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后胰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所行LPD的128例病人临床资料。分为胰漏组和非胰漏组,对可能导致术后胰漏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128例病人中36例(28.13%)发生术后胰漏。非胰漏组92例。胰漏组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手术时间与非胰漏组不存在差异。体质量指数(BMI)、术中出血量、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相关(P0.05)。只有BMI是胰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BMI25时,术后易发生胰漏。胰漏组术后出血、腹腔感染、2次手术率明显增多,而非胰漏组术后住院时间和ICU时间较短(P0.001)。两组病人术后胆漏、胃排空障碍、病死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MI是LPD胰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漏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32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38例;年龄27~82岁.根据是否发生胰漏分为胰漏组52例及非胰漏组271例.对围手术期可能产生胰漏的20个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酗酒史、胆管炎、胆红素、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323例P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0.3%(98/323),病死率3.7%(12/323),其中胰漏发生率16.1%(52/323),因胰漏死亡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管支架引流方式、专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2 ~9.00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OR= 2.091,P=0.001)、胰腺质地(OR=7.715,P=0.040)、胰管直径(OR=5.405,P=0.006)、胰管支架引流方式(OR =4.313,P=0.001)及专业组(OR =6.404,P =0.006)是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疾病、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管支架引流方式及专业组是胰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精准操作,术中放置胰管支架外引流,成立胰腺外科专业组能够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腺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严重的POPF还引起腹腔感染、出血、胃排空障碍及败血症等[1]。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 surgery,ISGPS)将POPF分为A、B、C级。A级:生化漏,对临床进程无明显影响;B级:胰漏需要术后处理,改变医疗进程,需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JohnsHopkins医院的资料显示,自1981~2002年共施行1891例PD术,术后死亡率1.6%,而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371例),其中胰漏发生率11.4%(216例),可见胰漏仍是PD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胰漏的发生,本文对PD术后胰漏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国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自1980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胰十二指肠术后胰漏危险因素的16篇文献资料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与胰漏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黄疸水平大于171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2.7%(19/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与患者年龄大、高胆红素、胰腺质地软、胰管直径大、手术时间长有关(P0.05),而与性别、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等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手术时间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密切相关,丰富的外科经验及熟练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9月行LPD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胰瘘分为胰瘘组(37例)和无胰瘘组(87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术后胰瘘发生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PD,术后共37例(29.8%)患者出现胰瘘,其中化学漏20例,B级胰瘘14例,C级胰瘘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术中失血量、肿瘤发生部位、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胰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5.028)、胰腺质地(OR=13.543)、主胰管直径(OR=2.502)、术前总胆红素(9.137)及术前白蛋白水平(OR=6.050)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D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前后加强管理,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97例采用标准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传统Child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PD术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 结果 97例PD术后患者中,发生胰瘘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P=0.038)、手术时间(P=0.003)、胃肠吻合口下方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加做Braun吻合(P=0.034)及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P=0.003)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OR=11.687,P=0.021)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OR=0.056,P=0.016)是胰瘘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发生率高达25%[1]。近10多年来我院共施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仅1例发生胰漏,胰漏发生率为1.8%,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2~76岁,平均56.5岁。其中壶腹癌19例,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1.2手术方法:本组56例均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术式重建。胰空肠端端吻合采取钟守先[2]吻合法,并置脑室引流管1根于胰管内,用3-0肠线或细丝线缝扎固定在胰管壁上,远端经空肠腔内潜行约1…  相似文献   

11.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 10 年来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2例。其中,胰腺癌20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癌9例,十二指肠癌 3 例。手术均采用 Child’s 术式、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行胰管内置硅胶管外引流21例,行硅胶管内引流 11 例。胰管空肠均采用端端套入吻合法,部分喷洒生物蛋白胶。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讨  论1.胰漏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胰十二指胰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胰管内胰液外渗、胰断面损伤自溶液体外渗。另外,吻合口肠腔内出现高压状态,如胃肠功能麻痹,胰液、胆汁、肠液潴留于空肠段,激活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作用,也会导致胰漏。…  相似文献   

13.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Whipple1报告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fistulas,POPF)一直被认为是该术式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发生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CR-DG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实施LPD的29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学组的标准定义,B级和C级胃排空延迟(DGE)被归类为CR-DGE。通过对围手术期临床相关及实验室指标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PD术后发生CR-DGE的危险因素。结果 297例病人中有71例(23.9%)术后发生CR-DGE,其中B级45例(15.2%),C级26例(8.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高血清肌酐、术中出血量多、术后胰瘘(B、C级)、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胰腺炎和Clavien-Dindo分级≥Ⅲ级是CR-DGE的危险因素(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多(OR 1.001,95%CI 1.000-1.003,P=0.0088)和腹腔感染(OR 8.017,95%CI 3.644-17.641,P < 0.001)是CR-DG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出血量多和腹腔感染是LPD术后发生CR-DGE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和积极地控制术后腹腔感染有助于降低CR-DG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其术式已在普外科实践发展多年。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牵涉脏器多,消化道重建复杂,故PD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高。PF则是其最主要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元凶之一。在广大学者多年的外科实践中,伴随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新术式,新入路的成熟,新型药物、规范的抗生素应用,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显著降低了PD术后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成胰瘘组(39例)和非胰瘘组(147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86例患者中39例发生胰瘘,其中A级26例、B级10例、C级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黄疸时间、术前6个月体质量下降、术前TBil、术前纠正后Alb、术后第3天Alb、胰腺残端游离长度、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是发生胰瘘的影响因素(x2=34.990,20.480,8.212,10.890,13.561,11.505,13.820,4.539,36.59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黄疸时间>8周、术前6个月体质量下降≥10%、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地柔软、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5d是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9,3.383,1.437,1.273,11.939,P<0.05).结论 术前黄疸时间>8周、术前6个月内体质量下降≥10%、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地柔软和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5d将增加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157例行LPD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临床胰瘘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中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40.76%,其中临床胰瘘(B、C级胰瘘)发生率为20.38%(3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饮酒史、十二指肠病变、未保留幽门、手术时间长、软胰可能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软胰(OR=4.146,P=0.003)和手术时间长(OR=1.008,P=0.002)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胰瘘患者腹部出血和脓毒血症发生率更高及更高的再手术率和死亡率,同时住院时间更长。结论软胰和手术时间长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软胰及手术时间长的行LPD患者,术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LPD术后临床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Whipple手术是胰头及壶腹部良恶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手术切除范围广泛,术中操作复杂,是当前普外科领域最大的手术之一。虽然随着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乏特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有效根治手术.但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术后胰漏发生率10.8%。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与手术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手术病死率。方法 回顾9年间接受PD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变量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因素、病理诊断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30d内病死率为7.3%。腹腔出血(OR=17.954)、糖尿病(OR=7.097)、消化道出血(OR=7.789)、术前血清白(清)蛋白(OR=10.689)和手术失血量(OR=5.473)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手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前血清白(清)蛋白过低、糖尿病、手术失血量大、术后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出血。因此,围手术期应注意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