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鹤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动态变化,提出干预措施与对策.方法 对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来鹤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显著,2005年为9.82‰,2008年为7.55‰,婴儿前3位主要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1~4岁儿童前3为位主要死因为意外、其他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要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加强围产医学保健、推广和提高先天性心病的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太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依次为13.92%。、21.89%。、19.34‰、20.62‰、19.94‰,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占到90.23%,死亡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先天异常、早产低体重、肺炎、新生儿窒息、意外死亡。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预防出生缺陷,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产科、儿科医生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索有效地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回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5‰、5.93‰、0.89‰、6.82‰,5年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呈徘徊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是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及颅内出血。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重视儿科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预防早产、低出生儿及先天异常的发生,避免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测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变化规律,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30%o、14.51%。、10,02%。,2005年与1996年相比较,三率分别下降了43.21%、53,51%、61.98%,下降速度较快,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χ^2=35.71,P=O.000)χ^2=50.89,P=O.00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4.78%,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28%,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0.22%;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死亡率高达333.24/10^5,呈上升趋势。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儿童意外死亡;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的死亡率;加强肺炎防治,降低肺炎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97~1999年连云港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显示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997年的21.43‰、25.36‰,降至1999年的14.28‰及17.47‰。婴儿前3位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窒息、肺炎,1~4岁儿童前3位死因是溺水、其他意外、意外中毒。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2,6%,意外死亡占1~4岁儿童死亡的73.58%因此,减少新生儿死亡及意外死亡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应结合死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登康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250-250
目的:掌握汉阴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43‰、婴儿死亡率26.94‰、新生儿死亡率19.88‰,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17.82‰、婴儿死亡率15.03‰、新生儿死亡率10.02‰,其中新生儿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8.94%、婴儿占85.43%,4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意外。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唐孝兰 《海南医学》2008,19(11):102-103
目的 掌握元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动态变化,提出干预措施与对策.方法 对2000-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来元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显著.2000年为51.26‰,2007年为19.55‰,降低2.62倍.婴儿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炎、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腹泻、畸形.1-4岁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意外死亡、腹泻、脑炎、白血病、死因不明、先心病.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要降低肺炎、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屏县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死因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石屏县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前三位死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73‰、16.14‰和11.29‰,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疾病、意外死亡和先天异常.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重视对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水平,增加抢救成活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凌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13-1114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动态规律,分析主要死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长治市郊区2005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卡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16.64‰下降至2008年的12.15‰,呈下降趋势。死因主要为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及低体重等。结论加强围生期、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开展免费自愿婚前医学检查,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产科、儿科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2012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总结不同年度死亡率、死因构成及不同年龄组死亡构成等。结果2010—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75‰、4.79‰、4.34‰,其中0—28d,28d—1岁及1~4岁死亡构成分别为53.53%、25.77%、20.70%;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交通意外、诊断不明,构成比分别为15.63%、11.47%、8.81%、8.57%、6.88%、6.88%、5.31%、4.83%。结论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0—2012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新生儿死亡率所占比重仍然较大,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及出生窒息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围产期健康宣教及产前检查,提高分娩质量,减少出生缺陷机率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登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其死亡原因,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登封市2008-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卡进行统计,调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其死亡原因。结果 2013年登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03‰,比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15‰有明显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意外窒息、交通意外、肺炎等。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提高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儿童保健工作,防止意外伤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继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25-126
目的为了解普兰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死亡率9.81‰,婴儿死亡率8.49%。,新生儿死亡率6.12‰。儿童死亡率从2001年的12.95‰。下降到2008年的6.87‰。死因顺位以先天性心脏病为首位;其中新生儿以低出生体重为主,婴儿以先心病为主,1-4岁以意外死亡为主。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2.35%。结论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准确掌握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及9个项目县共10个监测点2002~2006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30.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67%。,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为63.98%、89.13%,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中毒、腹泻。结论青海省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较2002年婴儿死亡略有上升,因此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银川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银川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银川市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74‰,婴儿死亡率为11.10‰,新生儿死亡率为8.18‰.死因顺位前8位分别为早产或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其它先天异常、意外窒息、交通意外与溺水.结论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农村1-4岁儿童安全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婺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江西省婺源县16个乡镇(其中:国家监测点2个、省监测点5个)2006 -2010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 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12.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8‰,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50.12%、74.70%,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 江西省婺源县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上升,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干预措施,更好的掌握儿童死亡谱,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长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朝阳区2008年47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排列早产低体重11例、肺炎8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出生窒息4例、先天性异常4例、其他新生儿疾病4例、颅内出血3例、贫血2例、腹膜炎1例、新生儿气胸1例、肺功能不全1例、肝腹水1例、意外窒息1例,意外坠楼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43‰,其中死胎率为2.4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4.22‰,婴儿死亡率6.42‰。构成比:死胎25.53%、早期新生儿44.68%、新生儿55.31%、婴儿68.08%、幼儿72.34%、5岁以下儿童74.46%。结论:加强孕期管理和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做好高危筛查,对围产期并发症给予防治,预防早产,加强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及喂养。  相似文献   

17.
刘金庄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24-124,125
目的通过对庄河地区2005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8年庄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为早产低体重、意外、先天性异常、颅内出血、出生窒息等。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首先要加强孕期保健管理,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注意防范、减少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蜀山区2008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根据。方法按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08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新生儿死亡率4.18‰,婴儿死亡率5.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79‰,与2008年相比较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96‰),婴儿死亡率下降(5.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5.27‰);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6.47%,占婴儿死亡的69.0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1.76%,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8.24%;前5位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原因不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克陶县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并探讨其死因.方法 对阿克陶县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30‰~38‰,肺炎、早产或低体重、腹泻、意外死亡、出生缺陷为其前五位死因.结论 今后的重点保健对象是新生儿,强化健康教育、改善妇幼保健服务条件、提高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庄河地区2005年至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5~2008年庄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为早产低体重、意外、先天性异常、颅内出血、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首先要加强孕期保健管理,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注意防范、减少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