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u(C_(10)H_(14)N_4)(C_7H_4O_3)_2·3H_2O(1)(C10H14N4=1,1'-(1,4-丁基)双咪唑(bbi);C7H4O3=对羟基苯甲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R-3c空间群,a=20.614(19),b=12.349(11),c=12.003(11),α=90°,β=116.840(14)°,γ=90°,V=2 726(4)3,Z=4,F(000)=1 892,S=1.054,R1=0.1044,wR2=0.206 2[I2σ(I)].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设计和修饰1,4,7-三氮环壬烷配体以得到有特殊性质的功能配合物,合成了一个修饰1,4,7-三氮环壬烷的重要中间体化合物1,4-二(对甲苯磺酰基)-1,4,7-三氮环壬烷,并用X-射线晶体衍射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a=0.572 15(7) nm,b=1.373 74(17) nm,c=2.741 9(3) nm,V=2.155 1(5) nm3,Z=4,Mr=437.57,F(000)=928,Dc=1.349 g/cm3,μ(MoKα)=0.710 73 mm-1,R=0.084 4,wR=0.236 6.其中1 890个独立衍射点,1 100个I>2σ(I)的可观察衍射点用于结构分析和结构修正.从晶体结构图可知,在此化合物中,两个苯环之间的二面角为37.1°,分子间通过C—H…O氢键进行堆积.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合成两个新颖的三维异金属配位聚合物{NaNd(C_2O_4)_2[HN(CH_3)_2](H_2O)_2·H_2O}_n(1)和{Na_2Pr(C_2O_4)_2(μ_3-OH)[HN(CH_3)_2]H_2O}_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可得: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单斜晶系,结晶在P2_1/n空间群,配合物1:a=0. 969 9(6) nm,b=1. 184 9(8) nm,c=1. 236 9(8) nm,β=99. 236(6)°,Z=4;配合物2:a=0. 973 0(4) nm,b=1. 198 0(5) nm,c=1. 242 2(5) nm,β=99. 487(4)°,Z=4.配位聚合物1和2通过C_2O_4~(2-)以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并通过C_2O_4~(2-)进一步构建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乙腈中,二(4-苯基吡唑)甲烷(bphpzm)与CuCl溶剂热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Cu(μ-Cl)(bphpzm)]n,该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a=3.272 5(8)nm,b=0.395 28(9)nm,c=1.311 8(3)nm,α=γ=90°,β=100.465(5)°,V=1.668 7(7)nm3,C19 H16 ClCuN4,Mr=399.35,Dc=1.590 g/cm3,Z=4,F(000)=816,R1=0.028 7,wR2=0.052 7,S=1.065。化合物1是由半梯型一维[Cu(μ-Cl)]n链通过bph-pzm配体桥连而形成的两维结构。每个铜原子与两个Cl原子和两个N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结构。Cu-N,Cu-Cl键长分别为0.208 2 nm,0.237 9 nm。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三核配合物[Ni3(Htrz)6(H2O)6](SO4)3.8H2O(1),其中Htrz=1,2,4-1H-三氮唑.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802(2),b=12.120(3),c=18.663(4),α=71.28(0)°,β=86.66(0)°,γ=62.04(0)°,V=2 219.5(8)3,Z=2,F(000)=1 666,R1=0.1217,wR2=0.360 0.CCDC:831634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孔状的无机混合金属钒-钴化合物[(H2O)2Co(VO3)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晶体属于六方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5.5647(1),b=10.6877(1),c=11.8514(1),V=704.848(15)3,Z=4,Mr=292.84,Dc=2.760g/cm3,μ(MoKα)=4.922mm-1,F(000)=564,S=1.072,R=0.0131,wR=0.332[I2σ(I)]。配合物1由共享角的VO4四面体链组成,它通过钴-氧共价作用结合配合物阳离子[Co(H2O)2]2+部分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新型杂化物[Cu(bipy)(SiMo12O40)0.5](H2bipy)0.5·H2O(1).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4 85(6)nm,b=1.179 30(7)nm,c=1.328 96(8)nm,α=105.328(5)°,β=102.773(5)°,γ=114.872(6)°,V=1.376 21(14)nm3,Z=2,R1=0.047 9,ωR2=0.116 0.该化合物具有梯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还对对化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丙酮溶剂化(2-氨基吡啶)(5,10,15,20-四苯基)卟啉镉(II)[Cd(TPP)(C5H6N2)]·CH3OCH3,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33 1(2)nm,b=1.327 5(3)nm,c=1.516 0(3)nm,Z=2,Dc=1.358 g.cm-3,μ=0.555 mm-1,F(000)=900,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38 7,Rw=0.099 8,S=1.084。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化合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合成2个新型配合物:[Er_4(HL)_4(L)_4·(H_2O)_(20)](配合物1)和[Eu_2(HL)_2(L)_2·(H_2O)_(10)](配合物2),[H_2L=4′-(5-四氮唑基)-联苯4-甲酸].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a=1.204 6(2)nm,b=1.611 3(3)nm,c=1.713 7(3)nm,α=83.48(3)°,β=70.39(3)°,γ=68.57(3)°,Z=1;配合物2:a=0.80900(16)nm,b=1.1810(2)nm,c=1.727 0(3)nm,α=105.23(3)°,β=96.69(3)°,γ=107.92(3)°,Z=1.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零维结构,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多酸化合物[Cu12Cl2(trz)8[HPMo12O40]]n(1)(trz=1,2,4-三氮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1为单斜晶系,C2/m空间群,a=2.161 8(4)nm,b=2.167 26(10)nm,c=1.601 24(15)nm,β=117.090(11)°,V=6.320 7(14)nm3,Z=4.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质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Cu2(N3)2(PPh3)4]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348 8(5)nm,b=1.373 8(3)nm,c=2.009 9(4)nm;β=106.42(3)°,Z=4.配合物[Cu2(N3)2(PPh3)4]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叠氮基团桥联的双核铜分子,铜(Ⅰ)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2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及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用硅酸钠和钼酸钠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Cu2(phen)4(SiMo12O40)](phen=1,10-邻菲洛啉)(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03 2(3)nm,b=1.152 2(2)nm,c=2.340 8(8)nm,β=108.29(3)°,V=3.337 3(15)nm3.同时也研究了化合物1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4-甲基吡啶和4-醛基苯甲酸制备4-[2-(4-吡啶)乙烯基]苯甲酸(HPC)配体,再以此为配体合成一例新型的异金属配位聚合物:[SrCu2I2(HPC)2]n·n DMF(DMF=N,N-二甲基甲酰胺)(1).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 995 6(11) nm,b=0. 731 6(4) nm,c=2. 350 8(13) nm,α=90. 00°,β=107. 522(7)°,γ=90. 00°,Z=4.配合物1是由Cu2I2无机链与Sr(HPC)2链组装而成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研究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现配合物1在450 nm处有较强的蓝色荧光,源于I→Cu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 X-射线晶体衍射 ,确定了 ( Me2 NCS2 ) 2 CH2 (化合物 I)和Me2 NCS2 CH2 CH2 S2 CNMe2 (化合物 )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 M2 NCS2 ) 2 CH2 属于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 :Pca2 1 ,晶胞参数为 :a=1 3.80 99( 3) ,b=4.345 3( 1 ) ,c=2 0 .3686( 4 ) ,Z=4。 Me2 NCS2 CH2 CH2 S2 CNMe2 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P2 1/c,晶胞参数为 :a=6.0 69( 7) ,b=7.82 9( 2 ) ,c=1 3.45 5 ( 3) ,β =91 .76( 3)°,Z=2。它们都包含了由硫原子与烷基相连的两个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在化合物 I中 ,由亚甲基相连的两个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平面间的二面角是 5 5 .92 ( 2 )°。在化合物 II中 ,原子 S1、C4、C41、S1 1所在平面与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原子所在平面间的二面角为 84.4( 2 )°。在两种结构中 ,S2…C4的距离 (分别为 3.0 899( 2 ) ,3.0 966( 3) )比范德华半径 ( 3.5 5 )小很多。范德华力对晶体结构起到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步溶液合成法制备了异金属配合物[(In Cl)4(Me OH)2(m-OMe)4(μ3-OMe)2(μ3-SCH2CH2SCH2CH2S)2(Cu PPh3)2(]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其中a=23.921 4(7),b=10.449 6(3),c=26.687 0(8)?,V=6 670.9(3)?3,Z=4,Mr=1 807.56,Dc=1.800 g/cμ3,m(Mo Ka)=2.429 mm-1,F(000)=3 584,S=0.969,最后修正I2s(I)的8 279个可观察点和717个参数,得到修正因子R1=0.049 6和权重因子w R2=0.077 0。在配合物1中,每个铟(In)原子通过2个μ3-OMe和4个m2-OMe构成以铟(In)原子中心的平面桥式连接,在每个单胞中有四个铟(In)原子可归属为(In4)四核,并且2个[Cu(PPh23)]+离子碎片通过[SCH2CH2SCH2CH2S]-配体连接In4核,从而形成了标题的三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MoO2(C9H6NO)2]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341 6(3)nm,b=0.934 46(19)nm,c=1.362 2(3)nm,β=109.78(3)°,Z=4.该化合物通过Mo原子有一个二重对称轴.在[MoO2(C9H6NO)2]的分子结构中,Mo(Ⅵ)原子处于扭曲的八面体中心,N(1)、N(1A)、O(2)、O(2A)位于八面体的赤道位置,O(1)、O(1A)位于八面体的顶点位置.从晶胞堆积图中可看到,通过C(8)-H(8A)…O(1)有一潜在的弱的氢键,使标题化合物的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X 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Cu2 (N3 )2 (PPh3 )4 ]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c, 晶胞参数为:a=2. 348 8(5)nm, b=1 .373 8(3)nm, c=2 0099(4)nm; β=106 42(3)°, Z=4。配合物 [Cu2 (N3 )2 (PPh3 )4 ]的每个分子是由 2个叠氮基团桥联的双核铜分子,铜(I)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 2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及 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Zn(C7H5O2)2(C10H8N2)]·H2O, 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分子式是ZnC24H20N2O5,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 0.651 7(1) nm,b=1.910 2(1) nm,c=1.782 9(1) nm;β=90.380(1)°,V=2.219 3(2) nm3,Z=4,Dc =1.442 g/cm3, Mr=481.79, F(000)=992, μ=1.145, 最终偏差因子 (对I>2σ(I)的衍射点) R1 =0.073 7, ωR2 =0.228 1,对全部衍射点R1=0.085 9,ωR2 =0.251 0,ω-1 =[S2(F20) + (0.182 3P)2 + 3.814 1P],P = (F20+2F2c)/3.配合物中的Zn(Ⅱ)分别与2个水杨醛的4个氧原子和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形成一个变形的八面体,并通过氢键与范德华力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柔性有机羧酸配体3,3′,4,4′-二苯酮四甲酸作为构筑单元,同时选取吡啶类配体作为辅助配体,采用扩散方法合成具有三维孔洞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2(bptc)(N3)2(H2O)2]·2H2O}n(1)(H4bptc=3,3′,4,4′-benzophenonetetracarboxylic,N3=dipyridin-2-ylami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荧光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6.696(4),b=20.801(4),c=9.552(2),V=5 198.3(17)3,Z=4;最终偏离因子R=0.053 0。配体bptc4-键连金属Cd(II)构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另外,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三维超分子多孔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四圆X-射线衍射研究了来曲唑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来曲唑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7.030(14)(A), b=16.170(3)(A),c=13.360(3)(A),β=104.80°,V=1 468.3(5)(A)3,Z=4,晶格中分子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而形成二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