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研究各种透明质酸合成酶亚型(HASs)mR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145例不同恶性度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正常人膀胱黏膜组织标本和4种人BTCC细胞系的HAS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PCR 23循环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7例扩增出微弱的HASl mRNA条带(28%,7/25),其余无任何条带扩增出来;所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和细胞系有一种以上的HAS亚型mRNA被扩增出来.不同膀胱癌组织、细胞系表达的HASs mRNA的种类及表达程度各不相同,但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其表达的各种HASs mRNA的种类趋向相同.每个膀胱癌组织、细胞系均有一种HASs mRNA优势表达,但其类型及优势表达程度互不相同.结论: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出现了HAS亚型mRNA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BTCC生物治疗潜在的靶点;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尿透明质酸作为膀胱癌的"标志物"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SSX2基因mRNA在泌尿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u P  Yu LZ  Ma M  Geng L  Wang XS  Xin DQ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6):379-381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SSX2基因mRNA在肾细胞癌及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6例肾细胞癌患者、27例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15例患者相应的癌旁组织中SSX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26例肾癌患者癌组织中,18例(69%)SSX2 基因mRNA表达阳性;27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22例(81%)SSX2 基因mRNA表达阳性.癌旁组织均不表达.在肿瘤不同分期之间及不同分级之间SSX2 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SX2基因mRNA在肾癌及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en L  Hou SK  He LF  Ye HY  Guan KP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04-110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5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 17例患者距离肿瘤组织 3cm以外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 2mRNA的表达 ,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 4 9例膀胱癌组织及全部 17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 2蛋白的表达 ,并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Westernblot条带密度。结果 COX 2mRNA在 83% (43/ 5 2 )的癌组织中表达 ,仅在 2 9% (5 / 17)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表达 (P <0 .0 0 1) ;4 9例膀胱癌组织COX 2蛋白的表达量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关 (P<0 .0 0 1)。结论 COX 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可能成为膀胱癌化学预防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48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膀胱癌患者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膀胱癌患者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F-κB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30/48)、16.7%(8/48)和6.3%(1/16);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5/48)、45.8%(22/48)和12.5%(2/16),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尿路黏膜组织(P<0.05);NF-κB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G2/G3)组织中NF-κB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G1)肿瘤组织(P<0.05);P53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T2-3期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Tis-1期(P<0.05);NF-κB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8.9个月和30.1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53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DFS分别为9.2个月和28.6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F-κB、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3(LRIG3)基因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LRIG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织中LRIG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且分级和分期越高,LRIG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越低。结论:LRIG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和低表达,提示LRIG3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有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又一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骨桥蛋白(OPN)和金属基质蛋白酶10(MMP-10)的表达,探索二者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20例正常膀胱壁标本中的OPN和MMP-10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复发、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17例(85.0%)OPN表达为阴性,3例(15.0%)为弱阳性,而MMP-10未见表达;OP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3%(44/60),MMP-10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OPN和MMP-1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表达中有明显差异(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OPN及MMP-10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转移呈正相关,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二者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OPN及MMP-10表达强度同肿瘤分级、分期、复发、转移有关,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进展及肿瘤预后的指标及在膀胱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胸腺素β4(Tβ4)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Tβ4、整合素连接激酶(ILK)、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β4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1.7%比15.0%,P<0.05),其在深层浸润组中的表达高于浅层浸润组(97.4%比81.00,P<0.05);ILK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0.0%比18.3%,P<0.05);β-caten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76.7%比26.7%,P<0.05);E-cadher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30.0%比90.0%,P<0.05);Tβ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ILK、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胸腺索β4与膀胱移行上皮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otch通路相关基因蛋白Notchl、Notch2在移行细胞肿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比检测Notchl、Notch2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各30例中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个级别肿瘤中均存在Notchl、Notch2的表达;Notchl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6791,P=0.0021)。Notch2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上升趋势,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6612,P=0.0001)。Notchl在尿路上皮癌中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负相关(P〈O.05),与肿瘤体积、TNM分期无关(P〉O.05);Notch2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O.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O.05)。Notchl和Notch2在移行细胞肿瘤不同病变中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r=-0.6608,P〈0.05)。结论Notchl、Notch2介导的上皮间质转换参与移行细胞肿瘤恶变,同时两者在移行上皮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100、p53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i00蛋白、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p53和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100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53与Ki-67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S-100低表达和p53与Ki-67高表达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100、p53及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膀胱癌手术标本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4~88岁,平均68岁.初发28例,复发7例.病理分级:G1 12例,G2 14例,G3 9例.临床分期非浸润性膀胱癌(Tis~T1)11例,浸润性膀胱癌(T2~T4)24例.以SYBR green为信号标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5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DNMT1 mRNA的表达.结果膀胱癌中DNMT1 mRNA的表达(3.25±0.74)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1.53±0.44,P<0.001).非浸润性膀胱癌标本DNMT1 mRNA表达值为3.14±0.67、浸润性膀胱癌为3.31±0.84(P>0.05).G1~G3膀胱癌组织DNMT1 mRNA表达值分别为3.13±0.59、3.25±0.64、3.43±0.5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患者表达值(3.34±0.50)高于≤40岁者(3.0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表达值(3.31±0.42)高于女性患者(3.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表达值(3.45±0.33)高于初发者(3.21±0.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过表达与膀胱癌关系密切,可能足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修饰频率大大提高的原因,导致基因失活,从而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20例,T220例,T322例,T418例;其中复发性膀胱癌46例。以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表达。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35.0%)。RAR-β表达在病理分级Ⅰ级以及临床分期T1、T2期膀胱癌中表达较高;在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7.4%和58.9%,差异显著(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有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MMP2及MMP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MMP2及MMP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MMP2、MMP9、MTMMP1、TiMP1、TiMP2mRNA表达。结果TCCB组织中MMP2、MMP9、MTMMP1、TiMP1及TiMP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上皮,其中MMP2及MMP9表达增加较TiMP2及TiMP1更显著。阳性表达细胞在肿瘤间质界面较多。随分级升高,MMP2、MMP9及MTMMP1表达呈增加趋势,而TiMP1及TiMP2表达呈下降趋势。死亡患者MMP2、MMP9、MTMMP1表达有显著升高,而TiMP1及TiMP2有显著下降。结论MMP2及MMP9参与TCCB侵袭和转移,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逃逸 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 4、B7-HI、PD-1、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TLR-4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有所降低;B7-H1、PD-1、Fas、FasL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或表达极低,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同时B7-H1表达与复发亦密切相关。结论: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的活化和相关免疫抑制分子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13例)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57例)hMLH1、hMSH2、hMSH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在正常膀胱上皮中,hMLH1、hMSH2、hMSH3均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组织中,hMSH2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3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9.1%,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肿瘤分级(G1、G2、G3)间及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92.3%,与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52.6%、4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hMSH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显著降低,G1与G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织中,hMLH1和hMSH3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MLH1、hMSH3蛋白表达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hMSH2蛋白表达不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日曲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0%(27/50),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100.0%(10/1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影响其生物学行为;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22 (USP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00例胃癌、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USP22的表达情况.结果 USP2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0.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胃癌病理分期越高,USP22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胃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Wnt抑制因子1(WI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WIF-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膀胱癌WI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WIF-1蛋白表达情况。以正常膀胱黏膜及腺性膀胱炎组织为对照。结果:膀胱癌、腺性膀胱炎和正常膀胱组织WIF-1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7.9%,1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IF-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G1、G2、G3级分别为20.0%、56.3%和86.7%;浅表性和浸润性肿瘤分别为43.8%和76%,P<0.01)。膀胱癌组织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时WIF-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组(P<0.001,Kappa值为0.783)。WIF-1甲基化与未甲基化组膀胱癌患者之间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6%和91.7%(P<0.05)。结论:膀胱癌WIF-1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少与WIF-1启动子甲基化密切相关。WIF-1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膀胱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而且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后判断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