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各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24h内和对照组取静脉血,进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并观察各组BNP浓度差异与CRP的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与对照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NP浓度高于对照组、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和S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U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时心肌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且可反映病变严重程度,对临床综合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CHD患者按不同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31例)、2支病变组(40例)和3支病变组(46例)。结果1)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不同临床类型的CHD患者,HCY水平显示AMI组〉UAP组〉SAP组,其中SAP组、UAP组、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SAP组与UAP组、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3)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1支与3支病变组、2支与3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BNP和hs-CRP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20例非冠心痛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16-20 h以及其他研究对象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所有患者FIB浓度.比较各组间BNP、FIB的差异.结果 ①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5.233、10.133、11.800,P均<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4.809、5.884,P均<0.01),SAP组高于对照组(t值为2.830,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和O支病变组(t值分别为10.262、15.366,P均<0.01).②AMI组平均FIB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3.871、5.403、6.505,JP均<0.01),UAP组平均FIB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为2.720,P<0.05),SAP组和对照组FIB无明显差异(t值为1.211,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FIB高于单支和O支病变组(t值分别为4.983、6.364,P均<0.01).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FIB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BN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寻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NP,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入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39例和多支病变组27例.应用方差分析研究BNP及白细胞计数在各组中的分布情况,用直线相关分析BNP与WBC的相关性.结果 (1)A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WBC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WBC 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WBC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和WBC明显升高,且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为危险分层和炎症程度的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共89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测定CRP含量和血清心肌酶。结果AMI组、UAP组、SAP组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SAP组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SAP组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其他组比较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治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血凝因素及炎性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的水平变化来了解血凝因素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9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Fib、DD、CRP和WBC的水平,比较AMI、UAP、SAP组和对照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的Fib、DD、CRP和WBC水平为:AMI组大于UAP组大于SAP组大于对照组,AMI组与U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UAP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因素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的四个指标可作为区别冠心病类型和评价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脑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探讨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30例非冠心病健康对照组的BNP的水平。随访30d,观察终点为AMI新发或再发、出现或心衰恶化和心源性猝死。结果:血浆BNP在AMI组(197.57±72.12ng/L)和UAP组(120.10±51.11ng/L)明显高于SAP组(38.39±36.50ng/L)及对照组(28.09±21.34ng/L)(P〈0.05)。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80ng/L组较BNP〉80ng/L组有更高的AMI新发或再发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结论:BNP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663-4664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另外选取同期住院部非冠心病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hs-C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6)。其中AMI组hs-CRP水平最低,SAP组次之,UAP组最高,其中各组之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和对照组相比P=0.0437;SAP组和对照组相比P=0.0341;UAP组和对照组相比P=0.262。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是冠心病临床检验指标,随着冠心病的发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也会随之增高,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和预后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超敏肌钙蛋白T(hs-Tn T)、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2例为CHD组,其中按临床类型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14例;另选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s-Tn T和BNP,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Tn T、BNP、hs-CRP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组hs-Tn T、BNP、hs CRP平均浓度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hs-Tn T、BNP、hs-CRP浓度水平稍高于SAP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hs-Tn T与BNP、hs-CRP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hs-Tn T、BNP、hs-CRP浓度水平不同,联合检测hs-Tn T、BNP、hs-CRP浓度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CHD诊断、治疗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1.
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非冠心病(NCHD)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用血清学和PCR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学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各组PCR阳性率显著高于NCHD组,UAP、AMI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CHD患者(A组)与同期149例健康体检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CHD患者[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无症状心肌缺血(SMI)](A组)与体检健康者(B组)血清PON-1、ox-LDL水平;比较各类型CHD患者的Gensini积分;分析CHD患者血清PON-1、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各类型CHD患者的血清PON-1水平均低于B组,ox-LDL水平均高于B组(P<0.05);PON-1水平在SMI、SAP、UAP、AMI、IHF组患者中依次降低,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依次升高(P<0.05)。各类型CHD患者血清PON-1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ox-LDL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类型CHD患者血清PON-1水平均降低,而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升高,且各类型CHD患者血清PON-1、ox-LDL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TF、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9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 2 7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 2 0例 ,1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F、TFPI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SAP组比较 ,AMI组血浆TF、TFPI显著增高 ,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AMI组血浆TF活性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TFPI活性较UAP组明显升高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UAP组血浆TF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明显升高 ,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UAP组血浆TFPI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SAP组血浆TF、TFPI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1)AMI、UAP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 ,TF触发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脉内血栓形成上发挥重要作用。 (2 )AMI、UAP患者体内TF、TFPI系统存在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12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的CHD患者8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并设健康对照组(CN)49例,对各组从群进行Hcy、hs-CRP、ba-PWV检测。结果 CHD组Hcy、hs-CRP、ba-PWV较CN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各分型组Hcy、hs-CRP、ba-PWV较C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在各分型组间比较:AMI组〉UAP组〉SAP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ba-PWV在各分型组间比较AMI组〉UAP组〉SAP组,但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y与ba-PWV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437,P〈0.05)。结论 Hcy、hs-CRP、ba-PWV随着CHD病情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因此,以上指标的检测对CHD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MYO)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评价hs-CRP在冠心病监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清中CRP、CK-MB、TNT、MYO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CRP在AMI组升高最明显,UAP组次之,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别。结论 hs-CRP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有效的诊断、监测指标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70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按Gensini评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另1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列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各病例血清MMP-12浓度。结果UAP组和AMI组的血清MMP-12水平,分别为(2.96±1.46)ug/h、(3.43±0.88)ug/L,均明显高于SAP组(1.95±0.41)ug/L和对照组(1.63±0.60)ug/L(P〈0.01),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UAP组轻度增高,但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MMP-12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MMP-12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