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水中胶粒Zeta电位及影响混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DXD-I电视显微电泳仪,测定了水厂净化工艺中的原水及投加混凝剂后,水中胶体颗粒ζ电位值,通过研究胶体颗粒ζ电位与混凝剂投加量的关系,提出了在最优混凝效果时ζ电位值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纸料Zeta电位对纸张质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流动电位法Zeta电位仪,探讨了纸料Zeta电位对填料留着率、施胶度和纸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纸料Zeta电位对造纸过程和纸张质量的影响,不管是酸法造纸还是中性造纸都非常大,控制范围在-4~-9mV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和氨水为原料,采用Stober法制备单分散SiO2胶体粒子,利用纳米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SiO2胶体粒子的Zeta电位和粒度。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对胶体粒子Zeta电位影响的差异较大,不同的离子对胶体粒子Zeta电位的影响也不相同;通过pH对Zeta电位值影响的研究,得出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等电点为pH=2;表面活性剂SDBS的加入也使得胶体粒子Zeta电位明显增大,当SDBS的浓度为0.5g/L时,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针叶木浆料系统,就其造纸湿部环境因素对Zeta电位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电导率对Zeta电位的影响最大,Zeta电位随电导率的增大而增大;pH值对Zeta电位的影响次之,Zeta电位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用硫酸铝调节pH的过程中,Zeta电位在6~7之间变化最为明显;温度对Zeta电位也有一定的影响,Zeta电位随温度的升高绝对值增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电泳仪研究了降凝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对蜡晶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降凝剂用量低时,蜡晶的Zeta电位随降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降凝剂用量达到600μg/g时,蜡晶Zeta电位(9.8mV)不随降凝剂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乙烯链节的平均碳原子数为30左右,蜡晶Zeta电位值最大,最大值为10.86mV;降凝剂EVA分子结构中VA链节质量分数在45%时,蜡晶Zeta电位最大,最大值15mV;EVA支化度的增加,蜡晶Zeta电位变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4,蜡晶Zeta电位值最大,最大值为11.8mV。  相似文献   

7.
MD膜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型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为对比MD膜驱剂(单分子双季铵盐)和几种单季铵盐在界面作用中的差别,运用微电泳法分别考察了这些化合物与高岭土/水和沥青质对二甲苯溶液/水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Zeta电位能够反映出MD膜驱剂与单季铵盐在界面的静电作用及范德华力作用的差别.MD膜驱剂和单季铵盐与沥青质对二甲苯溶液/水界面的作用比与高岭土/水界面的作用大;范德华力在单季铵盐与沥青质对二甲苯溶液/水界面作用中的比重比在单季铵盐与高岭土/水界面作用中的比重大.MD膜驱剂和单季铵盐与两界面的作用大小顺序为:MD膜驱剂>四丁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和四甲基溴化铵.MD膜驱剂与单季铵盐的不同主要在于其电荷量大,单季铵盐之间的不同则在于与界面的范德华力不同.  相似文献   

8.
针对混凝-微滤工艺, 为优化铁盐预混凝条件及揭示不同凝聚体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 分析了三氯化铁 (ferric chloride, FC) 和聚合硫酸铁 (polymeric ferric sulfate, PFS) 在不同投加量 (0.1、0.2、0.4、0.6 mmol/L) 和混凝pH (4.5、5.5、6.5、7.5) 条件下对水中天然有机物-腐植酸的去除率和膜污染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酸性pH 4.5~5.5电性中和机理为主时, PFS低投药量 (0.1~0.2 mmol/L) 凝聚体颗粒大而密实, 膜过滤中通量下降缓慢, 膜污染程度轻, 此时聚铁水解产物的高电荷比单铁更有利于电中和;中性pH 6.5~7.5卷扫混凝时, FC高投药量 (0.4~0.6 mmol/L) 缓解膜污染的作用更明显, 此时单铁水解产物卷扫混凝形成凝聚体的颗粒粒径更大.可见, 混凝凝聚体颗粒大小与结构特性, 是膜污染的直接影响因素, 大而密实的颗粒有利于增加膜通量, 同时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pH值、混凝剂与助凝剂投量、搅拌强度和絮凝时间等因素对混凝过程的综合影响,以硫酸铝作为混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高岭土原水进行处理,以浊度、絮体平均粒径及分形维度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混凝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混凝机理进行分析,最终建立了包括所有参数在内的回归模型方程。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为95.47 NTU时,在pH值为8.00、硫酸铝投量为21.47 mg/L、PAM投量为5.75 mg/L,搅拌强度为31.41 r/min,絮凝时间为19.37 min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87.42%,混凝效果极好。对建立的回归模型方程进行求导分析,得到不同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权重,发现投药量(助凝剂、混凝剂)和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絮体的形态结构起决定作用;搅拌强度、絮凝时间等工况影响絮体形成速率和最终形态,对混凝效果影响较小。在最优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实验,实际浊度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66%,表明该模型对实际工程中优化工况以强化混凝效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表水和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颗粒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特性的差异,利用烧杯混凝实验,对不同混凝条件下水中颗粒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投加混凝荆之后,城市污水二级出水的Zeta电位不随混凝剂投量的增加而发生电位符号的改变,不存在明显的等电点.二级出水混凝后的颗粒粒径分布较地表水而言,存在一较大粒径区间内的物质无法通过常规混凝工艺去除.因此,有必要对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混凝工艺中混凝剂投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有机膦酸防垢剂的防垢机理,将等量的CaCl: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适时测定了加入不同有机膦酸防垢剂时CaCO3生成过程中的Zeta电位,并与加入EDTA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aCO3表面带有负电;生成过程中加入有机膦酸防垢剂,CaCO3表面Zeta电位负值变小,这些结果可从配位化学及胶体化学的理论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
混凝强化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法可以强化生活污水的一级处理.对于某小区生活污水,采取混凝强化一级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和PAM进行单剂及复配使用处理废水.结果表明,投加聚合氯化铝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投加硫酸铝,进行絮凝剂复配实验时,当10%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2.0 mL,PAM投加量为1×10-8 mg/L时,去除率可达到84.21%,即原水COD值为380 mg/L时,出水COD值可达到60.00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一级标准.强化一级处理可以使一级处理效果进一步得到改善,水质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3.
在25℃下以DPM—1型微电泳仪测定并研究了叶腊石(包括天然的和经加热焙烧的)的电泳淌度及ζ电势。在10~(-2)MNaCl中叶腊石粒子带负电荷,其电泳淌度随着测定时间的推延而变小,约在1小时之后,维持恒定。天然叶腊石的ζ电势与pH的关系,不论在10~(-2)M或10~(-3)MNaCl中均显示了其等电点为pH=2.7。当pH>2.7时,ζ电势为负值,且随pH的增加其绝对值加大,而pH<2.7时,ζ电势为正值,其值随pH的加大而减小。在同样的pH下,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天然叶腊石的ζ电势就变小。但是对于经过加热焙烧的叶腊石的研究表明,其ζ电势只是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验已测定的pH范围内及其合理的外推下不存在等电点。本文对上述的实验结果,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Mixture模型,采用“冻结转子法”对一污水泵输送固液两相流时的内部流场进行定常流动的数值计算,重点比较2种扩散体结构和3种叶片出口角对泵水力性能和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曲扩散体和直扩散体结构对模型泵的外特性影响并不显著;具有弯曲扩散体的泵模型比具有直扩散体的泵模型的计算扬程和效率都要偏高,但二者差别十分有限;直扩散体污水泵受到的固体颗粒磨损更小;随着叶片出口角的增加,扬程呈现增加趋势,而对效率曲线影响并不显著;叶片出口角为30°的直扩散体污水泵的水力性能和磨损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现状,利用强化混凝SBR法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通过相关实验,确定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工况条件和最优运行参数:最佳曝气时间为30.0min,生活污水的进水浓度在一定范围内(400.0mg/L附近)波动时,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明显,最佳静置沉淀时间为30.0min,最佳滗水时间为5.0s,最佳DO值范围为8.5-9.1mg/L,最佳温度为28.0℃,最佳pH值为6.5-7.5。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混凝-SBR法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工艺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一项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电絮凝法处理舍聚采油污水,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和电解时间等对污水COD和聚合物去除率有影响的因素.研究确定的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7mA/cm^2,电解时间40min,极板间距2cm,pH9.1.于最优条件下处理后COD和聚舍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8.5%和49.7%  相似文献   

17.
旨在应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优化豌豆蛋白酶解条件,以期得到准确的酶解预测模型。本文以含水量为30%的豌豆蛋白为原料,以DPPH和·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曲面设计优化中性蛋白酶的酶解条件,得出酶解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0.60%、温度40.30 ℃、pH 7.02、底物质量分数6.80%。在此条件下,得到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分别为99.10%、97.60%。经验证,所建模型预测准确可靠,酶解产物抗氧化性高,可为相关生产和工艺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