别组患者,早期手术较晚期手术预后好(χ2=5.625,P=0.018),不同手术方式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积极的开颅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均能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早期手术对低级别动脉瘤性SAH患者疗效好,而延期手术对高级别动脉瘤性SAH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编织型腔内桥梁(Woven EndoBridge,WEB)是一种瘤腔内扰流装置,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然而,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管理的最新主要临床试验均将WEB栓塞定义为一项排除标准。因此,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Sauvigny等通过分析一个未经选择的患者队列,对WEB治疗后SAH患者的早期临床病程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或手术夹闭治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23例颅内PcoAA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夹闭治疗10例,对不同治疗方式、术前是否发生SAH、术前OMNP程度、动脉瘤瘤径以及治疗时机等可能影响OMNP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血管内栓塞组13例中,入院时有SAH者9例,无SAH者4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6例;部分OMNP 4例,完全OMNP 9例;早期手术9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2例,最终OMNP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4例;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分的为13例。②开颅夹闭组10例中,入院时有SAH者7例,无SAH者3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3例,部分OMNP 3例,完全OMNP 7例;早期手术7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1例;最终OMNP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1,无恢复1;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9例,1分1例。③随访6个月,OMNP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5例,无恢复5例。其中部分OMNP患者完全恢复率高于完全OMNP患者,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也高于中期及晚期。结论开颅夹闭治疗可以直接消除PcoAA对动眼神经的损伤。患者在OMNP的恢复程度方面,开颅夹闭术有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趋势。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6.
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PCoA)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16个)PCo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PCo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①PCoA镜像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两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的有6例,不完全对称(Ⅱ型)的有2例。动脉瘤大小:0.5~1.5cm的有9个,〉1.5—2.0cm的有5个,〉2.0cm的有2个。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的有2例,Ⅲ级的有4例,Ⅳ级的有2例。②直接夹闭PCoA镜像动脉瘤15个,未处理的有1个。一期手术5例,均经双侧开颅,夹闭PCoA动脉瘤10个,对其中2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二期手术2例,第1次手术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2个,对其中1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第2次手术夹闭另一侧PCoA动脉瘤2个。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1例。③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的有6例,轻残的有1例,重残的有1例。随访3~48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PCoA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将PCoA镜像动脉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患者Hunt-Hess分级及周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组(SAH后72h至14d)12例和延期手术组(SAH14d后)51例。疗效以随访1年以上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定。结果HuntHessⅢ级90例,手术治疗79例,随访62例。早期手术、间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组的预后不良比分别为5/17、3/9和11.11%(4/36),P<0.001。未手术11例,均在22d内死亡。Ⅳ级16例,手术治疗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到4例,早期手术的2例中GOS4分1例,GOS1分1例;延期手术者2例,均GOS4分。Ⅴ级10例,早期手术3例,其中GOS3分1例、2分1例、1分1例;未手术7例,均为GOS1分。结论对于HuntHessⅢ级患者,延期手术的结果优于早期手术和间期手术,其中间期手术最差。对于Ⅳ级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手术虽可挽救部分Ⅴ级患者的生命,但预后均不良。  相似文献   

8.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手术夹闭的效果。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14例16个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2 mm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34个动脉瘤)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个动脉瘤中,21个为微小动脉瘤,对其中19个微小动脉瘤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9个微小动脉瘤中,9个为破裂动脉瘤,10个为未破裂动脉瘤。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的6例患者,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随访手术治疗微小动脉瘤的疗效。结果使用迷你动脉瘤夹成功夹闭18个微小动脉瘤(9个破裂,9个未破裂),使用颞浅筋膜片包裹1个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17例,4分2例。平均随访14.1个月,未发生再次SAH。15例在出院后3~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迷你动脉瘤夹夹闭微小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致残率、病死率均高,手术夹闭动脉瘤难度大.Yasargil翼点入路开颅,面神经额支的保护率为70%,术后颞肌萎缩时有发生。作者对常规翼点入路进行了改良,使面神经的损伤概率降低,术后颞肌不萎缩现将颅内动脉瘤改良翼点入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目前对Hunt—HessI~Ⅱ级和V级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的意见趋于一致。I~Ⅱ级患者病情良好,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多争取早期手术。V级患者病情危重,除非有威胁生命的血肿可以清除,否则无论是否手术,效果均不佳。故多数学者主张先保守治疗,延期到病情好转后再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45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Ⅲ级38例,Ⅳ~Ⅴ级7例;均采用早期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72h内手术,行显微手术夹闭41例,包裹4例.观察45例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恢复良好35例(77.8%),中度残疾5例(11.1%),重度残疾3例(6.7%),死亡2例(4.4%).结论 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手术可以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突然、易反复出血、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我国年发病率约为2/10万人[1]。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典及重要方式[2],可以通过清除颅内积血、夹闭动脉瘤颈而达到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效果。若夹闭动脉瘤的瘤夹不能完全夹闭瘤颈,动脉瘤有复发的风险[3]。故要求夹闭动脉瘤尽量将瘤颈夹闭完全,使动脉瘤夹叶片与瘤颈呈直角关系。但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时术者需在  相似文献   

14.
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时机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时机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早期手术(72h内手术)24例,延期手术(72h~2周内手术)10例,术式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其中瘤颈夹闭术33例,瘤壁加固术1例。结果早期手术患者24例,恢复良好22例,轻残1例,重残1例,好转率92%;延期手术患者10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好转率60%。结论早期手术是避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Hunt-Hess 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1月经眶上锁孔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Hunt-Hess 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手术夹闭动脉瘤65例,行夹闭加包裹9例,术后再出血1例,无致残、无死亡病例。结论眶上锁孔入路适合治疗Hunt-Hess 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内镜辅助对于瘤颈显露及穿支血管保护作用较大,术中吲哚青绿荧光造影有助于判断瘤颈有无残留,手术并发症少,手术应在出血后3 d内。  相似文献   

16.
对2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CTA指导下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21例术前CTA诊断的前循环动脉瘤与术中所见一致,CTA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载瘤动脉与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21例动脉瘤中行单纯夹闭术20例,包裹加固术1例。认为头颅CTA是一种可靠、简单、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指导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统一的定义且随访时间存在差异,目前所报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癫痫和围手术期痫性发作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和预测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据J Neurosurg杂志报道,Lin等对手术治疗的SAH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对围手术期癫痫和随访期间的痫性发作的发病率、时间过程和预测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管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03 7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MCA分叉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瘤手术夹闭术组35例和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8例。分析患者的动脉瘤特征、SAH的Hunt-Hess分级、合并颅内血肿、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切口/颅内感染)等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动脉瘤闭塞率、术后1个月、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应用DSA或CTA检查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38例,其中37例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1例介入治疗失败转开颅夹闭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27例,次全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夹闭术组35例,其中34例成功夹闭动脉瘤,1例夹闭失败转介入治疗。两组闭塞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介入治疗组术后脑梗死、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夹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性MCA宽颈动脉瘤成功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但仍需要更大样本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员在美国卒中协会2011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m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报道,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手术夹闭治疗后,试验性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克拉生坦(clazosentan)防止脑动脉血管痉挛不能改善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0.
刘菲  庄静  孟庆芳 《山东医药》2004,44(11):20-21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动脉瘤颈夹闭手术。1999年1月~2003年7月,我院为35例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