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热点传真     
《水利发展研究》2004,4(9):55-55
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冰川年融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据研究,亚洲地区冰川面积近40年来平均减少了7%,中国冰川目前年融水总径流量564亿m3,占全国径流总量的2%,占西部地区径流量的10%,接近黄河年径流总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指出,冰川融水的增加,使中国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年增加5.5%以上,尤其是使新疆境内的许多河流流量大幅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疆径流量增加了32%。不过,他也指出,尽管从表面上看冰川融水给西北干旱地区补给了大量水源,但气温上升同样使地表水的蒸发量加大,对于缓减旱情的实际作用不太明显。(摘自“央视国际…  相似文献   

2.
为模拟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构建了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并基于实测径流数据及冰川编目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与验证,定量分析了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出山径流的贡献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67—2017年玉龙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11.02亿m3,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为48.7%,喀拉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9.51亿m3,冰川径流贡献率为45.5%;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玉龙喀什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两条支流由于地理位置、冰川特征等的不同,导致两条支流的径流响应呈现较大差异,玉龙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与冰川径流贡献率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党河水库水文站径流数据、党河流域内5处水文站及雨量站的降水数据,利用趋势分析、Person双侧相关分析法,探究近40年来党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党河流域径流量呈现波动上升,温度与蒸发量同时出现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且年季尺度受地形影响差异显著;通过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党河干流区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融水增多、上游降水量增多的正面驱动和流域内蒸发能力降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通河位于祁连山区,开发利用程度低,实测径流基本为天然径流,1956—2000年平均径流量28.95亿m~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水文气象要素明显的分界点1997年进行分时段比较,汛前径流明显衰减,汛后上游径流明显增加,中下游径流有一定减少,年均水资源减少1.72亿m~3。选择受冰川融水和冻土释水影响较小的中下游区间来水分析,得到蒸发增加减少径流深38 mm。基于上中游分阶段径流比较认为,枯季径流的增加来自冻结层下水的稳定释水,春季径流的减少由季节性冻土释水疏干和陆面蒸发增加导致,夏秋季径流的增加主要是冰川融水和冻结层上水转化成冻结层下水减少沼泽消耗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冰川融水消失,冻结层上水进一步转化,伴随着源头沼泽的消失,冻结层下水的增加对蒸发增加引起的水资源衰减有所缓减。  相似文献   

5.
讨赖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中段,主要以祁连山区的降水、冰川冰雪融水、地下水为主要补给来源。随着全球升温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祁连山出现了雪线上移、冰川退缩现象。文章通过对讨赖河流域冰川保护紧迫性进行阐述后提出应对生态环境恶化、保护冰川生态系统措施,发出保护讨赖河冰川、恢复山区生态系统的呼吁。  相似文献   

6.
位于东天山末端喀尔里克山南北坡的各河流自1990年后,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随时间的延续,各河反映河流水量主要水文特征的参数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下,东天山的永久冰川面积的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如何?分析认为20世纪后半期至今,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和气温的持续偏高,造成高山区原来是降雪的地方变成降雨的场所,在降雨的冲刷作用下,高山区冰舌末端不断上升,降水和高温的共同作用促成高山永久冰川快速的消融,造成东天南北坡雪线升高,冰储量相应减少。2000年后由于冰川面积的萎缩,河流径流量随之呈减少趋势,文章主要通过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北坡伊吾河流域苇子峡水文站30a实测水文系列分析地区冰川消融情况,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源区近32年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长江源区控制站直门达1978-2009 年实测径流量序列为基础,运用 Mann-Kendall 趋势分析法和滑动 T 检验方法,对径流量的趋势变化和突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降水、气温和下垫面条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长江源区近 32 年来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态势,但趋势不显著,年径流序列 2004 年前后发生突变;长江源区降水序列在 2002 年前后发生突变,气温序列呈显著增加趋势,长江源区降水增加和冰雪消融是长江源区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干旱区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冰川作为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形式,针对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开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1959~2016年乌鲁木齐河源区气温、降水以及河源1号冰川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冰川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1959~2016年间,乌鲁木齐河源区的气温和降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②物质平衡以物质亏损为主;③零平衡线高度较1993年以前显著升高;④冰川末端持续退缩,西支退缩快于东支。  相似文献   

9.
李强 《陕西水利》2016,(Z1):220-221
从阿克牙水文站日平均流量指标信息的分析认为天山山区阿克牙河年径流呈增加趋势,降水对径流量增减变化的影响显著,阿克牙河流径流量的增加趋势与新疆近几年出现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结论基本一致,该流域冬季流量变化趋势基本稳定,而洪水期出现时间提前、结束时间延后,说明年径流量呈现增大趋。  相似文献   

10.
新疆40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期的气温资料及部分径流资料,分析新疆各分区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河流出口径流的响应关系,以反映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冰川积雪消融补给河流径流变化。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呈随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气温北疆低于南疆;西部低于东部;山区低于平原,总体径流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玛纳斯河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出发,阐明了以夏季冰川积雪融水为主,降雨融雪混合补给型河流的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长江源区河川径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沱沱河水文站和气象站1960—2019年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分析径流演变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间的关系。采用青藏高原5根冰芯δ18O记录与冰芯积累量,分析了不同冰芯间δ18O记录、冰芯积累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冰芯记录与沱沱河径流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重建沱沱河水文站1900—1960年10 a滑动平均径流系列,并初步分析100多年来沱沱河径流的丰枯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沱沱河水文站年径流在2002年前后发生显著增加的趋势,长江源区气温急剧上升导致的冰川和积雪融水增多是长江源区流量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建沱沱河1900年以来径流系列表明,长江源区经历了多次的丰枯交替变化,径流变化规律与青藏高原3次气候突变时间点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对揭示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源区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及其水文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位于内陆的和田绿洲,其水资源主要来自上游山区,山地径流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基于此,对和田河流域上游1980—2015年的降水、温度、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降水、温度对径流的影响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结合气候模式对未来6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径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80—2015年和田河流域上游年均气温和年降水的变化率分别为0.31 ℃/10 a和16.5 mm/10 a,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径流也呈上升趋势;以2009—2011年为基准期,若和田河上游降水量分别增加12.5%、10%和减少10%,则其径流量将分别增加8.19%、6.45%和减少6.23%;若和田上游流域温度分别增加0.3 ℃、1 ℃和2 ℃,则和田河径流量将分别增加1.96%、7.74%和12.99%;预设的6种情景径流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2021—2030年HADG_RCP8.5情景下径流量最小,为51.25亿m3/a;2031—2040年,BCC_RCP4.5情景下径流量最小,为53.06亿m3/a。所得结果可以为当地水资源调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何学民 《四川水力发电》2007,26(Z2):133-137
传统的水电站设计都是基于一种假设——"未来的水文条件与过去的水文条件相同",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很多河流未来的径流将不再重复过去."回顾过去"式的水文预报及分析,无法满足水电开发的需要,在今后的水电站径流分析中必须考虑上游调节型水库的影响,并考虑到气候变暖趋势,因此,必须是"展望未来"式的水文径流分析.与此同时,我国需要高度重视气候变暖对长江径流的影响,需要加强对长江上游冰川及水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新疆河径流的分配和年际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冰川波动与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冰川波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不同流域的冰川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不一致;新疆气温、降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显著,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径流补给来源以降雨为主,高山冰雪(季节性积雪)融水为辅;年径流量未发生突变,有较明显的周期成分。冰川变化在不同时期,对气温具有较好的响应,且冰川对气温的敏感性高于降水。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明显强于气温;径流的大小主要受降水影响,但在个别异常年份,冰川变化对径流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rlet小波分析的弥苴河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弥苴河流域年径流量连续8年均偏少,弥苴河是洱海最大的主要入湖河流,径流面积和天然径流量占洱海总的40%以上,分析弥苴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对洱海入湖总水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54—2018年流域内炼城水文站的实测流量、降水以及蒸发等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研究弥苴河流域径流量周期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65年来弥苴河流域天然年径流量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年径流量减少1 435万m~3;年径流量存在9、14、19、5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它们主导着年径流量的丰枯变化趋势;四季的径流量与年径流量存在多重时间尺度相互嵌套,且四季及年径流量的第一主周期均为54年左右;影响弥苴河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波动周期相似,呈正相关关系;年蒸发量对年径流量的影响呈多样组合;弥苴河流域耗水量对径流量的影响呈增长趋势,下垫面条件变化越来越大,流域降水径流关系也随之变化,这也是近年来流域内径流量较过去同级降水产生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候的变化,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水资源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与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径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河流域的水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近几十年来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气候变化呈现出的特点,然后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水资源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文章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探讨了降水、平均气温和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5-2011年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上升趋势,6月至9月的降水量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因地区和季节而异。冰川融雪对径流的影响在冻结期可忽略不计,林地面积的增加使月径流量显著增长,出现旱季径流的正增长现象。在冰冻季节,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降水地区的径流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昆都仑水库50年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相关性分析,得出昆都仑水库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关系年内属高度线性相关,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大,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也相应大。冬春季节降水稀少,径流也相应减少,这与昆都仑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和降水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窟野河流域径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近60 a来实测径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实测径流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初步揭示了径流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窟野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80年和1998年为分割点总体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其中,1999年以来减少尤其明显。不同阶段的年降水、径流关系有一定差异,相比而言,汛期(6-10月份)的月降水量与径流量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关系;非汛期(11-5月份)的月降水径流关系点群散乱,在月平均气温低于5℃时,月径流量与月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窟野河流域汛期产流受高强度降水支配,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演变的影响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