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性SOD对兔急性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Bai Y  Guan J  Pi J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29-432
目的探讨高眼压后活性氧自由基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情况及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对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6.67kPa(1kPa=7.5mmHg)、维持1.5h的高眼压解除24h内兔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及球后注射Cu-Zn-SOD对高眼压解除后12h时兔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MDA在高眼压解除后0~12h逐渐增加,12~24h维持较高水平。SOD活性和GSH-Px活性在高眼压解除即刻均低于正常水平,以后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SOD活性在高眼压解除4h后又开始下降。GSH在高眼压解除后24h内无明显变化。球后注射Cu-Zn-SOD能减少兔视网膜组织中MDA生成,增加SOD活性。结论活性氧自由基参与了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球后注射大剂量SOD对提高视网膜抗氧化损伤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直线加速器照射大鼠眼部制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与氧化应激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45只2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Gy组、30Gy组,每组15只。直线加速器照射眼部,单次剂量10Gy。10Gy组放射1次。30Gy组每周放射1次,连续3周,合计剂量30Gy。放射后正常饲养3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并取眼球。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黄嘌呤法测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结果 造模后3个月,30Gy组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松散,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水肿,10Gy组模型大鼠视网膜仅神经节细胞层轻微水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88.80±16.44)U·mgprot-1(P<0.05)、(11.02±4.02)nmol·mgprot-1(P<0.01)、(16.89±6.02)U·mL-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78.50±18.09)U·mgprot-1、(15.26±5.34)nmol·mgprot-1、(28.66±8.82)U·mL-1,三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10Gy组比较,30Gy组MDA含量和ROS含量均升高(均为P<0.05)。结论 直线加速器放射造模时,30Gy为最佳放射造模剂量,造模后大鼠视网膜SOD活性降低,MAD及ROS含量均升高,可能是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青光眼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用25g?L-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注入家兔前房内,制作青光眼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按每日300mg?kg-1体质量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d后测定视网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含量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丙二醛(methanedicarboxylic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视网膜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分别为(42.0±3.3)U?mg-1、(18.3±1.7)U?mg-1、(1.9±0.2)U?mg-1、(33.3±2.7)mg?mg-1和(97.0±7.6)mg?mg-1,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7.0±2.9)μmol?mg-1和(18.0±1.7)μmol?mg-1,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白藜芦醇治疗组视网膜上述抗氧化酶活性、GSH和AsA含量分别为(49.2±2.9)U?mg-1、(24.1±3.2)U?mg-1、(2.8±0.2)U?mg-1、(43.0±3.5)mg?mg-1和(108.4±8.1)mg?mg-1,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0.1±2.4)μmol?mg-1和(12.4±1.0)μmol?mg-1,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增加视网膜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从而可以减青光眼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抗氧化酶类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抗氧化酶类的变化。方法对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6、12和16周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ge,GSH-Px)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e,LPO)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各实验时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LPO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抗氧化机能显著降低,这种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对大鼠晶状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对抗氧化酶活性和非蛋白质巯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造成香烟烟雾损伤模型并测定晶状体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sulphydrylgroup,NP-SH)的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的活性。结果吸烟组大鼠晶状体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NP-SH的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香烟烟雾可能是导致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noN蛋白及TGF-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SnoN蛋白及TGF-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DR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DM)组,每组各1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等体积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后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均完整摘除各组大鼠的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及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8周和12周,DM组大鼠血糖值分别为(22.64±3.57)mmol?L-1、(24.08±1.60)mmol?L-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4±0.91)mmol?L-1、(4.50±0.66)mmol?L-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无表达或弱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的OD值分别为0.1210±0.0056、0.1550±0.0070,均较正常对照组(0.0220±0.0079、0.0250±0.0070)明显增加(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高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的OD值分别为0.4120±0.0113、0.2140±0.0069,均较正常对照组(0.9450±0.0070、0.9440±0.0051)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降低更明显。结论 SnoN蛋白对TGF-β信号通路起负反馈抑制作用,能降低TGF-β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松  杨锡兰 《眼科研究》1995,13(2):86-88
对42例AMD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AMD患者血浆LPO浓度显著高于,红细胞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湿性AMD患者血浆LPO浓度高于干性AMD患者,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揭示AMD患者清除自由基(FR)的能力降低,测定血浆LPO和红细胞SOD对诊断和治疗AM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岩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高剂量组(0.20g?L-1)和低剂量组(0.05g?L-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置于光照强度为(4000±200)Lux的光照箱内照射12h。高、低剂量组光照前3d给予岩茶提取物尾静脉注射,每天一次,光照结束后继续给药7d后处死。光镜下观察4组视网膜病理变化,检测视网膜组织外核层厚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 光损伤组光镜下视网膜各层结构疏松,外核层厚度变薄,见大量空泡细胞;感光细胞内外节排列紊乱,染色不均。高、低剂量组损伤均较光损伤组轻,其中高剂量组损伤更轻。与正常对照组(41.06±1.01)μm比较,其余三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薄(均为P<0.05),高、低剂量组较光损伤组(15.10±1.92)μm厚,其中高剂量组(25.77±1.08)μm较低剂量组(19.24±0.55)μm厚(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视网膜组织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光损伤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视网膜SOD活力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5),高剂量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 岩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的影响,以探讨炎症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中的作用。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依据LPS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LPS-50、LPS-100和LPS-500组,并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和氧诱导对照组(OIR组)。N组幼鼠喂养于空气中,实验组和OIR组幼鼠饲养于氧气体积分数为80%/21%(24h交替一次)的氧箱中至出生后14d(P14),随后移至空气中继续饲养。实验组幼鼠行OIR处理过程中,于P7行LPS腹腔注射,LPS-50、LPS-100和LPS-500组注射剂量分别为50μg?kg-1、100μg?kg-1和500μg?kg-1。检测各组幼鼠在P7(注射前)、P8、P11和P14等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变化;并分别于P14和P18制作全视网膜铺片,通过GS-isolectinB4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血管化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在各检测时间点,各实验组和OIR组幼鼠的体质量均低于N组(P<0.05)。P7时,各实验组和OIR组体质量无差别(P>0.05);至P8、P11和P14时,LPS-500组幼鼠体质量明显低于OIR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P14时,N组幼鼠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已覆盖整个视网膜;而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存在无血管区,且LPS-500组无血管区面积最大(27.32% ±3.58%,P<0.01)。P18时,N组视网膜血管网层次结构清晰;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且LPS-500组新生血管累及视网膜的范围最广(累及钟点数为6.83±1.72,P<0.01)。结论 LPS诱导炎症可加重大鼠OIR,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炎症可能参与ROP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热休克蛋白A12B(heatshockproteinA12B,HSPA12B)的表达。方法 取SPF级SD大鼠9只,用水合氯醛处死后立即摘取眼球,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HSPA12B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HSPA12B在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HSPA12B在大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均有少量表达,其中角膜组织(0.280±0.034、0.374±0.031)中表达强度相对最低,晶状体(0.331±0.036、0.453±0.040)次之,视网膜组织(0.453±0.029、0.680±0.045)中表达强度最高。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表明,在角膜组织中HSPA12B主要表达于上皮层,其中基底细胞染色最强,而角膜基质细胞上仅有弱表达;在晶状体组织中HSPA12B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皮质;在视网膜组织中HSPA12B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并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及GS标记的Müller细胞存在共定位。结论 HSPA12B在大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呈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