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Hydroperm试剂在常温常压下对涤纶及其混纺织物进行亲水整理,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对涤纶及其混纺织物进行优化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确定了涤纶及涤棉面料的最佳亲水整理工艺。整理后,涤纶面料的回潮率最高可达2.56%,涤/棉面料回潮率可达8.78%,面料伸长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一、涤/棉混纺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的主要混纺比为涤65/棉35。高涤纤(65%)的涤/棉混纺纱所具备的最终使用特性是:耐洗、防缩性和很好的防皱性。而棉纤维则赋予混纺织物以极好的手感和吸湿性。涤/棉混纺纱的最佳混纺比应为涤80/棉20,而这种涤/棉混纺织物只能用在特殊方面,使用范围狭窄。涤纶混纺比高可以提高混纺织物的防皱性,却使织物的手感变差。就所谓低涤纤的涤/棉混纺织物(棉60/涤40)而言,现已开发了一种穿着非常舒适的混纺织物。一种低涤纤的涤/棉混纺织物对于缝制衬衫来说是  相似文献   

3.
探讨纯涤短纤维织物浆纱生产工艺。针对纯涤短纤维纱的特点,分析浆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浆料配方、加大浆槽和湿区的纱线张力、降低浆纱回潮率、调整蜡辊与浆纱的速比、控制浆槽温度,同时精细化浆纱操作等措施。使浆纱成本降低,喷气织机效率有所提高。生产实践表明:纯涤短纤维纱浆纱浆料配方既要考虑浆料对纯涤短纤维的粘附性,又要保证干分绞顺利,减少再生毛羽;浆轴回潮率控制在0.5%~1.5%之间,有利于织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超仿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多为分散/活性染料两浴法染色,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针对盛发纺织印染公司的需要,设计出经纱为涤纶、纬纱为仪纶和棉混纺纱的超仿棉基多元纤维——仪纶/涤纶/棉混纺织物,其中,仪纶、涤纶和棉的混纺比例为20∶50∶30,并对一浴法染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仪纶/涤纶/棉混纺织物经过一浴法染色后,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为4级左右;回潮率为4.54%,远高于普通涤纶/棉(65/35)织物的2.20%;静电压为733 V,半衰期为1.14 s,与纯棉织物的静电压(701 V)、半衰期(1.04 s)相当,达到仿棉效果,并优于普通涤/棉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涤/粘交织物具有良好的手感,研究了氢氧化钠、苯甲醇和氯化钠用量,以及碱减量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涤/粘织物碱减量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织物的减量率、强力和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涤/粘织物碱减量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苯甲醇和氯化钠可减少氢氧化钠的用量;当处理温度到达涤/粘织物中涤纶的玻璃化温度时,减量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粘织物强力有所下降,涤纶表面出现明显的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棉(内)/涤(外)、涤(内)/棉(外)、棉/棉、涤/涤四种类型的双层织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涤(内)/棉(外)织物导湿性能最好。并选取三种异形涤纶与普通涤纶比较涤(内)/棉(外)织物导湿性,结果表明Coolmax/棉双层针织物导湿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探讨所设计织物回潮率在线测量装置的测试效果。依据电阻法测量回潮率的原理设计了硬件电路,将织物的回潮率转变为微处理器可检测的电信号;然后通过电阻箱模拟织物回潮率的变化,对硬件电路进行测试;再通过试验获取了纯棉、涤棉、麻、牛仔4种织物的回潮率-电压标定曲线;最后,设计开发了织物回潮率在线测量装置的软件程序,根据标定好的曲线计算出织物的回潮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达到了6%。认为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精度,该装置可以作为织物回潮率在线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成功构建PEI/PA阻燃涂层;与未整理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经过PEI/PA涂层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LOI值可达32.3%,损毁长度降至98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无熔滴产生,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涤/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形成稳定的炭层;经20次洗涤其LOI值大于26%,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银抗菌整理对贴身针织物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丝、棉、羊毛、涤纶、锦纶等常用针织服装贴身面料进行DF纳米银抗菌整理,测试整理前后针织面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和抗菌耐洗度,以及整理前后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回潮率和抗静电等服用舒适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通过DF纳米银抗菌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显著提高,且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整理对面料原有的透气透湿性、回潮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等对TiO2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TiO2前驱体改性涤/棉混纺织物可见光下降解污物的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较钛酸四丁酯和硫酸钛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硫酸氧钛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接枝的锐钛矿型TiO2颗粒多且尺寸小,光吸收能力增强,禁带宽度减小,其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优异,5次洗涤后自清洁性能没有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1.
正6节能减排染整工艺要求的分散染料涤纶很少以纯纺作为织物,大都是与天然纤维混纺,主要是涤/棉和涤/毛混纺织物2种。涤/棉混纺织物,传统染法都是采用分散染料染后再用活性染料两浴套染。为了简化工艺过程和节约能源,使用2种染料同浴染色。涤/棉混纺织物同浴法染色  相似文献   

12.
涤腈中长织物比涤粘中长织物的弹性和毛型感更佳,即弹、挺、糯的风格优于涤粘中长织物,但由于其起毛起球,静电大,折磨差,所以就影响了涤腈织物的生产。近年因粘胶纤维供不应求,研究涤腈织物的生产就具有其迫切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分析以前生产的涤腈混纺比大都是50:50,如将涤纶比例提高,则可克服腈纶的弱点,扬长避短,改善起毛起球和折磨。染整再经过防静电、防起毛起球整理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服用性能,为开发涤腈产品创造了条件。我厂生产的80/20中长条脯斜纹呢、65/35中长涤腈华达呢、异型纤维65/35涤腈华达呢三个产品,都达到了较好的质量水平,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染苑精粹     
《印染》2016,(23)
正尼龙、涤、芳纶与棉混纺织物的热分解和热释放性能2016221测试了尼龙/棉、涤/棉和芳纶/棉混纺织物的热释放性能和阻燃性能。通过比较热释放速率(HRR)和其他热学参数发现,尼龙/棉、涤/棉混纺织物在热分解过程中,尼龙和涤纶均会与棉产生相互影响。尼龙/棉混纺织物的热释放总量(THR)低于单独的两个组分,成炭率较高;随着棉组分的减少,尼龙/棉混纺织物的成炭率下降。涤/棉混纺织物的THR高于单组分纤维THR的算数和,且混纺织物的成炭率也略有增长;随着棉组分的减少,混纺织物的成炭率略有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了解涤/棉混纺机织物起毛起球过程,基于对织物起球过程表面毛羽测量得到的毛羽分布特征,借助PYTHON语言建立了织物及其表面毛羽的几何模型,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涤/棉混纺机织物表面毛羽的起球过程,分析了涤纶弹性模量对涤/棉混纺机织物起球过程的起球等级、能量吸收形式的影响规律,并将有限元仿真的起球结果和实测起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涤纶弹性模量的增加使得涤/棉混纺机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降低;摩擦耗散能是涤/棉混纺机织物起毛起球过程的主要能量吸收形式,织物起毛起球等级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在7.4%以内,证明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阻法测试原理,设计同心环辐射分布的电路和仪器参数,研制各测量点为环芯电极式的织物导湿性能测试仪,用于模拟汗液在织物表面的传导过程,并对涤/棉、纯棉和亚麻织物进行实际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获得织物面内多方向的如导湿速率、导湿扩散面积等精准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织物湿传递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为织物导湿性能的客观检测与评定提供一种精准、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涤/棉混纺织物的手感和外观与质量关系很大,往往是消费者非常重视的指标,因此必须加强涤/棉织物的后整理,改善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某些物理性能,使涤/棉混纺织物具有“挺滑爽”的风格。为了比较各种后整理方法的效果,我们做了下列试验: 一、不同坯布规格: ①45/45 100×92涤/棉细纺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九种不同混纺成分和结构的绢/涤和绢/毛等织物的服用性能分析对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绢/涤混纺纱中只要混有35%的涤纶纤维就能很大程度地改善织物的弹性和耐用性;2.绢/涤混纺纱织物的透气性、悬垂性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原料、改变织物密度和组织得到改善;3.绳/毛混纺纱织物的弹性、耐磨性、透气性等都优于纯绢织物,是发展绢纺新产品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问与答     
崔浩然 《印染》2013,(20):57-58
问:如何用一浴一步法染好涤/锦/棉织物?答:涤/锦/棉三合一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的关键有四:1温度的选择涤/锦/棉三合一织物中的锦纶组分,耐热稳定性差,在水中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120℃。一旦温度高于120℃,锦纶就会产生显著的"纸化"现象(消弹、泛黄、硬化、脆损)。因而,涤/锦/棉三合一织物的染色温度只能是12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扩大纳米自清洁整理技术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文章以毛/涤混纺西服面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毛/涤西服面料纳米自清洁整理剂的制备和纳米自清洁整理工艺流程。对经过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后的毛/涤西服面料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服用性能的测试,主要有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悬垂性、透气性、织物厚度和保暖性,并分析了以上实验指标对毛/涤西服面料服用性能和织物风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的毛/涤西服面料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织物的风格和各种性能。  相似文献   

20.
引言 两种或多种纺织纤维的混纺,由于具有用一种纤维所不能获得的理想性质,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目的。混纺生产的发展对混纺物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混纺物的定量分析对于纺织技术人员、销售商和消费者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混纺加工的各个步骤和质量控制操作对此都很需要。过去曾报道过一种根据回潮率分析棉/高湿模量纤维混纺组分的物理化学方法。鉴于混纺生产中通常所使用的纺织纤维(涤、棉、毛等)种类很多,回潮率差别亦很大,因此有必要研究用回潮率法来测定除棉/高湿模量纤维外的一些广泛使用的混纺物的情况。本文将用回潮率法分析棉/粘、棉/毛、毛/涤混纺物的混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