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三七总皂苷入血成分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途径。方法:检测并确定三七总皂苷的主要入血成分为潜在活性成分,采用PharmMapper系统,结合CooLGeN及GeneCards服务器筛选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入血成分与潜在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确认三七总皂苷入血成分20个,得到入血成分治疗肾纤维化的潜在靶点31个,涉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凋亡、增殖、基质分解等生物过程和PI3K-AKT、Rap1、HIF-1、FoxO等8个显著相关信号通路。网络分析表明,AKT1、SRC、CASP3、NOS2、EGFR等是抗肾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入血成分人参皂苷Rh2、丙二酰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3等与主要靶点AKT1、SRC、CASP3、NOS2的结合活性较强。结论:初步揭示三七总皂苷治疗肾纤维化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开发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相互作用,探索补阳还五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主要作用靶点。方法选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的人体46个关键蛋白靶标,从数据库中筛选204个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所获得的活性分子与关键靶点对接,得到TotalScore,同时建立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模型,再运用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分析各靶点与所有靶点总体行为的相似性。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2个成分与40个或以上蛋白靶点有较好的相互作用,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靶点,其中22个蛋白靶点与80个或以上成分有较好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克宁  郑惠婷  张雨  李恒  陈磊  王淑美 《中草药》2018,49(8):1847-1853
目的在分子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葛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的葛根的活性分子与选取的21种缺血性脑卒中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通过Cytoscape 3.1.1软件构建多成分-蛋白靶点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葛根中有28个活性小分子(比前期研究增加12个),其中有11种成分与10个或10个以上蛋白靶点有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结论分子对接技术有助于寻找葛根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成分,同时也给中药复方的多成分、多靶点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顾承真  曾碧雪  张钰佳  王东  张颖君 《中草药》2021,52(11):3391-3397
目的研究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三七P. notoginseng和西洋参P. quinquefolium高温蒸制前后主要人参皂苷的含量变化,并测定高温蒸制前后样品对4株肿瘤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了测定22种皂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这些皂苷在人参属植物及其高温蒸制品中的含量。用MTT法测定人参属植物及其高温蒸制品对4株人类癌细胞(人类骨髓癌HL-60细胞、肝癌SMMC-7721细胞、肺癌A-549细胞、乳腺癌SK-BR-3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人参、三七和西洋参及高温蒸制后的样品中鉴定出22个皂苷,包括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Rk3、Rh4、Rk1、Rg5、Rb3、Rh3、Rk2,20(S)-人参皂苷Rh1、20(R)-人参皂苷Rh1、三七皂苷Fc、三七皂苷R1、绞股蓝皂苷IX、20(S/R)-三七皂苷Ft1、20(S/R)-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s3、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为人参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为西洋参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Rd和三七皂苷R1为三七的主要成分,高温蒸制后这3种植物的主要成分全部转化为人参皂苷Rk3、Rh4、Rk1、Rg5和20(S/R)-人参皂苷Rg3,在高温蒸制后的三七中还检测到20(S)-人参皂苷Rh1和20(R)-人参皂苷Rh1。三七皂苷Fc、人参皂苷Rb3和绞股蓝皂苷IX为三七茎叶的主要成分,高温蒸制后转化为另外8个主要成分20(S/R)-三七皂苷Ft1,20(S/R)-人参皂苷Rg3、Rs3、Rk1、Rg5,20(S/R)-人参皂苷Rh2、Rh3和Rk2。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高温蒸制三七的细胞毒活性比高温蒸制人参和高温蒸制西洋参强,高温蒸制三七的细胞毒活性比三七的活性强,说明高温蒸制后三七的细胞毒活性增强。结论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经过高温蒸制后原来的主要成分基本消失,随之转化为其他主要成分,高温蒸制三七的细胞毒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8)
目的复方脑脉通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子对接的基础上筛选复方脑脉通的活性成分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缺血性脑中风的21个关键蛋白靶点与筛选得到的278个复方脑脉通活性分子进行对接。并将具有10个或10个以上靶点的活性分子通过Cytoscape 3.1.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结果脑缺血关键蛋白靶点对接得分大于5.0的活性分子中,川芎有19个,大黄有19个,葛根有16个,人参有4个。结论经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得到的58个活性小分子,仍然需要经过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益气生津散入血药物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GEO数据库多芯片联合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气生津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MS/MS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益气生津散后含药血清活性成分;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蛋白互作分析网络(PPI)及核心靶点,用R软件对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采用Pub Chem数据库、RCSB PDB蛋白质结构数据库、AutoDock tools软件及AutoDock Vina1.1. 2进行分子对接,并用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益气生津散后,主要入血活性成分为甜菜碱、石斛碱、人参皂苷Rg1、毛兰素、人参皂苷Rb1、丙二酰基人参皂甙Rd、鲁斯可皂苷元、尿苷、京尼平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8-O-(羟基桂皮酰)哈帕苷、哈巴俄苷、人参皂苷Re,分别与核心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传统功效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三七药材中12个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化合物靶点,借助String 10数据库与Omicsbean在线分析软件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结果 12个化合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Rg_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F_2、人参皂苷Rg_3、人参皂苷Rk_1、三七素、槲皮素)可通过65个相关靶点作用于6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抑制血栓生成、纤溶、血管新生、舒张血管、凝血、抗炎以及镇痛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三七"化合物-靶点-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的网络药理图。结论三七通过作用于F2、F10、PLAT、VEGFA、NOS2、IL6、PTGES、OPRD1等关键蛋白干预了多个与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相关的生物过程,初步揭示了其传统功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人参皂苷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将19个胰岛素抵抗关键靶点与52种人参皂苷进行分子对接,再把筛选出来的成分与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上的31个靶点对接,并通过Cytoscape3.2.1软件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17个化合物protopanaxadiol、protopanaxatriol、notoginsenoside、6'-malonylginsenoside Rd1、gypenoside LXIX、ginsenoside Rh2、ginsenoside Rg1、ginsenoside-Rb2、ginsenoside-Rc和ginsenoside Rb3,ginsenoside-Rs2、ginsenoside Rh3、ginsenoside-Ra0、ginsenoside Rf、ginsenoside-Ra1、ginsenoside-Ra2、ginsenoside-Rs1与4条信号通路的蛋白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其中前10个成分已有文献验证。结论后7种人参皂苷成分也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孙成鹏  高维平  赵宝中  成乐琴 《中草药》2013,44(14):1893-1898
目的 选择性制备20(R)-人参皂苷Rg3,为其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酒石酸为催化剂,原人参二醇(PPD)组皂苷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20(R)-人参皂苷Rg3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反应产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PPD(10 mg/mL)和酒石酸(1.5 mol/L)于110℃反应2.5 h,人参皂苷Rb1、Re、Rb2、Rb3和Rd基本全部转化,20(R)-人参皂苷Rg3的产率为50.15%,其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为93.1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宜工业化生产,对于推动20(R)-人参皂苷Rg3的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品由人参提取物或其皂苷[人参炔三醇,人参环氧炔醇,人参炔醇,人参皂苷Rc、Rb1,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g3,20(S)-人参皂苷Rh2,20(R)-人参皂苷Rh2,20(R)-原人参萜二醇,20(S)-原人参萜三醇,20(S)-人参皂苷Rh1和20(S)-原人参萜三醇]及载体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红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系统性分离、纯化中国红参的化学成分,根据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从中国红参的水煎液中分离得到5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h1(1),20(R)-人参皂苷Rh1(2),人参皂苷Rg6(3),20(22)E-人参皂苷F4(4),人参皂苷Rk3(5),20(22)E-人参皂苷Rh4(6),人参皂苷Rg1(7),20(S)-人参皂苷Rf-1a(8),20(S)-人参皂苷Rf(9),20(R)-人参皂苷Rf(10),20(S)-三七皂苷R2(11),20(R)-三七皂苷R2(12),20(S)-人参皂苷Rg2(13),20(R)-人参皂苷Rg2(14),人参皂苷Rs2(15),人参皂苷Rs1(16),人参皂苷Rd(17),三七皂苷R1(18),人参皂苷Re2(19),人参皂苷Re(20),20-葡萄糖基人参皂苷Rf(21),西洋参皂苷R1(22),人参皂苷Ro-甲酯(23),人参皂苷Ro(24),人参皂苷Rb1(25),人参皂苷Rc(26),人参皂苷Rb2(27),人参皂苷Ra2(28),人参皂苷Ra3(29),人参皂苷Rb3(30),20(22)Z-人参皂苷Rh4(31),竹节参苷IVa丁酯(32),20(22)Z-人参皂苷Rs4(33),人参皂苷Rs5(34),20(22)E-人参皂苷Rs4(35),姜状三七苷R1-6'-丁酯(36),竹节参苷IVa甲酯(37),20(S)-人参皂苷Rs3(38),20(R)-人参皂苷Rs3(39),姜状三七苷R1-6'-甲酯(40),人参皂苷Rz1(41),人参皂苷Rk1(42),人参皂苷Rg5(43),23-O-甲基人参皂苷Rg11(44),12β,25-二羟基达玛-20(22)E-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45),20(22)Z-人参皂苷F4(46),3β,12β-二羟基达玛-20(22)E,24-二烯-6-O-β-D-吡喃木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47),20(S)-人参皂苷Rg3(48),20(R)-人参皂苷Rg3(49),20(22)E-人参皂苷Rg9(50),人参皂苷Ro-6'-丁酯(51),聚乙炔基人参皂苷Ro(52)。化合物8,12,31~33,36,37,44,45,47,51为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23,46为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等成分对完整豚鼠腹皮的透过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完整豚鼠腹皮为渗透屏障,HPLC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透过量。结果:未加透皮促进剂时,三七提取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等均不能透过完整豚鼠皮。在氮酮的促进下,三七提取液中的上述成分均可透过完整豚鼠腹皮,其透皮能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透皮促进剂氮酮加入量为2%时,上述成分的透皮作用较好。结论:三七提取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2%氮酮促进下渗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三七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圣明  李巍  曹家庆  赵余庆 《中草药》2010,41(8):1249-1251
目的研究三七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云南文山三七果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20(S)-人参二醇(2)、20(S)-原人参二醇(3)、20(R)-人参皂苷Rh1(4)、20(R)-人参皂苷Rh2(5)、胡萝卜苷(6)、20(R)-人参皂苷Rg1(7)、20(S)-人参皂苷Rg2(8)、20(R)-人参皂苷Rg3(9)、腺嘌呤核糖核苷(10)、人参皂苷Re(11)、人参皂苷Rd(12)、人参皂苷Rb1(13)、人参皂苷Rb3(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三七果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0为首次从人参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21,(9)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SymMap、Melacards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索整理珠子参的活性成分以及与疾病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及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3.7.2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其可能的保肝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检测珠子参对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获得珠子参活性成分43种,作用靶点247个,与309个疾病靶点相交后,得到TNF、CASP3、IL6、IL1B、JUN等27个靶点及竹节参皂苷Ⅳa、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o、越南皂苷R4和三七皂苷R1等37种对应成分。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616条(P0.05),KEGG富集共得到通路122条,主要涉及乙型肝炎、Th17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珠子参保肝的重要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结果显示,珠子参皂苷对LPS诱导L02细胞的炎性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珠子参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小平  欧阳国  丁煌  邓常清  唐映红 《中草药》2015,46(15):2257-2264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黄芪甲苷和三七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ASTIV,40 mg/kg)组、人参皂苷Rg1(Rg1,50 mg/kg))组、人参皂苷Rb1(Rb1,40 mg/kg)组、三七皂苷R1(R1,10 mg/kg)组、4 种有效成分配伍(ASTIV+Rg1+Rb1+R1)组、ASTIV+Rg1 组、ASTIV+Rb1 组、ASTIV+R1 组及阳性对照依达拉奉组。各组小鼠预先给药3 d 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 后,TUNEL 法检测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率;Western-blotting 法测定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aspase-12 和磷酸化的c-jun 氨基末端激酶1/2(p-JNK1/2)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 20 min 再灌注24 h 后,小鼠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蛋白表达量增加。各给药组均能降低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抑制Caspase-3 蛋白的表达。且ASTIV+Rg1 与ASTIV+R1 降低凋亡率和Caspase-3 蛋白表达的效应分别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4 种有效成分配伍降低细胞凋亡率的效应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及ASTIV+Rb1,抑制Caspase-3 蛋白表达的效应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及ASTIV+Rb1、ASTIV+R1。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脑组织GRP78和Caspase-12、p-JNK1/2 蛋白表达增多,ASTIV、Rg1、R1 及各配伍组均能进一步上调脑组织GRP78 蛋白表达,且各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分别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4 种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强于ASTIV+Rb1 及ASTIV+R1。R1、4 种有效成分配伍、ASTIV+Rg1、ASTIV+R1 均能降低Caspase-12 蛋白的表达,4 种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及ASTIV+Rb1。ASTIV、Rg1、4 种有效成分配伍、ASTIV+Rg1、ASTIV+Rb1 组脑组织p-JNK1/2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4 种有效成分配伍下调p-JNK1/2 的效应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及ASTIV+Rg1、ASTIV+R1。结论黄芪甲苷与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配伍能增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通过不同环节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ASTIV+Rb1 可能主要作用于JNK 通路,ASTIV+R1 可能主要作用于Caspase-12 通路,而4 种有效成分配伍和ASTIV+Rg1 均能作用于Caspase-12 和JNK 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人参皂苷Rg1与神经母细胞瘤(NB)的核心靶点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等数据库筛选Rg1治疗NB的作用靶点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核心靶点筛选、Hub基因预后模型以及分子对接模型,分析Hub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作用机制。结果:初步筛选出Rg1-NB交集靶点129个,GO、KEGG分析结果发现Rg1可能通过PI3K/Akt、MAPK、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过程;PPI互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生物节律、酪氨酸蛋白激酶等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对Rg1治疗NB作用靶点进行Hub基因筛选以及基因、表型分析,发现Rg1治疗Hub基因为AKT1、MTOR、STAT3,进一步预后模型分析发现STA3高表达组的NB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说明STAT3为预后保护因素,且Rg1与STAT3有9个结合位点,结合自由能为-6.57 kcal/mol,结合效果较好。结论:通过数据库筛选出3个人参皂苷Rg1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核心靶点依次为AKT1、MTOR、STAT3,进一步通过建立核心基因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武国顺  丁艳芬  杨冬  官金梅  张海琼 《中成药》2006,28(12):1734-1736
目的:研究调经养颜胶囊(黄芪、女贞子等)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三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Rg1为99.03%、Rb1为98.95%、R1为99.18%,RSD分别为1.59%,1.40%,1.97%,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调经养颜胶囊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血府逐瘀汤11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匹配靶点官方名称。从OMIM、DrugBank、DisGNET、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单味药—共有靶点—疾病”网络。建立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entiscape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筛选后得到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192个,作用靶点394个;与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且排序靠前的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1、松弛素、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主要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本方中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与靶点蛋白蛋白激酶1、白蛋白、胰岛素结合较好。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血府逐瘀汤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19.
宋磊  毕思伟  古君  吴童怡  何黎黎 《中草药》2020,51(9):2361-2367
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小分子抑制剂。方法化合物库采用Selleck中国天然产物库(目录号L1400,2054种天然产物)。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ACE2蛋白共晶采用周强研究员课题组发表结果(PDB:6M17)。采用Discovery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虚拟氨基酸突变实验确定了关键氨基酸,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结合空腔,进而从天然化合物库中筛选出11个具有潜在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ACE2作用的化合物:毛地黄皂苷、灰毡毛忍冬皂苷甲、连翘酯苷B、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常春藤苷D、桔梗皂苷D、松果菊苷、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c、异绿原酸C。结论从天然产物库中筛选出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ACE2小分子抑制剂,为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研究及处方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Rg1与5-氟脲嘧啶对地塞米松诱导S180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人参皂苷Rb1和Rg1灌胃给药,每天0.2mL/20g,日1次;5-氟脲嘧啶腹腔注射,每天0.2mL/20g,日1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20g,日1次。10天后检测脾细胞凋亡率。结果:人参皂苷Rb1与Rg1均能够抑制地塞米松对脾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5-氟尿嘧啶与人参皂苷Rb1无拮抗作用、与人参皂苷Rg1有拮抗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b1、Rg1在体内具有抑制地塞米松对脾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