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白松 《棉花科学》2023,(2):51-53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农业领域,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首先,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基本作用和多级循环经济利用,分析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再次,探讨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生物质能利用、化学品生产、土壤改良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几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秸秆饲料的开发与利用朱翠云(辽宁省农业科学院110161)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其资源极为丰富。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位居世界首位。秸秆除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外,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还具有更重要的用途。过去由于对秸秆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资源,燃料化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农作物经济产量为依据,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估算,进而评估其生物转化甲烷和燃料乙醇的潜力。2014年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达72 836.9万t,其中可收集利用量达60 986.1万t。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为前三大秸秆资源。河南省、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秸秆资源是最为丰富。以热值估算,仅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三大秸秆可折合标准煤量20 177.5万t。基于微生物发酵工艺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生产甲烷1 286.8亿m3,或可生产燃料乙醇1 823.5亿升。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巨大,以其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现已成为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介绍了石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秸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方面,并从加强政府领导及建立完善的秸秆收集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燕 《作物研究》2022,(3):275-279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湖南地区的农作物秸秆出路问题,以安乡为例,探索出以“基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几种高效模式,大力推广食用菌、有机肥、生物质燃料、板材、饲料等秸秆资源化利用产物。通过对比近2年安乡县农作物布局与利用状况,分析综合利用主体模式、技术措施、运营现状、效益,得出秸秆资源化利用带来了秸秆有出路、禁烧压力减轻、效益提高等好处,通过引进资本、加大项目扶持、加大政策支持等手段,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鼓励研发适合当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装置、稳定产业化发展等措施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烟土壤改良模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湘西州烟区植烟土壤改良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绿肥、玉米秸秆与绿肥结合还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绿肥、玉米秸秆与绿肥结合还田均能提高烟叶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开片率、平衡含水率和钾含量,以玉米秸秆与绿肥结合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卜毓坚  屠乃美  刘文  廖震 《作物研究》2006,20(Z1):526-529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江西棉花》2011,33(4)
安徽省肥东县为了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搞好秸秆还田利用,减少生物资源的浪费。年初就在重点禁烧区宣传鼓动开挖"田头窖",并对利用"田头窖"的农户补贴300~750元/hm^2。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村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及畜禽粪的利用现状,提出了科学的处理措施,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禽畜粪高温发酵产生的有机肥,为稻田提供优质肥料资源,既提高稻米品质又减少化肥使用量,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秸秆热解液化制备生物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秸秆快速热解液化技术及其动力学研究现状、生物油的性质与精制,提出了秸秆快速热解液化技 术存在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目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梁武  聂英 《玉米科学》2017,25(4):105-110
农作物秸秆作为"另一半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以吉林省2005~2014年间玉米产量为基础,测算出吉林省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量,对该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现状和障碍因素进行简要评价。促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重视宣传引导,努力转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机制;建立秸秆技术研发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规模化;搞好示范推广作用,积极挖掘秸秆文化产业等。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饲料化作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为反刍动物提供优质的粗饲料,对推动“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测算东北三省 2016~2020年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与反刍动物秸秆饲料化需求量,进而分析玉米秸秆饲料化满足度与优势度。结果表明, 2016~2020年东北地区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秸秆饲料化需求量呈波动变化,波动幅度较为稳定,玉米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均属满足程度,黑龙江相对于其他两省的优势更加明显。提出加强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立科教培训体系和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秸秆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秸秆还田的意义、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还田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会越来越高,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农业用工争抢农时季节,还可以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2011~2012年在江西丘陵棉区的永修、瑞昌及九江县开展了连续两年的棉秸秆机耕还田实践,通过旋耕机直接破秆与耕地,在耕地的过程中将棉秆直接截断并埋入土中。节约了大量用于拔棉秆的人工,省工节本,也避免了棉秆野外燃烧产生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棉秸秆在土壤中约3个月就会腐烂,对后茬棉花直播或移栽没有影响,且有培肥地力作用,有助于棉花增产。  相似文献   

16.
丘陵地区马铃薯—有机稻—叶菜低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有机稻—叶菜低碳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将马铃薯、水稻、叶菜三类作物周年轮作的新型种植模式。2月份将马铃薯种摆放在水稻田里,覆盖稻草生产马铃薯,5月份收获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早中稻,1011月份收获水稻,保留稻草用于次年春季马铃薯种植。水稻收获后在水稻田内种植菠菜、芫荽、茼蒿等叶菜类蔬菜,叶菜在春节前后采收完毕。该方法将水旱轮作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玉米秸秆资源总量、分布情况以及秸秆利用情况3个方面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当前吉林省在玉米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综合利用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尚未建立、农户处理秸秆成本过高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利益机制不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针对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利用秸秆资源、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养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测算吉林省2011-2020年玉米秸秆资源量和可能源化潜力量,探究玉米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因地制宜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布局、健全完善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和强化宣传培训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