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MOTOmed重复性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规范化的诊断和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法、Fugly-Meyer评分法、Barthel分级测定评分法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MOTOmed重复性训练,对照组采用MOTOmed重复性训练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改善中风后痉挛偏瘫状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状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y-Meyer评分和Barthel分级测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MOTOmed重复性训练能够明显降低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组(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组)、B组(电子生物反馈组)和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组)各30例,分别进行分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1),B、C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开展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偏瘫九针"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B组仅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下肢,C组除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外,在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时施治"偏瘫九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星期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和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的下肢功能评分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星期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C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与A组、B组对应时间点作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九针"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已明确诊断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B组(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即综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等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早期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共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将采用早期功能训练的57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采用着针灸推拿配合早期功能训练的53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52.6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侧肌力为(4.08±0.89)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患侧肌力(2.83±0.6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早期功能训练能够提高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运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安瑜  徐应倩  黄璐 《新中医》2021,53(3):135-13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症状、肢肌张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肢肌张力改善情况(Ashworth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改良RANKIN量表)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肌张力Ashworth评分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Ashworth评分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ANKI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肌张力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靳三针疗法,穴取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膝三针、足三针及承筋、承山等,然后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连续进行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估及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55.32±17.10vs 47.48±17.1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腓肠肌Ashworth痉挛分级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36/40)vs(72.5%(29/40),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疗效优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相结合优化康复方案在中风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中风后偏瘫共8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功能训练配合针刺)与观察组(予以运动疗法、功能训练配合推拿),对两组疗效和治疗费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的简化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级、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I指数、MRS分级、QO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但差异仍不显著(P 0.05)。结论:康复推拿及康复针刺对中风后偏瘫均有一定疗效,在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40例中风偏瘫肢体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组给予枢经推拿疗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McGill疼痛量表、Barthel指数(BI)、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McGill疼痛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 0. 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枢经推拿疗法能更好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疼痛,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84-148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明显,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脊髓损伤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针灸治疗、电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更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牧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训练6小时,每周训练5次;观察组采取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训练2小时,每周3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STEF评分和BI指数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能够有效改善运功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结合组30例,采用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推拿治疗.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结合组Fi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偏瘫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悬吊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悬吊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头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分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探讨方氏头针对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配合Rood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shworth量表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和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均可明显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且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优化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改良BartheI指数(MBI)、改良Ashworth评定患者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下肢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70.05)。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与MB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的改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肢体运动系统在偏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4例偏瘫患者经过家属的同意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评定结果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下肢模式化运动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及Ashworth痉挛分级法进行下肢功能和肌张力评定.结果:治疗后4周、8周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评定结果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两组比较,发现下肢功能的改善和肌张力的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MOTOmed在偏瘫模式化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科近两年来收治的46位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定期变换体位、被动训练、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更为专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2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2组患者的运动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各自分析评估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运动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经过更为专业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叶维敏  留盈盈  洪显钗 《新中医》2015,47(8):274-276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中风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银杏达莫静脉滴注配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ADL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2%,对照组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