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仲景的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中,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69条.应用的穴位有风池、风府、期门、巨阙、大椎、肺俞、肝俞、劳宫、关元等14个,治疗病证条文32条。他的针灸思想仍是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针灸的基本方法是因势利导,用针刺祛邪,温灸扶正;他还善于用灸法回阳救逆,辨治厥证。仲景还对当时普遍使用温针、火疗法产生很多误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针灸运用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仲景是汉代著名医家,他不仅晓医明药,被后世尊为医圣,而且对针灸的运用亦别具匠心,具有独到之处.仲景运用针灸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伤寒论》中,全书397条,113方,其中涉及针灸的条文有24条。  相似文献   

3.
该文整理、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针灸条文,提出张仲景针法、灸法的应用规律与特色。针法多用于疏理经气,清热泻实;灸法多用于温阳补虚,或宣通阳气;由于操作简捷,针灸疗法常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针灸常与方药等其他治疗方法协同使用,可增强疗效,尤其对于疑难病证。张仲景针灸治疗的指导思想首先是提倡治病求本,同时注重标本兼治。其二,强调辨证论治用针灸,尤其重视脉象、经络及穴位,在异病同治方面内容丰富,且较多选用特定穴。其三,主张治未病,无论是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在针灸治疗上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的针灸条文为依据,分析张仲景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摘录两书中涉及针灸的条文,分析、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结论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体现在以下7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病求本,重在辨证;阳证宜针,阴证宜灸;针灸具有发散表邪、疏通经脉、清泻瘀热、温阳散寒、通阳行痹等多种作用,并将针灸后患者的反应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阴虚内热、阳盛里热、太阳表证禁用火治;选穴精少,善用特定穴;针灸药并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的针灸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仲景不仅是一位擅长外感杂病的内科医生,还是位具有相当造指的针灸专家,整部<伤寒杂病论>涉及到针灸的条文共有69条.张仲景针灸法直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方法,并开创了后代针灸学的广阔道路.他的针灸法和他的整部著作一样,实用性强,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张仲景的针灸特色,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何刚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1-1,i00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灸药并重,针灸治疗中强调辨证为先,主张阳证宜针,阴证宜灸,阳盛阴虚,忌用火灸,并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出了很多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是一位针灸和药物并重的医家 ,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 ,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 69条 ,应用的穴位有风池、风府、期门、巨阙、大椎、肺俞、肝俞、劳宫、关元等 9个。他的针灸学说 ,承自《内经》,基本原则仍是辨证论治 ,基本方法是因势利导 ,用针刺祛邪 ,温灸扶正 ,既重视针灸的治疗作用 ,又针对当时普遍使用温针、火法产生很多误治变证的情况 ,阐明误用的危害 ,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救误方法。兹对其针灸学术思想浅析如下。1 治未病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早防与已病早截。未病早防 ,为未病之前 ,要注意摄生保养 ,抵御外邪侵犯 ,使不发…  相似文献   

8.
《千金要方》针灸禁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宜忌,与药物宜忌类同.在临症医学方面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用非所宜,或犯其禁忌,轻者可损人形躯,重则甚致夭亡,决不可等闲视之.历代医家,对其均有认识,但将其之与药物禁忌之意义等同看待者,则鲜见其人.况针灸之术,历代多置为小科,病者或忌于露体,或畏于针痛,而医者或厌其烦,或藐视其效,故并未将针灸摆在应有位置上.对针灸宜忌理论,各家文献虽多有论述,但真正使之蔚然成大观者,乃为晋唐间事.而对其作全面总结者,当推晋·皇甫谧、唐·孙思邈二人.试观唐代以前各家的只言碎语,我们可窥其理论渊源所在.<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甘肃武威汉代医简有"人生一岁,毋灸心"等语.  相似文献   

9.
试析张仲景针灸运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平 《中国针灸》1991,11(4):48-50
  相似文献   

10.
<正>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名机,东汉末年河南南阳人。撰《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内科学和热病学的辨证施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全书涉及或专论针灸的条文。在《伤寒论》的397条中有35条,在《金匮要略》的398条中有9条。虽然篇幅小大,但有独到之处。足以了解作者应用针灸的特点,反映了作者的针灸学术思想。关于针灸的治疗作用外感热病传变甚速而病情发展较快,故仲景主张早期治疗。假令经络已经受病,就应抓紧时机,用“导引、吐纳、针灸……”等法,当其“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金·1)又如外感热病按六经传变有一定规律性。当病  相似文献   

11.
李增华 《光明中医》2007,22(11):2-4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专书,书中理法方药俱备,在理论和临床上,对中医内、妇、外等学科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兰英 《陕西中医》2004,25(7):667-667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 ,迫使胃内容物从口中而出的病证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为详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及症状而立法遣方 ,极尽变化之妙 ,至今仍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将其归纳为 1 5法 ,予以分析探讨 ,以飨同道。1 温中降逆法 肝寒犯胃 ,浊阴之气上逆 ,证见呕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日渐突显,成为21世纪的医学热点之一.回顾医圣张仲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总结其诊治精神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对当今中医诊治精神疾病定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探析廖子君(湖北中医学院伤寒研究生430061)关键词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仲景所论血证之范围极为广泛,非特指今之《中医内科学》(五版)之出血。他如血瘀、血虚、血寒及其所致诸症概不例外,内、外、妇、儿亦无所不及。其论宏深粹密,玄微奥...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服用桂枝汤后要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中均以粳米为粥,用以防止药物苦寒败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十枣汤后仲景提出要喝糜粥,其目的就是固护正气、加强祛邪作用;仲景根据巴豆得热助泻,得冷泻止的特点,让病人进食冷粥以防止下利太过,耗伤正气。仲景使用粥,也有冷热粥及先后之别,如三物白散用的是冷粥,桂枝汤和理中汤是药后服粥,白虎汤、桃花汤则是用粥作为辅料,一起服用。现代人对粥的用法多侧重于养生保健及治病调体两方面,在原有常用谷物的基础上,加上有治病作用且口感较好的草药,一起熬制,来发挥更多的治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论述了伤寒、杂病的辨证论治,而且极其重视易被医家忽略的影响疾病疗效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的加工炮制、服药护理、药后反应观察等,兹就这方面的内容综合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张永宜 《河南中医》2013,33(4):475-477
《伤寒论》中对不寐的论述甚为详细,并给出了大量治疗不寐的治法,主要包括温阳安神法、养心安神法、交通心肾法、滋养阴血法、清宣郁热法、除湿和胃法、滋阴清热法、清热育阴利水法、阴阳双调法等.以上诸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仲景审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傅长龄  陈丽名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4,(19):1705-1707
附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其有大毒,用量不易掌握。追溯《伤寒杂病论》,探究张仲景附子的用量,发现其附子常用1枚,但1枚附子的实际重量目前观点尚未统一。通过文献研究考证,认为张仲景所用附子1枚重约6.9g,现代炮制附子多反复用水浸泡、高温水煮、高热爆炒,这是后世附子用量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