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腹腔感染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腹腔感染。方法:抽查我院2014年1~7月份腹腔感染出院患者病历共220份,对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份病历均使用了抗菌药,共涉及10类24种:单一用药92例(占41.8%),二联用药126例(占57.3%),三联用药2例(占0.91%)。应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含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使用率最高;其次为青霉素类(含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排在第三位的是硝基咪唑类。以两联用药为主,联用类别主要为β-内酰胺类联合硝基咪唑类及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平均用药时间5.57 d。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病例有47例,检出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结论:我院腹腔感染患者抗菌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联合用药不合理、疗程超长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5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基本来自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头孢菌素类使用频度较高,部分药物DDC较高。结论我院还存在部分药物DDDs偏高的情况,应严格限制头孢菌素类(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尤其是左氧氟沙星)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避免DDDs的过快增长,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院32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6月部分出院患者病例320份,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35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6大类36个品种抗菌药物,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围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选该院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回顾分析各患者手术和用药的情况。结果230例患者围术期均使用抗生素,其中使用单一抗生素168例,2种抗生素联用62例。Ⅱ类切口应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60例,第3代头孢菌素40例,青霉素25例,硝基咪唑类15例,喹诺酮类8例。Ⅲ类切口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12例,喹诺酮类8例,第3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62例。结论该院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相对不合理处,需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类药物管理,提高其合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2013年该院妇产科患者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其中使用的抗生素的种类、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妇产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在妇产科比较常见,用量也不尽相同,用药方式有一联、二联、三联用药等,用药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一种有效药、常用药,但是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情况谨慎选择药物,酌情给药,减少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促进急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一周急诊处方335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7.31%,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应用最多。结论急诊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DD数分析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并对同期细菌培养分离结果和药敏试验中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2年~2004年我院抗菌药物DDD s年平均增长率为6.51%,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占抗菌药物DDD s78%以上,DDD s排序上升较快的是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和硝基咪唑类;3480株致病菌中敏感菌株1868株,占53.67%,耐药菌株1612株,占46.32%;耐药率较高的分别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上升较快的是抗真菌药、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和喹诺酮类。结论抗菌治疗应参照药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抗菌药物用量,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需求及用药趋势,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抗菌药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该院用药金额较大的是抗菌药中的头孢菌素类,且3年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用药金额、占抗菌药物的百分比最多,硝咪唑类排第二。抗真菌药呈逐步上升趋势。喹诺酮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该院临床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控制细菌耐药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77例,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等指标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38.46%的抗菌药物DUI>1,位于前几位的各类抗菌药物DDDs排序分别是硝基咪唑类(29.64%)、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28.65%)、头孢菌素类(25.06%);药物联用以硝基咪唑类联合其他药物二联居多(55.3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8.0±5.3) d. 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现象,合理用药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40例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外科住院患者病历240份,按患者一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与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83%(230/240),其中预防用药占93.33%(224/240)。抗菌药物以硝基咪唑类应用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联合用药中,两药联用占68.70%,三联用药者2例,占0.87%。结论:外科住院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具不合理性,应加强药敏检测工作并加强干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1.
夏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89-2190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名统计,对主要检出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加酶制剂、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的DDDs排在前列,在DDDs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头孢菌素类占10种,β-内酰胺类加酶制剂占2种,硝基咪唑类占3种,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最高,其次为头孢尼西钠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该院临床分离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80.0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9.91%),检出率排列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69.66%和28.57%.结论 该院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整治,严格执行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实时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关爱阁  余云辉 《中国药师》2012,(10):1473-1474
目的:对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2月围手术期住院病历19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3例(100%)预防性应用抗茵药;41例(21.24%)联用抗菌药,以二联为主;10例(5.18%)联用抗菌药不符合标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其它β-内酰胺类等。不合理使用的表现形式为抗菌药使用率高、选药档次偏高、时机不当、疗程过长、联用不合理等。结论:应加大抗菌药临床应用监控力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1年每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数据,对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抗菌药物总DDDs的1/2,头孢菌素类中又以第3代头孢菌素的DDDs最高;大环内酯类的使用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氟喹诺酮类与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s、AUD和销售金额构成比逐月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阑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阑尾炎手术患者病历,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疗程等。结果3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主要种类为β-内酰胺类联合硝基咪唑类,疗程平均7.1 d。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选药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疗程过长和用法用量不当等问题。应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106例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106例抗生素所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过程中发作的比例显著高于用药后发作(P<0.05);涉及抗生素类别前三名分别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其中β-内酰胺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抗生素(P<0.05);过敏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ADR(P<0.05);中度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重度反应(P<0.05)。结论抗生素ADR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程度以中度为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为主要的抗生素类别;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法用量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抗生素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07—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院内信息系统查询统计2007—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金额,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DDD)法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4年来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年销售金额(万元)分别占所有抗菌药物年销售金额的72.20%(1 260.53/1 745.90)、68.75%(1 429.06/2 078.67)、78.61%(2 185.85/2 780.56)和84.80%(3 061.42/3 610.48),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和氟喹诺酮类药用药频度(DDDs)一直居第1位,抗真菌药用量逐年增加,排序逐年靠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用药结构比较稳定,选择和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应减少细菌耐药率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保证用药更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7.
收集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数量、规格、使用例数、送检例数等数据,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办公软件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用药频度衡量则口服为主,其中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使用较广;以金额评估则是注射剂为主,其中以β-内酰胺类的头孢菌素类居多。临床上主要以β-内酰胺类的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用药过程中病原菌送检率较高。说明该院用药基本合理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焦禹豪 《中国药业》2013,(20):82-83
目的分析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至2012年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病例,统计各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和临床表现,并分析其与年龄、用药时间的关系。结果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和大环内酯类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年龄和用药时间密切相关。结论抗生素经常导致不良反应,应用时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8—2012年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并对其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排序。结果: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我院主要应用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用量较大;而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销售金额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5年的用药分析,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用药起点偏高的问题,需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20.
555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收到的555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43种,前3位分别为头孢噻肟、青霉素、头孢曲松.不良反应累及人体21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关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