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膜下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易造成严重的贫血。我院采用皮套法结扎瘤蒂,治疗脱入阴道内3例巨大子宫粘膜下肌瘤,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3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妇科常见病,我们采用激光法对脱入阴道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进行切除,共34例,方法简便,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10月~1998年12月共收集脱入阴道内的粘膜肌瘤34例,均为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3.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妇科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我院对6 0例黏膜下肌瘤患者施行单纯瘤体摘除术,此法不需剖腹,操作简便,止血确切,手术时间短,流血少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 0例,年龄18~5 4岁,瘤体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鹌鹑蛋。瘤蒂直径粗者≥2 cm,细者约1cm。病理报告:4 6例为子宫平滑肌瘤黏膜下型,8例为子宫内膜腺样息肉,6例为子宫颈管肌瘤。1.2 手术适应证:1黏膜下肌瘤的全部瘤体和部分瘤蒂脱出宫颈外口者。2单发性黏膜下肌瘤、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者示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正常者。3年轻妇女,特…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血管甜甜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带根部,利用血管锥止血作用,切除肿瘤术中不出血。自1994年7月我科用此方法治疗6例粘膜下子宫肌瘤(直径2.5-8cm),效果好,无一例发生残端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该方法步骤介绍如下。一、适应症:单纯子宫粘膜下肌瘤蒂形成,瘤蒂的根部可位于宫腔内任何部位,瘤体脱至官口或明道内,不论瘤体的大小,瘤蒂直径不超过2cm。二、器械:中号血管钳1-2把,剪刀一把。三、方法及步骤:1%0新洁尔灭消毒外阴,阴道及官颈,用碘酒、酒精消毒脱出窗口的肌瘤部位。伸手人阴道触到痛蒂以血管贴窗口夹着蒂部,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宫腔镜电切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中应用B超监护。按有蒂肌瘤(0型)和无蒂肌瘤(I型及Ⅱ型)分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89例患者,84例一次性完成手术;有蒂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无蒂组(P<0.05),但手术满意率明显高于无蒂组(P<0.05)。结论 B超监测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安全、有效,满意度高,可作为最佳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清  陈利馨 《云南医药》2000,21(1):19-20
改良阴式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保留了子宫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操作简单、勿需特殊器械、副损伤少、康复快,利于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资料 1994年1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平均48岁。生育1胎以上者19例,未育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4例,经量多、经期延长14例,单纯经期延长2例。其中6例同时伴有下腹坠痛。并贫血7例,血色素60~90g/L2例,血色素50g/L以下5例。妇检发现瘤体部分或全部脱出于宫颈外口,瘤体直径最小20cm,最大70cm,平均42cm,蒂长2~3cm。蒂基底部均附着于子宫峡部以上。子宫正常…  相似文献   

7.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其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20%~25℅。过去多采用开腹行子宫切除,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宫腔镜电切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也日益普及,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利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即可保留子宫又不影响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4年来治疗的7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了78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22~49岁之间,均有子宫异常出血、痛经、不同程度的贫血、不孕及不孕产史,经B超及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据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按肌瘤与子宫层的关系,将粘膜下肌瘤分为三种类型[1]:O型为有蒂粘膜下肌瘤,未向肌层发展;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粘膜下有蒂肌瘤和息肉的治疗。方法 应用腹腔镜推结器线圈扎子宫粘膜下肌瘤和息肉33例,总结经验疗效。结果 33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并治愈。结论 用腹腔镜推结器线圈套扎子宫粘膜下肌瘤和息肉更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处理方法:历来采用经腹全切除子宫。现将我院经阴道内扭拧摘除术的粗浅体会报告如下。例1,49岁,因近半年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急诊入院,病人月经史16岁初潮,周期30d,经期持续4~5d,但量多。20岁结婚,5孕5产均足月顺产,末次产1968年。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严重贫血外观,头颈胸腹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经产式,阴道内触及一个约鸡卵大小从宫口脱出的粘膜下肌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超声、宫腔镜联合对<3cm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经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诊断的直径<3.0cm粘膜下肌瘤患者85例。结果经三维超声单独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经宫腔镜单独诊断为粘膜下肌瘤55例,经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为粘膜下肌瘤85例。结论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无创伤但漏诊率比较高;对直径<3.0cm粘膜下肌瘤患者可运用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作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筛查手段,这二种手段联合诊断准确直观,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确诊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2年5月~2003年12月应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肌瘤11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8例,已婚妇女,年龄22~37岁,月经异常史1~3年,经B超检查为粘膜下肌瘤,直径2~6cm ,治疗组118例,并设同期诊为粘膜下肌瘤行子宫切除术118例为对照组。1 2手术适应证:患者均有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而导致失血性贫血,并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不愿切除子宫;(2)无生殖器官恶性肿瘤;(3)宫腔深度≤12cm ;(4)粘膜下肌瘤为0类(有蒂粘膜下肌瘤)及I类(向肌层生长<50 % )且直径≤6cm。1 3疗效判定标准:术后月经量减少或正常,月经周期正常,术…  相似文献   

12.
妇科几种常见疾病的微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玫  李昭 《天津医药》1999,27(5):316-316
我科自1992年7月至1998年7月应用微波组织凝固(MTh)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疾病958例,疗效满意,现将随访的846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846例患者年龄21~52岁,平均36岁,无生育史者25例。(1)慢性宫颈炎778例,其中Ⅰ度、Ⅱ度。Ⅲ度宫颈糜烂分别为67例(8.61%)、392例(50.39%)、284例(36. 50%)、宫颈息肉 26例( 3. 34%)、腺体储留囊肿 9例(1.16%)。(2)子宫粘膜下肌瘤19例,均为由宫腔或宫颈管侵入阴道的带蒂粘膜下肌瘤。瘤体直径<3cm者14例,3~4cm者 5例,瘤蒂直径均< 1.5cm。(3)外阴疾病 49例,其中包括外阴皮赘21例,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  相似文献   

13.
子宫粘膜下肌瘤娩出,我们应用微乔线结扎后摘除在门诊手术室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娩出者共46例,年龄28~47岁,平均年龄为36.50岁;多数患者为经济困难的农村患者或城市下岗工人。1.2诊断:临床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检查窥见宫颈外口娩出粘膜下肌瘤最小约2×3×1cm,最大约4×4×3cm;蒂长,蒂直径最小约0.5cm,最大约1.1cm;外观如舌形、球形,表面无出血或少量渗血,无感染。1.3手术方式:经后期,术前常规检查均正常(血常规、白带常规等),B超提示子…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 (腺 )瘤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的良性疾病。近年来 ,临床上寻求微创甚至无创治疗方法。我院门诊自 2 0 0 0年 8月引进了妇科射频治疗仪 (型号BBT .97 A) ,对 12 6例 (子宫肌瘤 8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 3 2例、子宫肌腺瘤 12例 )进行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院门诊应用妇科射频治疗仪对 12 6例符合病例选择的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子宫肌瘤86例 (粘膜下肌瘤 2 6例、浆膜下肌瘤 8例、肌壁间肌瘤 3 8例、多发肌瘤 10例 ) ,年龄 3 2~ 5 3岁 …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梅  王琳  傅惠芳  翟巧珍 《江苏医药》2006,32(6):584-584
宫腔镜电切术在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存生育能力的同时切除肌瘤,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方法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共72例,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4):662-663
目的 探讨门诊宫腔镜诊断和辅助治疗子宫赘生物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B超诊断为宫腔内或颈管内异常声像的患者48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辅助下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成功率、术中情况、手术适应证、术时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6例,子宫颈肌瘤2例。48例中41例(80.5%)门诊治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9min,平均术中出血10ml,术时无一例并发症。术后随访完全满意率及满意率为100%。结论对B超异常官腔及宫颈管内声像病例应常规宫腔镜检查。带蒂子宫黏膜下肌瘤瘤体脱出于宫口外或宫颈管内、子宫内膜息肉、带蒂宫颈肌瘤、宫颈管息肉行门诊宫腔镜辅助治疗安全、简便而有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极、高频、电刀、电凝经阴道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本术式适用于子宫粘膜下肌瘤脱出宫颈管及阴道内.结果46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无并发症.有2例于术后3个月后妊娠,并足月分娩,随访无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张淑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83-83,85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达20%,是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带蒂子宫黏膜下肌瘤发生率占子宫肌瘤的10%。以往的处理多是切除子宫,我院自2001年10月~2006年3月,对21例带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试行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保留子宫、摘除肌瘤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对收治的脱垂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用套圈套入结扎加微波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脱垂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共46例,年龄23~53岁。瘤体完全脱出宫颈口外26例(56.5%),脱出宫颈口外1/2的13例(28.3%),脱出宫颈口外1/3的7例(15.2%)。瘤蒂的直径1.0~2.0cm33例(71.7%),大于2.0cm13例(28.3%)。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5年5月引进等离子汽化电切宫腔镜设备,完成宫腔镜下等离子汽化电切除黏膜下肌瘤30例,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全部住院治疗,年龄26~45岁,平均32岁。肌瘤类型(0型:带蒂的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Ⅰ型:无蒂的黏膜下肌瘤向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