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阻断钉螺扩散能有效防止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基于钉螺在水体中的生存条件和迁移特点,"中层取水"技术能有效地防止钉螺扩散。本文参考国内相关文献,从钉螺消长与扩散趋势、钉螺迁移扩散特点、"中层取水"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调查与分析江苏省丹阳市水系钉螺消长与扩散趋势, 探讨有效的钉螺防控措施。方法 方法 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常规螺情监测数据, 按水系分析丹阳市有螺面积变化趋势以及扩散情况。结果 结果 丹阳市境内钉螺主要由外来水系输入, 经通江河道向内陆扩散, 并呈上游向下游、 河道至灌渠扩散趋势。结论 结论 通江河道是江滩钉螺向内陆扩散的主要通道, 灌溉系统则是钉螺向内陆灌区扩散的重要途径。应采取灭螺与防螺相结合的钉螺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2020年洪涝灾害对江西省钉螺扩散的影响,为洪涝灾害发生地区钉螺监测和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资料,并于2021年春季调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的钉螺扩散情况,采用Excel 2016软件构建洪涝灾害后钉螺扩散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各项螺情指标和钉螺扩散性质。结果 2020年遭受洪涝灾害后,江西省有14个流行县(市、区)38个乡镇63个行政村的95个环境有不同程度的钉螺扩散现象,钉螺扩散面积达1 411.37 hm2,其中山丘型地区钉螺扩散面积240.82 hm2(占17.06%),湖沼型扩散面积1 170.55 hm2(占82.94%)。山丘型钉螺扩散环境数占总扩散环境数的80.00%(76/95),其活螺平均密度(0.533 8只/0.1 m2)明显高于湖沼型(0.055 8只/0.1 m2);山丘型钉螺扩散环境的活螺框出现率(24.63%)明显高于湖沼型(2.45%)。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行洪后未发现钉螺向圩内蓄滞洪区可疑钉螺孳生环境扩散。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扩散的主要因素,需加强灾后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强化有螺环境禁牧监管,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4.
钉螺和螺卵静水沉降及运动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北省沿江河涵闸、倒虹吸管引水灌溉扩散钉螺严重。以往对钉螺扩散现象的实验观察做得较多,但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钉螺扩散机理及特征,借以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江河水系中钉螺动态机理及灌溉系统防制钉螺扩散技术研究”课题的基础研究部分之一,旨在探索钉螺和螺卵的静水沉降规律,为动水动态试验提供数理依据,进而研究简便、有效防制钉螺扩散与兴修水利结合灭螺更优化的技术和方法。本实验于1989年7月至1990年6月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为汛期控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以县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在2020年汛后开展钉螺扩散范围和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并对捕获的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及毗邻地区共调查933处环境,环境面积6 965.77 hm2,涉及30余条水系,发现有20个流行县(市、区)有钉螺扩散,扩散总面积为4 350.74 hm2,其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面积为1 360.39 hm2,复现钉螺环境面积1 856.19 hm2,新发钉螺环境面积1 134.16 hm2,捕获钉螺159 997只,活螺149 9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出现钉螺扩散的20个流行县(市、区)开展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累计捡获钉螺85 458只,在树木﹑墙面捡获钉螺较多,分别捡获33 326只和35 5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加强洪灾后的钉螺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为全省钉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环境抽查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个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进行钉螺调查,通过压碎镜检法鉴定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2021年钉螺调查发现,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96个环境出现钉螺扩散,扩散有螺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出现螺情扩散,其中澧水流域钉螺扩散的环境数及面积最多,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89.52%)。扩散性质以新发环境为主,新发钉螺面积754.54 hm2(占69.60%);扩散环境以滩地为主,扩散面积968.74 hm2(占89.36%);植被以杂草为主,扩散面积883.76 hm2(占81.52%)。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要加大查螺灭螺、环境改造和螺情监测力度,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丹阳段钉螺消长与扩散趋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江洲滩钉螺通过京杭运河丹阳段向内陆扩散情况,为制订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调查方法,纵向观察20年来运河水系钉螺分布及动态消长情况。结果丹阳市钉螺主要分布于运河水系,占全市总有螺面积的99%以上;钉螺扩散呈“上游-中游-下游”顺序扩散,上游段复现早,下游段复现迟;1987-1996年钉螺以河道分布为主,1997-2006年内陆灌渠钉螺分布快速增加。结论洲滩钉螺通过京杭运河丹阳段向下游扩散,并通过电灌站向内陆灌区扩散。应加强通江河道钉螺监测,实施防螺工程结合灭螺措施控制钉螺扩散,防止血吸虫病再流行。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11.80 % ,而 1998~ 2 0 0 3年阳性钉螺面积则平均每年递增 2 9.2 5 %。阳性螺面积随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江苏段洲滩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在洪灾后 2年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而从第 3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2 0 0 2年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 6 83只 ,2 0 0 3年检获 384 6只。调查表明钉螺吸附于漂浮物扩散高峰为 8月。结论 洪涝灾害短期内可促使钉螺蔓延扩散 ,表现为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 ,后期则以钉螺密度增长为特征 ;长江水系钉螺在汛期可吸附于漂浮物扩散。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膨胀,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不合理或过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广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其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各种传染病中,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钉螺扩散的影响最为显著.一、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尽管钉螺扩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1~5].  相似文献   

10.
汛期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钉螺可以随水输入垸内渠道,这是近年我省垸内螺情呈回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调查,我省在14条主要江河水系干堤上,有50座涵闸由于引洪灌溉已造成钉螺扩散。在防止钉螺扩散方面,有的地方在垸内沟渠的小型涵洞过水,采用双层拦网防止钉螺扩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防止钉螺扩散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年7~8月对洪湖市老湾闸进行了拦网防止钉螺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小尺度湖北钉螺扩散趋势,为钉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上海市钉螺调查资料和钉螺分布相关气候、地理、植被、经济社会等数据,构建决策树、随机森林、广义推进模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k⁃近邻和C5.0等7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F1值(F1⁃scores)和准确率(accuracy,ACC)等指标评价7种模型预测性能,并选择最优模型对上海市钉螺扩散环境因素和风险区进行预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7种可用于预测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AUC = 0.901,F1 = 0.840,ACC = 0.797)和广义推进模型(AUC = 0.889,F1 = 0.869,ACC = 0.835)预测效果较好。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对上海市钉螺扩散影响较大的气候变量主要包括干燥度(11.87%)、≥ 0 ℃年积温(10.19%)、湿润指数(10.18%)和年均降雨量(9.86%);植被变量主要包括第一季度植被指数(8.30%)和第二季度植被指数(7.69%)。气候变量中,干燥度< 0.87、≥ 0 ℃年积温在5 550 ~ 5 675 ℃、湿润指数> 39%、年均降雨量> 1 180 mm,易发生钉螺扩散;植被因子中,第一季度植被指数> 0.4、第二季度植被指数> 0.6,易发生钉螺扩散。结合水利片区和乡(镇)行政地图,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10个街道(镇),涉及浦南西片区、浦南东片区和太南片区等3个水利片区。结论 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预测小尺度范围钉螺扩散风险并可评估导致钉螺扩散的环境因素。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松江区西南部地区、金山区西北部地区和青浦区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丘地区突发性洪灾对钉螺扩散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发生突发性洪灾的3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收集、整理洪灾前后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资料,现场开展洪灾后抽样村螺情调查.结果 洪灾发生前,抽样村螺情指标呈上升趋势 洪灾发生后,三个抽样村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80.54%、46.78%、91.39% 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54.40%、27.74%和66.20%.结论 突发性洪灾过后,在短期内未造成当地螺情扩散.由于突发性洪灾对当地控螺设施造成较大破坏,对防治成果的巩固势必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分布及其对调水安全的影响。方法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东线工程源头地区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同时选择江都水利枢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钉螺扩散。结果2006-2009年东线工程源头地区查出钉螺面积分别为256.11、184.55、164.92hm2和121.16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8.3、1.0、1.0hm^2和0hm^2;活螺密度也呈逐年下降趋势。GoogleEarth地图显示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夹江和芒稻河。对江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发现局限性低密度扩散钉螺,分析原因为引河疏浚工程建筑垃圾携带所致。结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存在钉螺扩散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长期开展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全县钉螺分布现状。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县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的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全县594处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螺环境79处,其中21处环境查获阳性钉螺。钉螺和阳性钉螺主要分布于洲滩和湖滩地区,有螺环境处数和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62.03%和92.99%,阳性螺环境处数和阳性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90.48%和98.87%。调查发现全县钉螺回升和扩散相当严重,全县有螺环境处数增加了54.43%,增加的钉螺面积达236.44万m2。2004年全县实际钉螺面积较2003年上报面积增加了7.14%。!结论!!我县2004年钉螺面积增加较为明显,目前钉螺实际存在面积多于上报的统计面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特别是血吸虫病疫区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工程区及其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些生态环境变化有利于控制或消除血吸虫病,而有些生态环境变化可能导致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因此,需对水利血防工程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卫生部门应积极开展大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卫生学评价,并针对工程可能存在钉螺扩散的风险,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意见。在工程建设中,只要落实水利血防工程措施就可降低或消除钉螺扩散的潜在风险,实现水利、血防等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在围绕防止钉螺扩散研究方面,钉螺水力学新技术成果已编入水利行业水利血防指导性技术文件。目前,水利血防工作正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长江下游地区钉螺再次迁入无螺江滩后的钉螺消长和分布变迁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每年春季现场调查钉螺分布。结果 每一滩块从局部有螺到全滩有螺平均时间为4.33年,堤外江滩从钉螺迁入到全面有螺的时间需8年,试区从开始有螺到向堤内垦区扩散时间需7年;10年间钉螺面积、钉螺平均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增加了74.97倍、90.75倍和106倍;有螺框出现率呈指数曲线y=0.1331e^0.5844x上升;钉螺迁入早期以面积增长为主,在面积扩增到一定程度后,则转变为以螺口增长为主。结论 螺口数量的增加是钉螺扩散的基础,控制钉螺扩散的有效方法是降低螺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或传播阻断 (传阻) 标准前后疫情消长 规律, 为修订 《血吸虫病控制与消灭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阻县2个和传控县1 个,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各县达到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 (截止2008年或2009年) 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 析达标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广丰、 上饶和德安等3县达到传控后, 有螺面积分别压缩了96.79%、 98.99%和 99.77%, 钉螺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愈了95%的病人和病牛。达传控标准后, 广丰和德安2县分别历经了17年和26年达 到传阻标准; 上饶县则由于残存钉螺复现与扩散而导致螺情反复, 但人、 畜病情稳定, 尚未达到传阻标准。结论 结论 螺情反 复是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传控或传阻达标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一个较孤立单元的流行区域内, 如有螺面积或 钉螺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即使存在少量传染源, 血吸虫病也不易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