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淋巴瘤根据发病部位分为淋巴结内和结外,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在胃淋巴瘤中,发生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相对常见,在病因学、病理学、免疫表型和临床转归上有一定规律,属于胃恶性淋巴瘤中较特殊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至2007年期间收治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肠部不适感、黑便或腹部肿块,术前误诊8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均为胃镜下确诊,术后病理分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胃恶性淋巴瘤是胃部常见的间叶组织恶性肿瘤,当然,全身的恶性淋巴瘤也可累及胃,此种继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不在本文讨论中。由于胃恶性淋巴瘤胃镜下表现多样,多数胃恶性淋巴瘤在胃壁中呈黏膜下浸润,胃镜下活检也多为阴性。又缺乏临床特异症状,极易误诊为胃癌。虽然随着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术中确诊。但由于术中大块  相似文献   

4.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内镜病理诊断──附16例报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14002)孙荣超,孔进发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胃恶淋)是胃癌以外的较常见的胃内恶性肿瘤,属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1~3]。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5年-2000年期间收治1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1.2%,病理诊断均为非零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的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极难区别,术前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ma,PGML)临床较为少见,占胃恶性肿瘤的1%~3%,占消化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1/3,因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临床易误诊为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我院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PGML患者9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分析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恶性淋巴瘤是少见的胃部恶性肿瘤,我院曾经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战雄  李志仁 《临床荟萃》1998,13(10):453-454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内镜下与胃溃疡和胃癌亦难于鉴别.病理活检有时也不易确诊,对我院1984年8月~1997年3月经处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7例进行分析.并就内镜诊断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特点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特点及分型李洪江①本文收集胃恶性淋巴瘤15例,回顾分析本病X线表现,探讨本病的X线表现特点及分型,以提高X线诊断率。1材料与方法男11例,女4例,年龄27~75岁,平均53.4岁。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块、消瘦、贫血、黑便等。所有病...  相似文献   

10.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2%-8%。但早期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为了提高病理与临床诊断水平,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5例(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的38%(25/95例)的病理与临床资料,以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可累及多部位,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弥漫型及结节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多样、多灶损害为特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鉴别困难。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下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0~2004年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术前经X线及胃镜检查及活检仅确诊3例,余12例误诊。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胃切除术10例,全胃切除术2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术后均辅以CHOP方案化疗。随访率80%,全组5年生存率50%。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为胃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获得了随访,胃镜下表现:13例患者为肿块型淋巴瘤,31例为溃疡型淋巴瘤,15例为结节型淋巴瘤,17例为侵润型淋巴瘤;其中有9例为霍奇金淋巴瘤,67例为非霍奇金瘤;在67例患者中,6例发病来源于T淋巴细胞,61例发病来源于B淋巴细胞。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较为困难,应用胃镜联合其他病理诊断指标进行联合诊断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5~2005年收治的19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X线、胃镜及内镜活检确诊率分别为6.3%、10.5%、21%。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9.5%。术后均辅以CHOP方案化疗。5年生存率为52%。ⅠE期、ⅡE期、ⅢE 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2.9%、2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为胃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率和预后均优于胃癌,临床分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 60例经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型病变32例(53.3%),浸润型病变14例(23.3%),肿块型病变7例(11.7%),结节型7例(11.7%);30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显示胃壁第2、3层呈低回声改变,且明显增厚;60例患者的组织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66.7%),包括非生发中心来源22例和生发中心来源18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20例(33.3%)。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溃疡型病变多见,内镜下形态具有多型性,病理类型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6.
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并将其分为三大类型:(1)肿块型:可表现为单发巨大肿块或多发结节状肿块.伴有粘膜皱襞粗大;(2)溃疡型:表现与溃疡型胃癌或良性溃疡相似;(3)浸润型:病变弥漫浸润类似皮革胃或局限性胃窦狭窄.伴多发糜烂或小溃疡。胃恶性淋巴瘤具有病变广泛.多中心性溃疡、糜烂、肿块及巨大皱襞同时存在的特点.当X线显示恶性病变征象.而内镜多次活检阴性者.应该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张红 《临床医学》2005,25(7):20-21
目的 探讨胃镜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胃镜检查,16例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而经病理证实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胃镜下的表现。结果因PGL的病理变化不在胃黏膜表面而致镜下误诊。结论重视胃镜检查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合PGL临床表现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显示肿瘤形态多形性,可分为多发性结节型、溃疡型、浸润型和肿块型,并分析各型声像图特点及与胃癌的鉴别。超声可以早期观察到病变区及胃壁厚度的改变,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浸润及淋巴结的浸润。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ma,PGML)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局部的原发性病变,但也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是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者,占胃恶性肿瘤的1%-7%,占全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60%-70%,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钡餐及内镜下表现与胃溃疡、胃癌相似,故临床上较易误诊。江氨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医院2004年6月-2007年8月共收治PGML患者23例,均经胃镜组织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仅占胃恶性肿瘤1%~5%,占结外淋巴瘤24%,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明显低于胃癌,男女比1~1.5:1,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主要以上腹胀、恶心、隐痛、消瘦、纳差、黑便、返酸、暖气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早期诊断率低,我科术后证实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4例.首次分别误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仅1例术前胃镜确诊胃恶性淋巴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