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青海 《中原医刊》2006,33(15):83-84
目的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以学龄儿童多见(56.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多不明显;X线表现间质浸润型81例(75.1%),腺泡实变型19型(17.8%),混合型8例(7.1%)。其中,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肺门结构不清23例(21.5%)。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X线表现呈多样性改变,诊断需要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5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其中肺间质浸润23例;肺实质浸润17例,其中亚段和段型肺实质浸润9例,小斑片或扇形浸润8例;肺间质与肺实质混合型浸润15例,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2例,胸腔积液7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应早期行胸部X线检查,以利于早诊断,胸片表现以肺间质浸润多见,正确诊断有赖于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崔素英 《中外医疗》2008,27(35):175-175
本文采用的资料为本院自2004年~2007年经明确诊断并治愈的7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方法 是进行MP-IgM抗体测定等检测,并进行了辅助检查,包括X线检查和血液检查,从而对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了统计,结果 包括MP的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分析、胸部X线摄片检查、肺外并发症等分析,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临床X线表现(附9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征象,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对95例支原体肺炎的X线及试验室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X线表现为大片状影,小斑片状影,肺门、纵膈影增宽,胸腔积液等多种表现。通过摄片检查及时发现,试验室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为阳性证实为支原体肺炎,并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X线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中有很大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奎光  雷春香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43+145-143,145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6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63例,间质浸润性病变21例,小叶性实质浸润型23例,肺段或大叶实质浸润14例,表现为单纯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阴影增浓5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X线表现各异,通过X线检查,并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相辅助,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X线征象差异性和动态观察能够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搜集80例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X线呈间质性肺炎表现、支气管肺炎样改变、肺叶或肺段实变以及肺门呈扇形阴影增大。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无明显特征性,必须紧密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 线诊断与临床分析.方法 对本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96例支原体肺炎的X 线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肺部X 线呈多种表现:间质浸润型32 例( 33%),腺泡浸润型18 例( 19%),肺段浸润型46 例( 48%),其中并发胸膜炎8 例( 8%),肺不张3 例( 3%).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微而X 线表现显著,且出现较早,诊断需认真分析X 线的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张金亮  孔令敏 《当代医学》2009,15(33):54-54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20例X线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间质浸润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7例;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4例,病变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放射状延伸;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与细菌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据X线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2—7月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45例(70.3%),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9例(29.7%),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可出现喘憋,胸部X线检查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可为单侧或多侧;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诊治效果.③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17例(73.9%),咳嗽或伴喘息23例(100%),肺部有细湿啰音征13例(56.5%).大多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部X线表现为以右肺病变为主的肺门阴影增大,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及点片状阴影,游走性浸润.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肺炎并发症主要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④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早期诊治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X线胸片对发病1周内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早期诊断及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疑为小儿MP肺炎患儿的胸片由影像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对X线胸片诊断为小儿MP肺炎者均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10天以后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结果 X线影像诊断与免疫学诊断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以X线胸片为中心的综合分析可用于小儿MP肺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在学龄期儿童(>6~14岁)多见(64.3%),临床症状多以咳嗽和持续发热多见,且胸部X线征象较临床体征明显,可表现为间质浸润(7.1%)、小叶肺泡渗出(30%)及段性、叶性肺实变(62.9%)多种改变.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征象改变呈多样化,出现较早,临床结合冷凝集试验和咽拭子支原体培养PCR的阳性结果可作出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基本分为三种:①节段性:胸片显示小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均匀增高影。②间质性: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呈弥散性或局限性增多增重,常呈网状或结节状,肺门阴影增大,纵隔影增宽。③混合性:胸片显示在间质病变的基础上合并小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特点是:由肺门向双肺野扩展的扇状密度增高影,其外缘逐渐变淡而消失;X线表现早于临床症状;X线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需进一步结合临床及血清冷凝集试验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14.
杨纪周 《中原医刊》2009,36(1):90-9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79例的X线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间质浸润38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②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23例。③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18例,病变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放射状延伸;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胸腔积液4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不相同,易于和细菌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根据X线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的诊断水平。方法:对96例支原体肺炎的X线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肺部X线呈多种表现:间质浸润型32例(33%),腺泡浸润型18例(19%),肺段浸润型46例(48%),其中并发胸膜炎8例(8%),肺不张3例(3%)。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微而X线表现显著,且出现较早,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的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的检查。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征秀  符洲  刘恩梅  黄英 《重庆医学》2005,34(8):1208-120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总结9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组病例以年长儿多见,5岁以上59例(占62.1%),5岁以下36例(占37.9%),年龄最小9个月,发病年龄有趋小倾向,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常出现喘憋,肺外并发症较多;胸部X线检查以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报告118例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的儿童及青年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胸部X线表现明显而临床体征轻。118例支原体肺炎按X线表现分为:①间质性改变58例,弥漫和局限性分布。②节段性炎症改变55例,小叶分布为主,大叶分布改变6例。③胸膜及肺门淋巴结病变。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有多种表现形式,要与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鉴别,所以X线检查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27-130
目的比较胸部X线与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胸部X线与CT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及可见症状情况。结果 CT检查的准确率为97.14%,高于胸部X线检查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敏感度为97.22%,高于X线检查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可见症状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纹理增粗、肺实变、肺泡炎、间质性肺炎,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胸部X线检查,CT检查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准确性更高,并能够提升肺部症状的可见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并讨论了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征象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病变位于一侧肺24例,两侧肺16例;下肺82.5%,上肺35.0%.全部示肺间质炎症,82.5%伴有肺实质浸润.若3岁以上小儿出现高热、剧烈干咳症状,肺部体征较少而胸片改变显著,胸片示肺门影增大且与间质性网状结节影和(或)实质性片状影相连,即应高度怀疑本病,行血清冷凝集试验便可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提示X线检查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诊疗措施。方法:收集了在我院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的207例小儿临床资料,分析了其临床症状特点、抗体监测结果、X线检查和治疗。结果:207例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监测阳性84例,其中6~8岁年龄组是阳性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207例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15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80例,占呼吸道感染的51·6%;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喘憋为主,以发热为最主要、最多见的症状;结合X线检查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25例;207例中共有121例给予了红霉素静滴治疗,疗程1~2周临床痊愈,有效率达100%,目前无反复发作的病例。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上升,典型症状仍以发热、咳嗽多见,肺炎支原体抗体监测对早期诊断有价值,但部分无症状患者出现阳性结果考虑与学龄儿密切接触感染有关,提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查应在结合临床的特点上再进一步确诊。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