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颜国红  胡春燕 《人民长江》2008,39(24):10-13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主长1 893 km,由于河道冲淤变化、堤防长年失修、以及上游建库拦沙作用等影响,导致河势变化复杂、局部河段崩岸严重、航道淤积阻塞等问题,对中下游防洪与航道安全以及沿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998年大洪水过后,由国家投资完成了以堤防加固为主的护岸工程建设,但由于规划中的后续综合整治工程尚未实施,不利于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体效益的发挥。同时,受三峡等上游水库拦沙造成的清水下泄引起的河道冲刷与江湖水沙变化关系的影响,亟待加快后续规划项目的实施,通过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确保长江中下游河势稳定、防洪与航运安全,以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长江流域综合治理重大问题1.三峡等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关键技术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库建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分析,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涉河工程群对河势、防洪综合影响,梯级水库泥沙调度与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技术,河道崩岸预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长江中下游分蓄洪区  相似文献   

3.
许正甫 《人民长江》1992,23(9):41-48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评价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平原湖区潜育化、沼泽化影响的问题中,由于“一直存在不同意见”,只并列了两种对立的意见,未作明确结论。其认为影响严重的论点,主要是依据“七五”攻关课题《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土壤潜育化与沼泽化影响及对策》(以下简称《对策》)的成果,但这一成果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如:(1)以建库前坪坊水位为控制条件论证建库后排水问题;(2)从新滩口外江河滩消涨现状,简单地推估20年后水位将上涨2.0m;(3)将航运要求增加航深误认为满足航运要求需再抬高水位1~2m。《对策》主要依据上述三点,认为三峡建库后1~4月下泄流量增大,将影响四湖地区无法排水,导致潜育化加重、次生并发。又如认为洞庭湖区因建库后城陵矶水位抬高,临东洞庭湖的圩垸不受影响,但远离城陵矶的湘江尾闾圩垸及南洞庭湖周边圩垸却受影响。从而得出三峡建库后长江中下游平原受潜育化影响,或加重或次生潜育化1467万亩,年减产粮食18.5亿 kg。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把明显欠妥之所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三峡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为研究三峡工程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上游干支流水库群对三峡工程的影响以及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作用,在已有的实测短系列的基础上,应用洪水变量的随机特性,分别建立了三峡坝址宜昌站、坝址以上屏山-宜昌段、坝址以下的宜昌-城陵矶段及包含三峡坝址的寸滩-大通段的洪水随机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使得过去由设计洪水典型年法难以完成的梯级水库群对设计洪水的影响以及具有水库、堤防、分蓄洪工程所组成的防洪系统防洪效益计算成为可能。并得出了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建库后对三峡入库洪水的影响以及三峡水库对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巨大作用这一实用结论,为三峡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长江干流武汉至安庆河段建设"黄金水道"的可行性,采用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研究了长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三峡等11座水库联合运用后,该河段河道冲淤演变与航道条件变化趋势。研究成果表明,上游建库后,该河段总体河势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可能会发生调整;上游建库对航道条件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为枯水期的补水和航槽的冲刷,不利方面包括心滩和边滩冲刷可能引起的航槽不稳、碍航浅滩在蓄水期冲刷不充分、局部河段河势调整等变化。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对周边气侯影响有多大?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干旱,人们对三峡工程是否是引发长江中下游干旱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看法。我想,三峡水利工程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水利工程,肯定会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但是,任何观点必须持之有据。我们先来看看从1961年以来,对三峡库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河道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建库前后河道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和泥沙冲淤规律及其对航道和港口的影响,铜锣峡峡谷建库前后的壅水作用。并通过对已建丹江口水库变动回水区原型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与建立油房沟河段实体泥沙模型,进行较长系列水文年建库后高水位条件下的验证与预报试验研究,检验了三峡水库库尾泥沙实体模型试验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有利于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我国血防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长江中下游五省洲滩有钉螺分布的面积约28亿m~2,病人每年保持在100万左右,不仅一时治理不了,而且仍有可能出现继续蔓延之势。根据实验及论证结果,兴建三峡工程将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带来有利影响。三峡水库的运行可以加强长江中下游的抗洪能力,使洲滩钉螺随洪水扩散的机会和数量减少,压缩洲滩有螺面积,并为综合开发利用洲滩创造条件。三峡库区所在地原无钉螺分布,研究证明,建库后库区出现钉螺孽生场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有利无弊,可以充分利用三峡建坝对灭螺和防病的有利因素,着手探讨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使消灭血吸虫病成为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之一。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庆 《人民长江》1997,28(5):22-24
在概述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基本特点和各类河型的形成条件后着重分析了各种人为因素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展望21世纪,人为因素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将加大,主要表现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运用和岸线保护与利用程度的大大提高两个方面。其综合影响的结果是长江中下游各河段的河型和河势不会出现重大调整,河道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冲深,河热的局部调整,以及分汊河段支汊的萎缩。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仍然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考虑三峡水库采用试验蓄水期优化调度方案,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遇不同频率洪水的超额洪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三峡工程的投入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河段防洪形势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若遇大洪水,仍存在大量的超额洪量需妥善安置。且三峡建库后的清水下泄,将使遇大洪水时的中下游超额洪量时空分布发生变化,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观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程海云 《中国水利》2010,(19):15-17,14
三峡工程于2009年8月通过正常蓄水(175m水位)验收,标志着三峡工程将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将改变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将带来一定的次生影响。结合三峡水库2009年试验性蓄水情况,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出现异常低水位的成因,初步揭示了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规律,并对降低三峡蓄水对中下游的影响等相关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建成后下荆江河型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将遭受长河段、长时期冲刷,河床河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时各河段的河型是否仍能保持,特别是最为关心的下荆江蜿蜒性河型能否维持,这对防洪和航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研究丹江口水库下游汉江弯曲(蜿蜒)河段的长期冲刷后的河床变形和河型是否变化以及荆江裁弯后下荆江中的蜿蜒性变化能够维持的基础上,结合三峡水库修建后的长期冲刷过程中,下荆江水沙及河床变化特点,较深入地研究了影响河型变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通江湖泊的水文情势,基于实测水文资料,构建了反映长江中游复杂江湖关系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定量评估了三峡水库2009~2014年实际运行对长江与鄱阳湖江湖水文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对湖口站5~10月水量交换过程影响相对较大,7~10月倒灌水量有所减少;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游干流流量减少,尤以10月最为显著,湖口站平均水位降低1.09 m,降低湖区水位效应可影响至康山;补水期长江中游干流1~3月流量增加明显,湖口站平均水位升高0.28~0.56 m,抬高湖区水位作用仅能影响到都昌附近;汛期湖口站5~6月最高水位最大抬高0.34 m,7~8月最高水位降低。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综合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的防洪调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海 《水力发电》2003,29(12):32-33,36
按审查批准的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围堰发电期三峡水库没有为长江中下游设置防洪库容。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对三峡建设期防洪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围堰发电期,当长江发生大洪水、防洪形势严峻、诸多水库已非常运用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在确保围堰安全运行的同时,利用可挖掘的防洪潜力,适度发挥滞洪错峰作用,以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围堰发电期的综合利用效益。围堰发电期的防洪调度主要有正常调度和非常调度两种方式。启用非常调度方式是以沙市水位作为控制判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15.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并初步研究了三峡水库削峰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16.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充分发挥长江主通道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破解的重大命题。梳理了长江干线特别是中游航道、港口、船舶等航运要素的发展概况,认为中游航运发展存在着航道瓶颈制约、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港口服务体系需要完善、工程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分析了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社会与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结合宜昌至武汉段运输发展特点,预测了三峡断面及宜昌至武汉段不同水平年的水运量;提出了促进长江中游航运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沿江综合交通立体走廊构建、提高中游航道网络化程度、加快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强相关基础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口河道是分流荆江水沙入洞庭湖的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受自然条件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口河道不断衰退。三峡水库运用后,拦截了大部分上游来沙,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水文泥沙情势,三口河道进入新的调整周期。本文基于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和三口河道冲淤及分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三口河道与荆江河道均发生冲刷,三口分流能力尚未发生明显改变,近年长江径流量减小及流量过程的改变是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的水沙特点,对影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整治线宽度与河宽的比值可表示为整治前后水深比值的指数形式,并采用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整治线宽度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指数值,从而得出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应用于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窑监河段、牯牛沙河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浅滩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三峡工程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防洪、供水、航运和电力安全保障。安全方面,三峡工程有效地调控长江洪水,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有了较大的提高;供水方面,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性水库,库区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Ⅱ~Ⅲ类,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城市和乡村供水安全;航运方面,三峡工程是长江航运发展中的关键性工程,使川江和荆江河段变为真正的"黄金水道",促进了长江航运优质快速地发展;电力方面,三峡工程在我国能源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华中、华东地区及广东省提供优质电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此外,三峡工程在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减少大气与环境污染,促进长江绿色航运发展,改善大坝下游河道水质,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优良、绿水青山的新型库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点敏感生态区和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和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在分析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基础上,综合采用GIS分析、聚类分析和专家集成等方法,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按三级分区的等级体系将三峡库区划分为4个自然生态区、6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并探讨了各生态功能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能定位及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与重点,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