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继1993年第一次建筑设计变革"甩图版"之后的第二次建筑设计革命,将大大推进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变革,加速整个产业结构升级。BIM技术之所以"傲人",是因为其在以下五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促进决策流程和成本控制优化;通过在3D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施工进度(4D)和成本要素(5D)实现对项目成本、建设周期、建设质量全方位管控;利用云平台技术,使数据便于分享,减少沟通障碍;基于BIM技术,构建智能建筑及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BIM技术构建装配式生产、建设体系,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BIM技术在伊辛巴水电站厂房设计施工阶段的应用与探索,通过Bentley旗下的软件进行厂房内部各个专业的协同设计,再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复杂部位的模型展示、分层分块出图、优化设计方案、碰撞检测等,不仅可以弥补许多二维设计中的不足,提升整体设计水平,而且对指导现场施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BIM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的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评价多种水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劣,根据协同学原理中的序参量和有序度概念,对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各设置了一正一负的序参量指标,给出了阈值范围和有序度、协调度的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集的评价和筛选,丰富了水资源配置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利设计企业因其工程设计、施工环境和方式等与传统建筑设计企业有所不同,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建造中BIM应用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其自身特点。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水利设计企业的BIM应用能力,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专家访谈,并结合水利设计特点制定了水利设计企业BIM应用能力评价指标,其中包含4个方面的19个评价指标。同时,运用C-OWA算子法为指标赋权,并结合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方法构建出水利设计企业BIM应用能力评价模型。利用此评价模型对某水利设计企业BIM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分析该企业BIM应用能力的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评价和发展水利设计企业BIM应用能力的方向和侧重点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熊英明 《中华建设》2023,(11):105-107
<正>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及应用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系列难点问题,基于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整体体量大、工程内容复杂的特点,提出利用BIM技术辅助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应用的优化措施。本文以柳州市某住宅小区为例,全面分析BIM技术在设计和应用环节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研究表明,BIM技术可为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优化解决途径,有助于工程管理目标的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体的复杂性和专业BIM软件系统制约的原因,BIM技术在水电水利岩土地质专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本文以叶巴滩水电站勘察设计为例,将BIM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与模型构建,并通过基于属性地质对象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岩体质量三维分析,以及各种地质缺陷影响的三维统计评价,深入应用于特高拱坝建基面选择,为利用BIM技术解决水电水利工程地质问题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基于BIM软件平台的水利水电行业的专业协同、数据流动方式和多专业系统方式及数据接口,并总结全专业、全生命周期设计资料数据集成方式。通过BIM技术、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可调整为并行工作流程,对设计工作中各专业的提资要求、数据交付格式、出图标准,修改与联动等常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专业三维设计协同管理,实实在在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BIM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各软件厂商也纷纷推出BIM系列软件。通过介绍BIM技术的主要特点,结合其不同应用特性,将BIM技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各阶段过程中进行推广,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探究川渝两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川渝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以复合系统协同原理为指导,构建川渝两地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综合评价川渝两地2012—2021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水平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川渝两地复合系统协同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处于高度不协同和中度不协同之间,在2021年发展至轻度不协同状态;水资源系统有序度波动较大是影响协同度不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表征水资源本底条件和开发利用的序参量是影响系统有序度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李爱花  李原园  郦建强 《人民长江》2011,42(18):107-110
为了分析研究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协同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发展演进机理、模式、序参量、控制参量及整体调控框架。结果表明,当前系统演进的序参量已由受工程调控能力和供水能力影响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转变为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协同发展需要通过对系统的序参量进行调节、控制,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序参量协同效应的发挥,使系统协同程度提高,最终实现系统的有序演化。  相似文献   

11.
以往水利行业的工程设计多是采用传统二维CAD技术,与之相比,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有表达直观、纠错能力强、信息完备等优点。为克服传统设计技术图纸不易修改、表达效果抽象、工作效率低下等缺点,以实现适应斜心墙土石坝特点的水利信息化技术为目标,以CATIA为平台,结合某斜心墙土石坝工程,基于VB对CATIA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参数化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可快速修改与更新的特性,完成了以填筑量为标准的坝轴线方案比选。最后,基于三维模型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多截面的坝坡稳定计算。实践证明,CATIA技术可代替传统设计方法实现信息化建模,也可更广泛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分析计算、施工管理与运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BIM技术的泵闸工程三维协同集成化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泵闸工程多专业设计进程中,BIM三维协同技术是否优于传统二维协同设计,以及BIM集成化设计方案如何实现,是决定水利工程BIM技术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二维设计串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解并行系数、校订并行系数和延滞系数三参数,综合反映协同任务并行程度。并行进程的量化分析表明:在中小型泵闸工程中,应用BIM三维协同技术较传统二维协同设计可提高设计效率约10%;在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上,同步实现了设计阶段建模、协同、碰撞、图纸、报表等模块,完成数字一体化设计与交付,建立了BIM集成化设计方案的体系框架。BIM三维协同集成化设计可成为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效率与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小南海水电站为研究背景,介绍BIM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针对BIM系列软件在小南海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别介绍了CAD软件三维建模、Civil 3D软件处理地形、Revit软件结构建模、AIM软件快速建模及全景展示、Navisworks软件实时动态仿真以及3ds Max软件渲染、制作动画。研究证明BIM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使工程人员更容易领会施工组织设计意图,直观地了解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迅速把握关键项目控制点以及分析资源配置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协同设计技术,阐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现阶段BIM推广方式、三维协同设计发展进行总结,使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的方式进行分析。BIM服务整个工程,贯穿全生命周期,可管理,可优化;三维协同设计服务的是个体,不可优化。利用BIM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是趋势,应大力推广;三维协同设计现阶段尚不能全面替代传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拱坝工程项目在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下存在设计变更繁复,返工修图工作量大,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以及监测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繁重、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某拱坝工程为例,重点研究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优化拱坝设计与运行管理的方法。介绍了基于Revit的拱坝及其附属结构参数化BIM模型的构建;利用已建成的拱坝参数化模型探索了其在枢纽布置、施工图生成以及工程量概算方面的应用;并在监测仪器3D模型上添加时间轴,利用色彩变化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模式避免了重复返工,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与效率;BIM技术的信息化、可视化特点也使得监测信息的管理与展现更加清晰直观。BIM技术在该拱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为同类水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预制泵站的大流量运行工况,提出多筒体布置方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预制泵站全流道内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借助流动参数分布研究预制泵站的运行特征。根据流量分配的原则设计了4筒体顺序并联和对称并联两种方案,每个筒体内包含2台输送泵。在两种并联方案条件下进行了8台泵同时运行的流动模拟与分析,获得了输送泵和筒体内的流量分布,总结了输送泵实际运行工况偏离其设计工况的原因。对泵内流动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相邻泵之间的相互干扰。通过分析预制泵站出口管路内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流量分配方案及泵站底部流动特征对泵站运行的影响,描述了影响泵站运行稳定性的水力因素。研究结论为预制泵站的设计、控制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利水电行业的特点,阐述了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应用价值。实施BIM技术,将体现可视化、多专业协同、标准化、精细化优势,可以优化设计流程,保证设计深度、提高设计效率、强化设计质量。通过4D模拟,提前规划施工场地,精心安排施工计划,控制节点工期;可以更好控制投资,监控项目进展、分析反馈数据。通过BIM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提高行业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理念,在深入分析BIM建模软件和水利水电工程特殊性的基础上,以基于特征的现有参数化设计软件为系统工具,以参数化模板库和构件库为系统资源,以子模型装配和构件装配为主要过程的水利工程信息模型快速建模的理论方法体系为基础建立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可视化仿真查询系统中,实现工程各部位的精准定位和信息实时查询,为水利工程的运营管理提供便利。这是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9.
桂树强  周实  张家季  耿欣 《人民长江》2020,51(3):147-152
传统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信息丢失、专业繁多、沟通困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进度,也给后期的地铁运维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而BIM技术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以三阳路越江隧道BIM应用为例,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研究了轨道交通项目的BIM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分层分专业建立了颗粒度高、精细化程度高、现场匹配度高的BIM模型,以满足三维可视化运维管理需求。结合全系统的综合感知能力,建立了各运维管理模块间的逻辑关联,开发了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三维智能监测展示。研究结果为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最终在创建的多方协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了项目三维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为比较预制装配式管廊和现浇管廊的力学性能差异,制作了普通管廊和采用预应力连接的预制装配式管廊足尺模型。根据管廊所受实际荷载采用静力试验方法研究装配式综合管廊和普通管廊的力学性能。探究加腋预应力钢棒连接下管廊和普通管廊的裂缝开展,破坏机制以及钢筋应力等力学性能,以验证预制装配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试件在荷载作用下裂缝发展均表现为顶板跨中弯压为主,装配式试件破坏荷载较普通试件小14%;加腋区的存在减小顶板净跨,进而减小顶板竖向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