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鼠曲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群  陆叶  吴双庆  姚士  张健 《中药材》2012,(4):566-568
目的:研究鼠曲草属植物秋鼠曲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秋鼠曲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四烷酸(1)、5-羟基-3,6,7,8-四甲氧基黄酮(2)、β-谷甾醇(3)、5-羟基-3,6,7,8,4'-五甲氧基黄酮(4)、5-羟基-3,6,7,8,3',4'-六甲氧基黄酮(5)、芹菜素(6)、木犀草素(7)、槲皮素(8)、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江南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中压C_(18)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江南卷柏全草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NMR、ESI-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进行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江南卷柏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羧甲基-4',7-二羟基二氢黄酮(1);芹菜素-7-O-β-D-呋喃芹菜糖基-6,8-C-β-D-二吡喃葡萄糖苷(2);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3);vicenin-2(4);5-甲氧基-4′-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6);unciflavone D(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2、3、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心木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分心木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side(1)、nudiposide(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3)、4,5-二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uriside A(7)、儿茶素(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巴天酸模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J  Xia ZT  Zhou GR  Zhang LL  Kong LY 《中药材》2011,34(6):893-895
目的:研究蓼科酸模属植物巴天酸模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巴天酸模根部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巴天酸模根部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模素(1)、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2)、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3)、大黄素-6-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5)、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巴天酸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1)
目的:研究六月雪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六月雪全草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1)、1,2,4-三甲氧基-3-羟基-6-甲基蒽醌(2)、大黄素(3)、松脂素(4)、杜仲树脂酚(5)、(7S,8R)-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6)、羽扇豆醇(7)、淫羊藿次苷F2(8)、没食子酸(9)、咖啡酸甲酯(10)、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药短管兔耳草石油醚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1),琥珀酸(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尿嘧啶(4),芹菜素(5),柯伊利素(6),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7)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锦灯笼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锦灯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结合ESI-MS,UV,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松脂酚-O-β-D-双吡喃双葡萄糖苷(2),(+)-杜仲树脂酚-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莨菪亭-7-O-β-D-葡萄糖苷(7)和对羟基苯乙醇-(阿魏酸-4-O-β-D-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珍珠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珍珠菜Lysimachiaclethroid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珍珠菜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异鼠李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甲氧基-3-O-β-D-半乳糖苷(8)、quercetin3-O-β-D-(6″-p-coumaroyl)-galactoside(9)、4′-methoxy-5,6-dihydroxyiso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10)、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翻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海洋  刘顺  单淇  涂正伟  蒋建勤  侯文彬 《中草药》2011,42(7):1285-1288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晏晨  汪冶  郝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95-2897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t.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一二羟基苯乙醇-9-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8)
目的:研究东北天南星的化学成分。方法:东北天南星块茎的80%乙醇提取物,经MCI树脂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天南星8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1)、阿魏酸(2)、对羟基桂皮酸(3)、对羟基苯甲酸(4)、咖啡酸(5)、异夏佛托苷(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7)、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α-L-阿拉伯糖苷(8)、5-羟基-麦芽酚(9)、愈创木基丙三醇(10)、roseosideⅡ(11)。结论:除化合物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民间传统彝族药鞭打绣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方法分离纯化鞭打绣球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樨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桑色素(4),5,3',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5),胡桃宁(6),山奈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无尾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药材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无尾果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儿茶素(2)、二氢槲皮素(3)、8-醛基-表儿茶素(4)、表儿茶素-[8,7-e]-4β-(4-羟基苯)-3,4-二羟基-2(3H)-吡喃酮(5)、corbulain Ib(6)、phyllocoumarin(7)、kaempferol-3-O-(6-O-caffeoyl)-galactoside(8)、根皮素-4'-O-β-D-葡萄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巴天酸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涌  罗建军  李冲 《中药材》2013,(1):57-60
目的:研究巴天酸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巴天酸模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2)、大黄素甲醚(3)、大黄素(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5)、高丽槐素(6)、高丽槐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9)、2-O-甲基肌醇(10)、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1)、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甘松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CL  Duan YH  Dai Y  Yao XS 《中药材》2011,34(8):1216-1219
目的:研究甘松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结合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松根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3)、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4)、阿魏酸(5)、绿原酸甲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桑白皮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敉  陈曼  孙视  夏冰  张涵庆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01-1602
目的:研究桑白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桑辛素C(moracin C,1),桑辛素M(moracin M,2),桑辛素M-3'-O-β-D-吡喃葡萄糖苷(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3),桑辛素O(moracin O,4),桑皮酮S(kuwanon S,5),桑皮酮T(kuwanon T,6),5,7-二羟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7),5,7,2'-三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trihydroxyflawone4,-O-β-D-glucoside,steppogenin-4'-O-β-D-glucoside,8),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9),5,7-二羟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7-dihydro-xycoumarin-7-O-β-D-glucopyranoside,10),桑叶苷C(mullberroside C,11).结论: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缬草氯仿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1)、落叶松脂醇-4,4′-O-β-D-双葡萄糖苷(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松脂素-8-O-β-D-葡萄糖苷(6)、8,9′-二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松脂素(8)、缬草苷A(9)、香草醛(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3、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巴东醉鱼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靓  黄金程  赵艳萍  李冲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043-3046
目的:对巴东醉鱼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巴东醉鱼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洋芹素(4),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5),洋芹素-7-O-新橙皮苷(6),金合欢素-7-O-a-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7),cmnioside A(8),acetylmartynoside B(9),4"-O-acety-lmartynoside(10),异角胡麻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泥胡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玄参黄酮(2),芹菜素(3),山萘酚(4),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萘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