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腺病毒引起的儿童肺炎在20世纪50-60年代比较猖獗,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中国报道的病死率达16.6%~33.3%[1].80年代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近几年腺病毒感染人数义有所回升,甚至出现了腺病毒新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5—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病毒性腹泻感染中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浦东新区14家二、三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中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和信息,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对样本中的腺病毒等5种腹泻类病毒进行初筛;对腺病毒初筛阳性标本,通过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细胞系)分离腺病毒毒株;通过PCR,扩增腺病毒六邻体蛋白(Hexon蛋白)部分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整理,MEGA软件构建腺病毒系统进化树,BEAST软件对腺病毒核苷酸替换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采集腹泻病例样本4 089份,在1 595份腹泻病毒初筛阳性样本中,有腺病毒阳性146份,腺病毒的检出率为3.57%(146/4 089),腺病毒在腹泻病毒中的构成比为9.15%(146/1 595)。腺病毒感染的男女比为1.56∶1,0~9岁是所有年龄组中最易感染腺病毒腹泻的年龄组。腺病毒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分离到的58株毒株共有11个腺病毒血清型,以腺病毒41型(22株)和3型(18株)血清型为主。腺病毒的核苷酸变异率为3.53×10~(-6)核苷酸替换/位点/年。结论腺病毒41和3型是本地区腺病毒腹泻的主要病毒基因型,存在腺病毒核苷酸替换,需要加强腺病毒感染腹泻的研究与防控,避免因腺病毒感染导致的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儿童腹泻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收集8 556例18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检测粪便标本中的AD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8 556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ADV抗原阳性416份,阳性率4. 86%;其中5月、6月、7月、8月ADV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 52%、9. 99%、7. 59%、5. 27%,其中6、7月阳性率最高,分别可达9. 99%及7. 59%,两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6月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ADV感染率最高,为6. 45%及5. 80%,两个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幼儿期与其他年龄段患儿AD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患儿ADV感染率为4. 90%,女性患儿为4. 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成都地区儿童ADV感染高峰期在5~8月,峰值为6月,ADV感染年龄高峰为幼儿期。对儿童腹泻应尽早做ADV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以对ADV感染所致的儿童腹泻给予合理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蕙  李海  张钧  顾红英  王蓓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20-1421
目的 研究苏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检测标本775份,轮状病毒阳性274份,检出率35.35%;血清分型发现,轮状病毒腹泻G分型以G3(40.15%)和G1(28.42%)为主要流行株,基因P分型结果以P[4](39.68%)为主,尚发现较多不常见G/P组合和未分型病毒株。结论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G3和P[4]最多见,但有较多未分型病毒株,应继续进行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一起肠道腺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中旬起崇明县新河镇中心幼儿园在短期内连续出现大量呕吐腹泻病人,根据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证实为一起由肠道腺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灭活水中肠道腺病毒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氧化氯对肠道腺病毒41型(AdV41)核酸的破坏在灭活病毒中的作用,并对病毒基因组受损区域进行定位,阐明二氧化氯灭活腺病毒的消毒规律和机制.方法 在25℃,pH 7.2条件下,以不同剂量(0.1、0.5、0.7、1.0、2.0 mg/L)的二氧化氯对AdV41作用不同时间(0、0.5、1、2、3、4、5、7、10、20、30、60 min);采用大片段逐步步移PCR(long-overlapping PCR)分析二氧化氯对病毒全基因组的损伤,以细胞培养法检测病毒感染性.结果 二氧化氯浓度变化符合幂函数Ct=a0×e-kt规律;病毒的灭活率随着Ct值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当Ct=0.773 mg/(L· min)时,二氧化氯对AdV41可以达到4log的灭活对数值(即灭活率为99.99%).AdV41基因组各部分对二氧化氯的抵抗力不同,其5’的1~2 081 nt区域的破坏与AdV41感染性的消失一致.结论 AdV41基因组5’的1~2 081 nt区域对二氧化氯最为敏感,且与病毒的感染性相关;在25℃,pH 7.2时二氧化氯灭活4log AdV41的G值为0.773 mg/(L·min).  相似文献   

7.
石鑫  许军  舒畅  冷焱  曹博  华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9,(21):3841-3844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腹泻患者人星状病毒(HAst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共采集340份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采用Real-time PCR进行HAstV检测,对HAst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ORF2区,对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HAstV阳性检出率为6.18%(21/340),男性阳性检出率为8.52%(15/176),女性阳性检出率为3.66%(6/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6,P=0.063)。HAstV感染阳性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年龄组及3~5岁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10.71%(18/168)、10.53%(2/19);季节高峰在2月,检出率为18.18%(2/11)。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16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1株HAstV-1,且均为1a型;4株HAstV-5型;1株HAstV-4c型。结论 HAstV是哈尔滨市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且存在多种基因型,HAstV-1型是主要流行株。HAstV-1a型及HAstV-4c型是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首次发现及报道的型别。  相似文献   

8.
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V感染在5岁以下儿童中几乎无一幸免,因RV感染死亡的人数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6%。由于其抗原成分复杂、型别繁多,且各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差,至今尚无可供使用的十分有效的疫苗。为全面了解我国河西走廊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病毒型别及其组合,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间笔者首次对酒泉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了连续观察,探讨A组轮状病毒在酒泉地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9.
肠道腺病毒     
自70年代初以来,由于对儿童腹泻标本的观察使用了电镜技术,从而对病原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形态学而论,已经发现了许多病毒,诸如 Norwalk 因子、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及小圆形病毒等。虽在腹泻粪便中可屡见腺病毒颗粒,但其在病原学上的意义仍属未知。在电镜下  相似文献   

10.
肠道腺病毒     
<正> 从70年代初以来,使用电镜技术对儿童腹泻标本进行观察使我们对其病原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仅就形态学而论,已经发现了许多腹泻病毒,诸如诺瓦克因子、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及小园病毒并屡见腺病毒颗粒。然而,腺病毒在病原学上的意义却稀为人知。在电镜下观察到粪中大多数的腺病毒均不能在常规条件下培养,故称为难培养(细胞)的肠道腺病毒。已有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粪便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就诊的2951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患儿的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529例,感染率17.93%;腺病毒检出107例,感染率3.6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55例,感染率1.86%;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1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最高,阳性率34.7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6月,阳性率分别为22.32%、20.43%(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分别为6.36%、4.20%(P0.001),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6~12)月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0~12)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006~2007年河北卢龙地区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中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确定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别和基因组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河北卢龙地区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72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星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和基因组别[结果]检测出星状病毒阳性标本47份,检出率为8.2%,患儿的性别比为2.36︰1,年龄为1~24月龄,小于18月龄者占93.6%,,发病以秋冬季多见,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74.5%的患儿伴有呕吐或/和发热,42份ORF2基因片段序列和38份ORF1a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结果为HastV-1,genogroupA。[结论]星状病毒是卢龙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HAstV-1为该地区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RV)依其组抗原性可分成A~G共7个组,尽管A组RV(GA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但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中RV胃肠炎并不少见,我们通过对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开展RV监测并了解GARV基因型分布,以掌握武汉市成人RV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自腹泻便中检出的13株成团肠杆菌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生化鉴定结果与文献基本相符,分子生物学检测该组细菌DNA同源性为72%~100%,证明是同种细菌。致病性研究发现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和生物模型病变,与人的腹泻关系密切,14种药物敏感试验说明该组细菌的抗药谱很广,临床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发生感染后治疗将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并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季度患儿粪便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某院2016年收治的19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8例,阳性率为14.14%;检出肠道腺病毒检出阳性13例,阳性率为6.57%,无合并感染患儿,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患儿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临床上应及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婴幼儿腹泻诺如病毒(N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全年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法扩增NV ORF1-ORF2结合区,测序扩增片段后进行比对、分型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全年共获得366份标本,共检测出81份为NV阳性标本,其中GI组5例,GII组76例;NV在厦门地区全年可见散发,但在每年7和11月有明显的流行高峰,且腹泻感染患儿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已分型的NV基因组(55例)以GII-4/2006b占绝对优势,其构成比达60.00%(33/55),其余为GII-3占25.45%(14/55),GII-6占5.45%(3/55),GII-2占3.64%(2/55),此外GII-12、GI-4、GI-5各占1.81%(1/55)。结论:厦门地区NV夏秋季发病率较高,GII-4/2006b变异株为优势株,且感染的NV可能存在病毒重组。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婴幼儿腹泻中肠道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深圳市婴幼儿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9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腺病毒DNA检测,并使用Rsa I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以鉴别肠道腺病毒型别。结果:婴幼儿腹泻标本腺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3.33%(26/195)。肠道腺病毒40型的感染率为2.56%(5/195),肠道腺病毒41型的感染率为8.21%(16/195),其他型别腺病毒的感染率为2.56%(5/195),发热是腺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论:肠道腺病毒40型和41型是引起深圳市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其中又以肠道腺病毒41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院 2 0 0 1~ 2 0 0 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 ,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 ,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 35 .35 %,血清型分型发现 G3型为流行优势株 ,占 4 9.0 %;其次为 G1型占 32 .9%;再次为 G2、G4 ;未定型占 12 .0 %;G9型有 3例 ,为 1a以内患儿。 G1和 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 2 0 0 1~ 2 0 0 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 G3和 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南宁市散发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 norovirus,N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7年1月- 2008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696例散发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其粪便标本进行NV及其基因组别检测;随机选择部分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 在696份粪便标本中,NV核酸检测阳性183份,总阳性率26.30%,其中180份(98.36%)属于基因Ⅱ组(genogroupⅡ,GⅡ),另外3份(1.64%)为基因Ⅰ组(GⅠ);随机选择30株GⅡ组NV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绝大多数属于GⅡ.4基因型(26株),其余为GⅡ.12(2株)、GⅡ.7(1株)、GⅡ.16(1株);3株GⅠ组NV分属于GⅠ.2、GⅠ.4、GI.8型;NV所致散发性腹泻在冬春季节呈现高发.NV阳性检出率无性别和年龄组差异.结论 NV是南宁市散发性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优势毒株为GⅡ.4型,同时存在多种其他基因型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