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野 《陕西教育》2008,(10):21-21
一、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人常说尊严来自实力,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人云“以今率人,人若身先”。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对学生的要求自己要先做到,班主任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这样的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相似文献   

2.
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告”,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3.
虚拟与现实虽然作为两个世界而存在,但生活在这两个世界中的主体——人是同一个。就这两个世界的道德关系而言,不是要建立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体系,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同一的道德人格。只有具备同一道德人格的人,才能在任何一个世界中都表现出前后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气度。因此,学会倾听,你会变得道德高尚;学会倾听,你会变得胸襟开阔;学会倾听,你会从中受益无穷。一句话,学会倾听,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5.
毛建顺 《湖南教育》2003,(11):18-18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正日益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方针,对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指借助道德的力量,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以德育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真正有效地实施以德育人有赖于教师深化认识,并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当前,在以德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它的三种内涵。以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下,学生不仅“亲其师,信其道”,也因教师崇高人格的感召“不令而行”。这是以德育人的第一种内涵。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6.
<正>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一定要是道德高尚之人,才能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教的楷模,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知行合一。2017年6月17日,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知行合一与教师德性"隆重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调研员赵建军,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海淀区政协主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以身作则,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地承认。爱学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方设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全心全意关心和培养学生,为学生负责,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师德建设问题是当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 ,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道德的实践比道德的理论更重要。强调教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用实际行动为人师表 ,做人楷模 ,真正实现师德的“知行统一” ,实现教师以身立教的作用是当前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四个结合 1.知行结合。在这个德育模式中,道德应抓知与行的结合。也就是说,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固然十分重要,但归根到底,必须使道德认知最终落实到道德行为上,以便能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内外相符。 2.情意结合。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情感和意志本来就是相互制约、彼此渗透的。一方面,情感可以  相似文献   

12.
李姗姗 《林区教学》2012,(6):122-123
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教师要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地承认。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走出人生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孔子提出的德教为先的思想,要求人的一生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待人接物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立身处世要有忠恕精神,同时还应学会各种知识技能。这种重视德教的思想,今天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做到教师动“情”,学生“激”情,教材内容“渗”情,教学形式“煽”情,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付力 《双语学习》2007,(12M):93-93
所谓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学问、有能力,还应有高尚的品德。因此,在教育中不能只重知识,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做到“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意识单纯,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大,他们正处在思想道德打基础的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给他们以正确向上的道德精神的武装,这对改善社会道德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道德精神应注意如下几点。一、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要切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在“五爱”、“四有”的教育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与这些规范相联系的荣誉感、自豪感、愧疚感和羞耻心,要使学生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崇尚道德、讲究德行就是美,就是高尚,而淡漠、违背道德、纪律就是丑陋,就是羞耻。教师一定要…  相似文献   

17.
论以德立权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培养良好的道德,才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获得权力,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实现以德立权。领导干部以德立权要坚持克己奉公,培养公务道德,做到时时廉洁自律,牢记艰苦奋斗,始终执政为民;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政治道德,在思想观念上、在基本素质上、在工作方法上做到与时俱进;要坚持求真务实,培养责任道德,做到带头坚持真理,带头弘扬正气,带头调查研究,带头督促落实。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被摆在首要位置,可见树立高尚的道德对于“树人”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正好给出了合理的答案:培养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初步形成阶段,其是非观念较为模糊,缺乏明辨能力,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但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只有抓好小学的德育工作,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校及德育工作者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开展“立德树人”,要把德育工作做得小一点、离学生近一点、实一点,让学生知行统一,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大学美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和创造精神。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在我们…  相似文献   

20.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道德建设将产生正面与负面两种影响。本文认为,要加强高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应从以理育德、以情养德、以廉保德、以法促德、以师带德、以形载德六个方面入手。从而使高校道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