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跌跤与车祸致骨折288例X线特点分析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529600)林秀戎骨折是常见病之一,而跌跤和车祸又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骨折原因与其特点,作者收集1992年10月至1993年10月,因跌跤和车祸致骨折的288例,进行X线比较分析。临...  相似文献   

2.
脉动磁场促进下颌骨新鲜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缩短下颌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尽快恢复其正常功能,观察脉动磁场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9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旋磁治疗、空旋对照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组,通过手术建立下颌骨新鲜骨折的动物模型,选择0.11T和50Hz的脉动磁场为实验磁场,于术后14,21,30,60,90天取材,通过X线片及光镜观察进行定性分析,通过X线显微分析及t检验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磁场对兔下颌骨新鲜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术后14,21,30天,X线显微分析表明旋磁组骨折区钙的沉积速度明显快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1天,旋磁组骨痂钙、硫元素含量与正常骨组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个对照组于手术30天时骨痂钙、硫元素含量与正常骨组织间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所选磁场对兔下颌骨新鲜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骨折区钙的沉积速度至少加快10天以上,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老年性骨折危险性的检测。方法 通过X线照片测定50例青年人(45岁以下)及60例中老年人(45岁及以上)的掌骨骨皮质指数,对被测对象中的骨折病例(排除创伤性和病理性质)与非骨折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折组骨皮质指数水平低于同龄非骨折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而骨皮质指数在45%水平可作为老年性骨折的危险阈值,结论:作为一种简便,实用,价廉的检测手段,X线测定掌骨骨皮质指数可用  相似文献   

4.
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最佳效果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胫骨交髓内钉远端不同锁钉方式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锁钉固定最佳效果的力学因素。方法:实验于2001—04/06在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人新鲜尸体胫骨标本6具(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提供),每具标本先后模拟骨折愈合、稳定骨折及不稳定骨折3种状态。4枚锁钉按胫骨自上向下位置分别编为1,2,3,4号。①骨折愈合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②稳定骨折组:中段横行锯断模拟稳定性骨折,分为远端两枚锁钉;远端3号锁钉固定;远端4号锁钉固定。③不稳定骨折组:胫骨中段制成1.5mm骨缺损模拟不稳定性骨折,分为远端两枚锁钉:远端3号锁钉固定;远端4号锁钉固定。采用MTS试验机,轴向加载0-1000N,加载速度为50N/s,按制备顺序先后分别测量不同状态远端两枚锁钉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6具胫骨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力应变:分别在4号钉2枚,3号钉2枚,4号钉1枚,3号钉1枚不同状态固定下,不稳定骨折组应力应变显著大于稳定骨折组[(6.47&;#177;0.49)&;#215;10^-4比(4.57&;#177;0.46)&;#215;10^-4mm/N,(8.10&;#177;0.64)&;#215;10^-4比(4.97&;#177;0.05)&;#215;10^-4mm/N,(9.18&;#177;0.65)&;#215;10^-4比(5.82&;#177;0.76)&;#215;10^-4mm/N,(11.10&;#177;1.04)&;#215;10^-4比(6.67&;#177;0.40)&;#215;10^-4mm/N,P〈0.05];稳定骨折组应力应变大于骨折愈合组。②不同状态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比较:4号钉2枚〈3号钉2枚〈4号钉1枚〈3号钉1枚。结论:在远端两枚锁钉中,靠近侧的锁钉应力应变更大。远端改用一枚锁钉固定后,远端锁钉承受的应力应变进一步显著增加,且以离骨折线较近的一枚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更大,易发生断裂及退钉,故应以两枚锁钉固定远端并远离骨折线。  相似文献   

5.
低频调制中频电对骨折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低频调制中频电贯穿于365只家兔骨折的整个治疗过中,实验从X线片、力学测定、骨钙定量三方面进行评定,三项指标两组测值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致,20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骨折患者765例临床应用,优良率93.5%。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骨折在复位、固定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进行被动肌肉(腱)功能锻炼,患者自理生活与骨折临床愈合一致,骨愈合加速。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促进骨折愈合的机  相似文献   

6.
高能震波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晓林  谢国均 《现代康复》2000,4(9):1322-1323
目的 观察高能震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s,HESW)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所产生的HESW治疗19例骨折不愈合病例。术后根据病情选用石膏、夹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观测指标:定期X线摄片、血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测定。结果 84.2%(16/19_病例获得了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 ̄18周,平均12周。血AKP、BGP术后2周明  相似文献   

7.
不同内固定下肱骨干骨折愈合的前瞻性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对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动力加压钢板(DCP),交锁髓内钉(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肱骨干骨折患者125例分别接爱上述3种内固定治疗,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后进行CT扫描。结果 DCP组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低;LIN组骨痂出现最早、量较多,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骨折区域CT值较低;SMC组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并由板状骨直接替代,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高。结论 与DCP秘LIN相比,SMC具有力学性能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在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方式及质量上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在颌面部外伤病人中较为常见,在下颌骨骨折中仅次于下颌体和下颌角骨折,且类型复杂多变,其中以矢状骨折多见1,普通X线检查较难明确诊断其骨折类型。本文收集了8例下颌骨外伤后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与普通X线检查比较,结合临床需要,进一步探讨CT在髁状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的下颌骨外伤史,主要症状及体征有耳前区肿胀或疼痛、张口受限、外耳道出血和牙齿松动等。8例均进行了普通X线检查和CT检查,普通X线检查采用薛氏位或下颌骨开口30°后前位反汤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向骨折端施加不同压应力与其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6/2000-03在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完成。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复制右后肢胫骨骨折模型,用自制的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按施加应力的不同分为不施加应力组、(11.05&;#177;1.68)N/cm^2应力组、(28132&;#177;3.83)N/cm^2应力组、(39.90&;#177;2.34)N/cm^2应力组、(46.16&;#177;1.71)N/cm^2应力组、(59.03&;#177;2.77)N/cm^2应力组,每组5只。各组动物于骨折后3周取骨折端骨组织标本,提取组织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动物骨折端骨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实验纳入的30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一定范围内骨折断端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量随所加应力的增加而增加,(28.32&;#177;3.83)N/cm^2应力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吸光度值为4758.93,当超过这一最高限后它们的表达又随所加应力的增加而减少。②在一定范围内骨折断端的血小板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量随所加应力的增加而增加,(39.90&;#177;2.34)N/cm^2应力组血小板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吸光度值为2849.94,超过这一最高限后它们的表达也随所加应力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向骨折端施加的轴向应力能促进骨折端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当所加应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后这种促进作用就逐渐减弱,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腕舟状骨骨折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 超对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7.5M Hz 探头对20 例正常成人和 13 例患者共计 66 块的腕舟状骨进行了检查, 并与X 线诊断做了对比研究。结果: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舟状骨的形态, 明确骨折部位, 确诊率与X 线诊断相近, 对部分早期X 线不显示骨折者, 超声诊断优于X 线。结论: 超声诊断腕舟状骨骨折简便、易行, 有助于早期发现骨折。  相似文献   

11.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SF)亦称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运动员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但比一般预料的要高。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发病率为2.9%。而以色列新兵调查则高达31%;国内报道新兵应力骨折发病率为9.5%~16.9%,个别报道甚至高达32.5%。应力骨折好发于下肢,不同运动引起的应力骨折部位各异。篮球运动员的跗、跖骨应力骨折发病率较高,田径运动员多发于胫骨、腓骨或跖骨,足球运动员好发于第5跖骨。军事训练中以负重行军和长跑训练引起的胫骨应力骨折最常见(50%~80%);其次为跖骨应力骨折(20%~40%)。  相似文献   

12.
超声在汶川地震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在地震灾害时对骨折伤员现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5月14日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汶川水磨镇和映秀镇地震现场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对260例地震中四肢或躯干等部位受伤,因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救治,其中55例后期行X线检查(野战X线诊断车)。将超声诊断为骨折患者的声像图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0例中超声诊断骨折89例(89/260,34.23%),表现为骨折断端错位,约0.6~7.4mm不等,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肿胀。其中超声检出肋骨骨折27例(断裂端〈1Him的细小骨折12例),锁骨骨折8例,胸骨骨折1例,上肢骨折21例(尺骨6例,掌指骨、桡骨及肱骨各5例),下肢骨折32例(外踝9例、股骨8例、跖骨5例、跟骨及髌骨各4例、距骨2例)。X线诊断骨折50例(50/55,90.91%,细小肋骨骨折7例)。结论与传统X线检查比较,超声分辨力高,对细小结构显示清晰,对细小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超声仪携带方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或大规模突发伤害环境下可快速检出骨折,为伤员的快速救治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CT及MR1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影像学表现。结果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1表现如下:(1)椎体向心性爆裂;(2)碎骨片向后移导致椎管狭窄,脊髓损伤;(3)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4)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节突和(或)椎体骨折;(5)椎体滑脱伴椎间盘损伤。结论在脊柱爆裂骨折的检查中,X线平片、CT及MR1各有优点,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肋骨衰竭性应力骨折影像学特征及生物力学基础,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9—2006年间的衰竭性应力骨折42例,男性32例,女性10例。42例均进行X线检查,10例不典型者随后行ECT、MRI、CT检查。结果32例为单纯平片诊断,10例平片结合ECT、MRI、CT诊断。42例中,共51处骨折,其中40处发生在第6~8肋骨,占总数的78.4%,左侧30处,右侧21处,单发33例,多发9例。锁骨中点皮质厚度小于0.32cm者23例中多发骨折者9例。骨折多为横行,无或轻度移位,并有少量骨痂形成。结论老年COPD肋骨衰竭性应力骨折通常根据临床和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疑难病例或早期诊断应结合ECT、MRI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普通X线片、二维CT、螺旋CT三维重建对手术治疗的髓关节骨折移位分型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治疗的髋关节骨折移位32例,使用3组不同的影像学方法,A组:普通X线片32例;B组:普通X线片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16例;C组:螺旋CT表面阴影成像(SSD)及多平面重建术(MPR)和二维横切面图像8例。根据传统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列髋关节骨折分型的正礁例数,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A组32例髋关节骨折移位中嵌入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髋关节中心脱位7例;错位型股骨颈骨折25例,合并后脱位19例,前脱位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其中稳定型4例,不稳定型6例。结论 普通X线是髓关节骨折的首选方法,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关节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和多平面重建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 …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简称SSD)和多平面重建术(简称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和螺旋CT SSD和MPR证实的骨折病例5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2~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5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和MPR像均显示了骨折,SSD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  相似文献   

17.
骨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社区医生也会经常遇到骨折患者 ,但若处理不当 ,不但影响骨折愈合 ,还可引起并发症 ,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文就一些常见骨折的诊断及处理要点介绍如下 :1骨折的基本概念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叫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骨折局部的畸形、软组织肿胀和皮下淤血或皮肤张力性水泡形成 ;骨折处感觉疼痛并有压痛 ;肢体无关节部位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2骨折的X线诊断要点X线检查能够显示临床检查难以发现的损伤和移位 ,如不完全骨折、体内深部骨折、小骨片撕脱等 ,故对于了解骨折的具体…  相似文献   

18.
隐匿性骨折的CT、MRI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对X线摄片有怀疑、临床体征明显或随访仍有怀疑、或软组织肿胀明显的病例做CT和(或)MRI检查,共检出隐匿性骨折51例。结果所选病例外伤X线平片均未显示明显骨折线,隐匿性骨折阳性率达81.0%(51/63)。27例行CT检查,其中22例做CT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骨折线;20例行MRI检查,显示骨挫伤12例、骨折8例;4例骨折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论骨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CT、MRI对X线平片不易发现或临床体征、症状不能除外的骨折,是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软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频率为6~12MHz线阵探头对67例软骨骨折患者行高频超声、X线拍片及CT检查(41例)。结果高频超声检出软骨骨折67例(67/67,100.0%),其中甲状软骨骨折5例,环状软骨骨折2例,剑突软骨骨折3例,肋软骨骨折57例;X线拍片仅检出1例肋软骨骨折(1/67,1.5%);CT检出39例(39/41,95.1%)软骨骨折。在软骨骨折的检出上,高频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拍片(P〈0.01),高频超声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较清晰显示软骨骨折并能动态观察其愈合过程,是一种较好的软骨骨折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Nemectron EDIT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emectronEDIT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0)付玉庆广东省新会市中医院骨科(529100)林天辅,余佩琦对骨折治疗,首先要复位,然后对骨与关节进行固定,但不论是内固定还是外固定在恢复一定的骨内部功能性应变的同时也产生了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