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大豆花荚脱落的研究表明:花荚脱落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掌握大豆花荚脱落规律,采取可行措施,保花保果,增加粒数,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PGRS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合丰50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在V3、R1和R3期叶面喷施三碘苯甲酸(TIBA)、烯效唑(S3307)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1和R3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了大豆花荚脱落率;V3期叶喷TIBA、S3307、DTA降低了大豆花荚和脱落花荚纤维素酶活性,但对花的作用效果不显著;R1期PGRS显著降低了大豆花荚及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以DTA调控效果最佳,S3307次之;R3期叶喷PGRS降低了大豆荚及落荚的纤维素酶活性,以TIBA调控效果最佳,S3307次之。综合分析表明,V3、R1和R3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和纤维素酶活性,促进大豆花荚的建成,有利于提高产量,综合调控效果为V3期:S3307>DTA>TIBA>CK;R1期:DTA>TIBA>S3307>CK;R3期:TIBA>S3307>DTA>CK。S3307最佳喷施时期为V3期;DTA最佳喷施时期为R1期;TIBA最佳喷施时期为R3期。  相似文献   

3.
江苏夏大豆花荚脱落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大豆的花荚脱落是生产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正常情况下脱落50~70%。江苏大豆种植间套作较多,纯作夏大豆集中在苏北地区的国营农场。有关纯作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研究未见详细报导。总结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原因以及对个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对夏大豆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于1981~1990年在宝应湖农场农科所进行,参试品种有苏豆1号,淮豆2号等30个,试验地区粘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于每年6月中旬播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行距30厘米, 株距10厘米。 2、大田调查夏大豆生长情况,花荚脱落情况等,品种有淮豆2号,宝选87—1,79H10,80H28等。气象资料来源于本场气象站。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豆花荚脱落情况,以大豆(Glycine mex)垦农4号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了大豆植株花数、荚数以及花荚脱落数.结果表明:氯化胆碱(Cc)明显的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花数及荚数.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SOD.有效降低了花荚脱落数以及脱落率;其中DTA-6还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和茎粗,提高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单株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增产幅度为13.24%.可见叶面喷施Cc有效地促进了开花结荚,而在产量增幅上,DTA-6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花荚脱落情况及其规律据调查,夏大豆一般脱落率为45%~70%,严重者高达84%。脱落的比例大致分为:花蕾占10%、花朵占50%、幼荚占40%。落蕾一般发生在花轴末端及副芽花序上,落花多发生在开花后3~5天,落荚以开花后7~15天的幼荚脱落最多。花...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荚败育及脱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兴文  任红玉  严红 《大豆科学》2002,21(4):290-294
对大豆花荚败育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影响花荚败育的环境因素、源库关系、营养状况、植物生长物质及脱落的生理机制和研究方法。重点对激素在大豆花荚败育期间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以垦农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调控。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SHK-6可以,1提高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实现产量显著提高,产量增加了8.1%~9.3%;2降低株高,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3显著改善了叶片光合生理功能,如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Ⅱ光化学效率,明显改善了RuBPCase、PEP羧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4SHK-6在大豆上使用的最佳时期为R1期。  相似文献   

8.
应用快生根瘤菌(S inorhizobium xinjiangensis,CCBAU110^T)和慢生根瘤茵(Brady rhizobium japonicum^T,USDA6^T)接种大豆,在无菌沙培条件下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R和SHK-6研究调节剂对大豆植株及根瘤固氮的激素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根瘤菌接种条件下,BR和SHK-6处理大豆根干重和茎干重得到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瘸数、根瘤重和根瘤固氮活性。2)BR和SHK-6处理提高了根瘤固氮能力,根瘤、根和茎的含氮量得到明显提高。3)BR和SHK-6处理通过改变激素平衡来调控根瘤固氮,其中CTK/GA、CTK/IAA对根瘤固氮有正调控作用,IAA/ABA和GA/ABA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SHK-6对大豆根系生理活性和激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鲁豆1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拌种和分枝期叶面喷施,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根系对物质吸收和合成能力的变化及SHK-6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SHK-6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还原能力和伤流量,显著促进了根系对硝态氮吸收和氨基酸合成与转化;SHK-6显著提高伤流液中各个生育期内IAA、GAs和CTKs含量,而ABA含量前期SHK-6处理是显著低于对照,生育后期显著促进了ABA的运输量;SHK-6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大豆的开花潜力及损失补偿能力,本研究以生育期相近但结荚习性不同的中黄13、邯豆5号和Williams 82为材料,设置短期连续摘花处理(3,5和7 d)和长期连续摘花处理,研究摘花处理对大豆开花动态、结荚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期播种条件下,大豆材料的自然开花动态与结荚习性有关,但其总花数差异不大.其中...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鲁豆1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号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1)SHK-6处理提高了叶片蛋白质含量和改善了氨基酸组分;2)SHK -6处理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3)SHK-6处理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大豆主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同时,肽酶活性在初花期和盛荚期SHK-6处理均比对照低,而在盛花期(此期遇到干旱且高温)和子粒发育期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3.
耕作、培肥措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春阳  田秀萍 《大豆科学》2001,20(2):116-119
六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产量轮作高于连作。在所有处理组合中,耕翻施有机肥效果最佳;在等量化肥情况下,土壤耕作最好的是耕翻,其次为深松,免耕效果最差;培肥措施中,有机肥处理组合平均产量最高,其次是化肥处理,秸杆还田居第三位;以上处理组合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重茬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重茬导致大豆减产的因素及解决重茬带来的生产障碍对策,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大豆不同茬口类型(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重茬大豆冠层不同层次叶面积均低于正茬大豆,并且分枝数、荚数和荚重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随重茬年限增加而加剧.正茬大豆冠层叶片上、中、下层结构分布合理,重茬一年冠层叶片分布上层较多而中、下层较少,重茬两年叶面积在不同层次均有降低.重茬一年和两年分别较正茬大豆减产13.6%和38.6%.群体质量显著降低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SHK - 6对大豆株型、产量及其生理基础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黄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利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HK - 6为调节手段,研究大豆株型、 产量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基础。试验于分枝期叶面喷施SHK - 6,结果表明: 1)促进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显著提高了单株荚数、粒数和产量,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 2)修饰株型,显著降低结荚 高度,有效延缓了处理后3~4个节间的伸长,促进了上部节间的伸长; 3)显著改善了叶片生理功能,如叶片可溶性 蛋白含量、硝态氮、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4)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理活性,如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伤流量、伤流 中的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的含量。SHK - 6可以通过塑造株型,改善叶片和根系生理功能,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 同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大豆间(混)作制中,玉米、大豆不同结构形式引起的遮光程度,模拟四种光照强度的大豆遮光试验,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确定产量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并采用BASIC语言程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式,提出不同结构形式的玉米、大豆间(混)作制中大豆的栽培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设覆膜、未覆膜(CK)两个处理,在岗地和平地上研究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结果表明: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展览田试验(平地)增产21%,东岗试验(岗地)增产25.4%;黑农40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群体中单叶光合速率、根瘤数及根瘤鲜重、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积累及分配,在黑农40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东岗试验(岗地)和展览田试验(平地)均是行间覆膜栽培高于未覆膜栽培(对照).这些结果揭示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的群体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