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吴红斌  丁明  李生虎  汤海雁 《电网技术》2004,28(1):19-21,47
详细分析了电力系统元件(如发电机、负荷)的数学模型,重点讨论了发电机模型和负荷模型及其之间相互关系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并以两个系统为例,采用非序贯蒙特卡罗的概率分析算法,对发电机模型和负荷模型的影响进行了统计研究.文章指出,在电力系统的仿真计算中,采用不同的元件模型,其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是不同的.从概率分析的角度证明了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计算中选择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综合区域负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型的精确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析的结果.采用电力系统同步数据对电力系统负荷区域进行建模、网络化简和负荷模型辨识,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的综合区域负荷模型的概念,分析了该模型的参数可辨识性.确定了综合区域负荷的网络模型,为区域负荷的建模提供了依据.以一个简单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该负荷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王进  李欣然 《湖南电力》2001,21(Z1):11-13
从模型参数的辨识准则和辨识算法等方面,将现场实测负荷特性数据用于电力系统传统静态负荷模型和综合静态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并对这两类模型在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实际应用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感应电动机模型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仿真计算中最常用的负荷模型 ,其运行特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行为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了感应电动机模型结构与其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阐述并提出了既能描述负荷的功率恢复特性 ,又能描述负荷的低电压失稳特性的综合负荷模型结构应当满足的必要条件 ;提出适合于电压稳定分析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 .对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系统中负荷类型多种多样,系统综合负荷模型的组合方案不可能一一列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建立负荷模型库,以代表负荷模型投入情况的0-1逻辑变量为决策变量的最优负荷模型自动选择的方法:根据实际电力系统的负荷结构组合出各种动态等值模型,并且在众多模型组合方案中自动选择出最优的模型组合,并将传统启发式算法引入优化求解过程。通过对实际电网动态等值模型的自动选择,得到所选模型组合能够较好的描述负荷行为,表明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模型自动选择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最大负荷及负荷率的变化,导致电力系统负荷曲线形状的变化。文章在此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测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的模型,方法新颖,计算简单,精度完全能满足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华东电力》2013,(3):550-554
总结电力系统仿真负荷模型实测建模中数据选取、负荷分类、模型综合、模型拓展,提出了大电网中实测负荷模型参数库的建立与修改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介绍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分析程序中常用的负荷模型,分析了上述负荷模型的结构及其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程序中的实现过程,指出了上述负荷模型的不足。根据变电站负荷的实际构成,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综合负荷模型。该模型物理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可方便地模拟负荷元件和包括配电网络、无功补偿系统和接入低压电网的发电机的供电系统。2004年和2005年东北电网的4次三相短路试验验证了该综合负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问题作为一个区别于其他建模问题的特殊的电力系统难题,关键在于负荷的时变性.基于量测的建模方法中常用的单一的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其他输入输出模型又十分复杂,难以实现.基于量测的建模方法,针对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和模糊T-S模型的特点,把模糊T-S模型用在了非线性的动态负荷建模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负荷强时变性而难以进行负荷建模的问题,简化了复杂的负荷模型,并得到了比传统的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更加精确的辨识结果,同时给出了负荷建模装置的硬件设计电路.实际应用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同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综合负荷,亟需一种通用的模型结构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线安全分析精度的要求。对含电动机负荷和静态负荷的综合负荷模型进行研究,分别建立新型电力系统下考虑电压相角变化和忽略电压相角变化的综合负荷广义离散等值模型,得到综合负荷广义离散等值模型的参数,并分析模型参数与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内在联系以及各模型系数间的物理特性。通过CEPRI-36节点系统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和算法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丁坚勇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209-2215
为了给研究人员提供负荷建模研究及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具有的重要意义较全面的认识,分析了现有的负荷建模方法,系统地阐述了负荷模型及算法上的进展,它包括在静态负荷方面通过采用连续动态方法,根据负荷电压的变化实时修正负荷模型参数,在临界状态下通过分段多项式模型描述加以改进;在负荷建模方面分析了负荷动特性描述、负荷时变性、模型参数的分散性、负荷模型无功分析和负荷的非线性、变结构特性方面问题解决的进展。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上述解决方法,使得负荷模型的精确性和适应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满足复杂大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安全稳定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理背景的微网总体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网是集分布式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的小型电网,通过公共耦合点与大电网相连,与大电网之间的功率可双向流动,需对微网进行建模以研究微网接入。从微网基本元件出发,分析了微网负荷、电源元件模型与传统电力系统元件模型之间的联系,借鉴负荷建模理论,提出了微网整体建模的思路,将微网中静态负荷与外部表现为静态特性的电源等效为等效静态模型,推荐采用幂函数模型;将风力发电机、电动机等动态元件等效为等效电机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了等效电机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13.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标准制定、实用计算等多方面分析了国内短路电流计算对负荷的处理现状;基于实际电网算例,指出负荷模型是影响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典型负荷站建模,分别探讨了沿用暂稳计算负荷模型与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合理性。建议在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推广使用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电力负荷具有的时变性、随机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得负荷模型建模成为电力系统几个最困难的研究领域之一,四川电网在2009年开展了负荷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介绍了德阳五里堆站动态负荷建模平台,应用该平台的测量数据对德阳站进行综合负荷模型辨识,所辨识的实测参数与常规参数进行对比,说明实测负荷模型的精度比典型负荷模型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合理论的大区电网负荷建模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负荷模型向量基的概念,把基于元件的建模方法(综合统计法)和基于量测的建模方法(总体测辨法)结合起来,以聚合理论为基础,把实测点的负荷模型外推到其他未知点。通过负荷调查统计建立负荷模型系数矩阵,由实测点的负荷模型,通过不相容方程求最小二乘解,得到该地区的负荷模型向量基,区域内的其他任意未知点的负荷模型均可通过负荷模型向量基求出,建立该地区的负荷模型参数库。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电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实际电网中提高负荷模型实用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负荷具有的自身特点,对实际电网中如何提高负荷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首先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负荷进行分类,以消除由于负荷时变性对建模造成的影响;然后应用多曲线拟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综合来达到减少模型个数的目的;最后通过轨迹灵敏度的方法对参数进行简化,最终得到实用性较强的负荷模型,从而解决了困扰负荷模型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为模型的实用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负荷模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提供精确的负荷模型。采用乐观或保守的负荷模型将会对电网安全或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型用电设备不断出现,负荷的动态特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早期的简单负荷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电网稳定计算的需要。综述了负荷模型的发展历史、负荷建模的常用方法、常用负荷模型及对系统稳定的影响,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应该建立区域电网负荷模型动态数据库,并指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月度负荷具有增长和波动二重趋势.作者首次提出以纵向历史数据为原始序列,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增长趋势预测;以横向历史数据为原始序列,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波动趋势预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最优可信度的概念,同时考虑了月度负荷的两种趋势,建立了综合最优预测模型.该模型兼顾了前两种模型的建模特点,优于只考虑单一发展趋势负荷预测的模型.对电力负荷预测应用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月度负荷预测的精度,也同样适用于进行周、季负荷等具有二重趋势的负荷序列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的负荷谐波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现有谐波负荷建模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应用瞬时对称分量法进行负荷谐波建模的新方法——首先应用瞬时对称分量变换获得电压、电流的瞬时零序、负序和正序分量并由此建立各序分量的等效电路,然后推导出负荷在相坐标下的数学模型。该建模方法可用于各种类型三相负荷的谐波建模,且简单、快速,能用于在线计算。应用此思路对一三相不对称的非线性负荷进行谐波建模的算例结果表明了此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电压稳定研究中的负荷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综合负荷模型及其建模是电压稳定研究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全面地论述了电压稳定研究中综合负荷模型的应用现状,系统地阐述了当前电压稳定分析中常用负荷模型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电压稳定分析中综合负荷建模的基本要求和建模方法,对电压稳定分析及其负荷建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